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280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分隔带护栏包括沿道路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立柱,每个第一立柱与地面固定;与第一立柱一一对应的加高套管,每个加高套管从与之对应第一立柱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立柱套接且固定形成具有比第一立柱高出部分的第一高立柱;上排栏板,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固定处位于第一高立柱比第一立柱高出的部分;下排栏板,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位于上排栏板下方;其中,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是第一高立柱朝向道路使用者的一面。中央分隔带护栏包括两个上述分隔带护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护不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分隔带护栏包括沿道路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立柱,每个第一立柱与地面固定;与第一立柱一一对应的加高套管,每个加高套管从与之对应第一立柱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立柱套接且固定形成具有比第一立柱高出部分的第一高立柱;上排栏板,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固定处位于第一高立柱比第一立柱高出的部分;下排栏板,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位于上排栏板下方;其中,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是第一高立柱朝向道路使用者的一面。中央分隔带护栏包括两个上述分隔带护栏。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护不足的技术问题。【专利说明】 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
本技术涉及道路防护
,尤其涉及到一种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
技术介绍
公路护栏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行进车辆冲出路外或冲向对向车道,使车内乘员和车辆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并使车辆回复到正常行驶方向。现有的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波形梁钢护栏,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背向设置的护栏,每个护栏包括钢立柱10,波形梁20顺序连接形成的单排栏板,防阻块30和紧固件;其中,钢立柱10固定在道路旁的地面上,波形梁20通过防阻块30和紧固件与钢立柱10固定。随着道路的发展,车辆的变化,现有的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波形梁钢护栏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护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隔带护栏,包括: 沿道路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立柱,每个第一立柱与地面固定; 与第一立柱--对应的加高套管,每个加高套管从与之对应第一立柱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立柱套接且固定形成具有比第一立柱高出部分的第一高立柱; 上排栏板,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固定处位于第一高立柱比第一立柱高出的部分; 下排栏板,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位于上排栏板下方; 其中,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是第一高立柱朝向道路使用者的一面。 优选的,每个第一立柱伸入到地面以下,每个加高套管伸入到地面以下。 优选的,还包括多个第二高立柱,其设置于相邻的第一高立柱之间且其迎车面与上排栏板和下排栏板固定;其中,第二高立柱的迎车面是第二高立柱朝向道路使用者的一面。 优选的,所述上排栏板和所述下排栏板分别由多个依次连接的波形梁形成,每个所述波形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防阻块和紧固件,所述波形梁通过防阻块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高立柱,第二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 本技术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央分隔带护栏,其位于两条道路之间,包括: 与道路对应的分隔带护栏,分隔带护栏和与之对应的道路之间的距尚较近,所述分隔带护栏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分隔带护栏。 优选的,两个分隔带护栏的第一高立柱一一相对设置且两个分隔带护栏的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相背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多个横隔梁,每个横隔梁的正面开有多个贯穿其厚度的正面安装孔且其一端开有与波形梁的背面相配合的凹口,所述凹口的底端固定有具有侧面安装孔的安装板; 其中,所述波形梁的背面是背向道路使用者的一面。 优选的,所述横隔梁通过其安装板的侧面安装孔与一个分隔带护栏上排栏板波形梁的背面固定且通过其正面安装孔与两个分隔带护栏的第一高立柱固定; 所述横隔梁通过其安装板的侧面安装孔与一个分隔带护栏下排栏板波形梁的背面固定且通过其正面安装孔与两个分隔带护栏的第二高立柱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防阻块和紧固件,所述下排栏板的波形梁与第一高立柱的固定采用所述防阻块和紧固件固定,所述上排栏板的波形梁与第二高立柱的固定采用防阻块和紧固件固定。 本技术的分隔带护栏及中央分隔带护栏,通过在第一立柱的上方套接加高套管并固定的方式形成具有比第一立柱高出部分的第一高立柱,第一高立柱能够提供足够的高度固定上排栏板和下排栏板。现有技术中的立柱相当于本技术中的第一立柱,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加高套管就可以形成第一高立柱,与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的上排栏板和下排栏板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拆卸下来或未使用的栏板。这样,本技术的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简单的结构,将分隔带护栏从现有技术低立柱只能固定单排栏板升级成为第一高立柱固定有双排栏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竖向大大提高了防护能力且有效的利用了现有的分隔带护栏,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中央分隔带波形梁钢护栏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中央分隔带护栏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中央分隔带护栏的顶面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中央分隔带护栏的A-A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中央分隔带护栏的横隔梁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横隔梁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中: 10钢立柱,20波形梁,30防阻块; 本技术中: 100分隔带护栏,111第一立柱,112加高套管,113第二高立柱, 121上排栏板,122下排栏板, 200 防阻块, 300横隔梁,310正面安装孔,320凹口,33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分隔带护栏,其位于两条道路之间,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与道路一一对应的分隔带护栏100,分隔带护栏和与之对应的道路之间的距离较近。 每个分隔带护栏100包括: 多个第一立柱111,沿与该分隔带护栏一一对应的道路的纵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立柱与地面固定; 与第一立柱--对应的加高套管112,每个加高套管112从与之对应第一立柱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立柱套接且固定形成具有比第一立柱高出部分的第一高立柱; 上排栏板121,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固定处位于第一高立柱比第一立柱闻出的部分; 下排栏板122,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位于上排栏板下方; 其中,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是第一高立柱朝向与该分隔带护栏一一对应的道路的使用者的一面。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隔带护栏,通过在第一立柱的上方套接加高套管并固定的方式形成具有比第一立柱高出部分的第一高立柱,第一高立柱能够提供足够的高度固定上排栏板和下排栏板。现有技术中的立柱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立柱,这样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加高套管就可以形成第一高立柱,与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的上排栏板和下排栏板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拆卸下来或未使用的栏板。这样,本实施例的分隔带护栏,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简单的结构,将分隔带护栏从现有技术低立柱只能固定单排栏板升级成为第一高立柱固定有双排栏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竖向大大提高了防护能力且有效的利用了现有的分隔带护栏,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隔带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道路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立柱,每个第一立柱与地面固定;与第一立柱一一对应的加高套管,每个加高套管从与之对应第一立柱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立柱套接且固定形成具有比第一立柱高出部分的第一高立柱;上排栏板,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固定处位于第一高立柱比第一立柱高出的部分;下排栏板,其与所述多个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固定且位于上排栏板下方;其中,第一高立柱的迎车面是第一高立柱朝向道路使用者的一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同立赵志忠陆亦云孙金彪王大伟韦奔周志伟李勇王成虎杨曼娟于海霞张宏松李萌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桂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