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碟刹开关,包括碟刹开关前盖、碟刹开关后盖、碟刹开关滑块、碟刹开关传电片、碟刹开关回位弹簧和碟刹开关铜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碟刹开关的结构简单,而且装配方便,传电片不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从而保证制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也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碟刹开关,包括碟刹开关前盖、碟刹开关后盖、碟刹开关滑块、碟刹开关传电片、碟刹开关回位弹簧和碟刹开关铜片。本技术提供的碟刹开关的结构简单,而且装配方便,传电片不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从而保证制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也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碟刹开关
本技术涉及制动开关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碟刹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摩托车的碟刹开关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一致性不强,碟刹开关里面的弹簧片很容易断裂,使得开关的使用寿命很短。同时,在频繁的制动过程中,传电片经常会发生脱离的现象,从而导致制动延迟甚至失败,极大地危害骑车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碟刹开关,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碟刹开关,所述摩托车碟刹开关包括碟刹开关前盖、碟刹开关后盖、碟刹开关滑块、碟刹开关传电片、碟刹开关回位弹簧和碟刹开关铜片,其中,所述碟刹开关前盖和所述碟刹开关后盖相互嵌合,以形成一外壳体;所述碟刹开关后盖的内部设置有一左中空腔体和一右中空腔体,所述左中空腔体和右中空腔体之间隔设有一肋,所述碟刹开关后盖的顶部设置有一与所述右中空腔体相连通的矩形凹口,所述碟刹开关后盖的底部设置有一与所述右中空腔体相连通的凹座;所述碟刹开关滑块包括彼此连接的顶段、中段和底段,所述顶段卡合于所述矩形凹口中,所述中段和底段卡合于所述右中空腔体中,所述中段的中心部设置有一矩形的通槽;所述碟刹开关传电片水平地插设于所述通槽中,所述碟刹开关传电片的右侧壁设置有上触点和下触点;所述碟刹开关回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碟刹开关滑块的底段上,所述碟刹开关回位弹簧的顶部抵顶于所述碟刹开关滑块的中段处,所述碟刹开关回位弹簧的底部卡嵌于所述碟刹开关后盖的所述凹座中;所述碟刹开关铜片包括两片相互平行的铜极片,并位于所述碟刹开关后盖的外部,所述两片铜极片分别与所述上触点和所述下触点相接触。 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摩托车碟刹开关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还包括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和碟刹开关钢珠,其中,所述碟刹开关钢珠和所述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依次穿设于所述通槽中,所述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的一端抵顶于所述碟刹开关传电片右侧壁的中心处,所述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碟刹开关钢珠上。 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摩托车碟刹开关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碟刹开关传电片呈半框体结构,所述通槽的中心、碟刹开关传电片的中心、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的中心与碟刹开关钢珠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摩托车碟刹开关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右中空腔体的左侧壁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半圆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直径尺寸与所述碟刹开关钢珠的直径尺寸相匹配。 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摩托车碟刹开关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碟刹开关钢珠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的直径尺寸 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摩托车碟刹开关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碟刹开关滑块的中段的宽度大于所述顶段和所述底段的宽度。 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摩托车碟刹开关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通槽的尺寸与所述碟刹开关传电片的尺寸相匹配。 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摩托车碟刹开关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碟刹开关前盖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水平间隔分别的卡头,对应于所述卡头处的所述碟刹开关后盖的内侧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卡头相卡合的卡孔,所述碟刹开关前盖通过所述卡头与所述碟刹开关后盖相嵌合。 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碟刹开关的结构简单,而且装配方便,传电片不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从而保证制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也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摩托车碟刹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摩托车碟刹开关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A和图3B为本技术的摩托车碟刹开关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碟刹开关前盖1、卡头11、碟刹开关后盖2、左中空腔体20、右中空腔体21、容纳槽211、矩形凹口 22、凹座23、卡孔24、碟刹开关滑块3、顶段31、中段32、通槽321、底段33、碟刹开关传电片4、上触点41、下触点42、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5、碟刹开关钢珠6、碟刹开关回位弹簧7、碟刹开关铜片8、铜极片8A、铜极片SB、肋L。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员能够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技术。 首先,请同时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的摩托车碟刹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摩托车碟刹开关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摩托车碟刹开关包括碟刹开关前盖1、碟刹开关后盖2、碟刹开关滑块3、碟刹开关传电片4、碟刹开关回位弹簧7和碟刹开关铜片8。 在本技术中,碟刹开关前盖I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水平间隔分别的卡头11,对应于卡头11处的碟刹开关后盖2的内侧设置有两个与卡头11相卡合的卡孔24,通过卡头11使得碟刹开关前盖I和碟刹开关后盖2相互嵌合,从而形成一外壳体。 碟刹开关后盖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保持与原来的后盖外形一样的左中空腔体20和用于容纳碟刹开关滑块的右中空腔体21,左中空腔体20和右中空腔体21之间隔设有一肋L,碟刹开关后盖2的顶部设置有一与右中空腔体21相连通的矩形凹口 22,碟刹开关后盖2的底部设置有一与右中空腔体21相连通的凹座23。 碟刹开关滑块3包括彼此连接的顶段31、中段32和底段33,中段32的宽度大于顶段31和底段33的宽度。顶段31卡合于矩形凹口 22中,中段32和底段33卡合于右中空腔体21中,中段32的中心部设置有一矩形的通槽321。 呈半框体结构的碟刹开关传电片4水平地插设于通槽321中,通槽321的尺寸与碟刹开关传电片4的尺寸相匹配,从而使得碟刹开关传电片4可稳固地容置于通槽321中,碟刹开关传电片4的右侧壁设置有上触点41和下触点42。 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5的一端抵顶于碟刹开关传电片4右侧壁的中心处,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5的另一端抵顶于碟刹开关钢珠6上,碟刹开关钢珠6和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5依次穿设于通槽321中。在本技术中,右中空腔体21的左侧壁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半圆状的容纳槽211,容纳槽211的直径尺寸与碟刹开关钢珠6的直径尺寸相匹配。碟刹开关钢珠6的直径尺寸大于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5的直径尺寸,通槽321的中心、碟刹开关传电片4的中心、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5的中心与碟刹开关钢珠6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由此,当碟刹滑块3上下滑动时,碟刹开关钢珠6便可分别容纳于上下两个容纳槽211中,同时利用碟刹开关传电片弹簧5顶住碟刹开关传电片4,从而固定住碟刹开关传电片4。 在本实用新中,通过碟刹开关回位弹簧7来实现碟刹开关滑块3的上下滑动。碟刹开关回位弹簧7套设于碟刹开关滑块3的底段33上,碟刹开关回位弹簧7的顶部抵顶于碟刹开关滑块3的中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碟刹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碟刹开关包括碟刹开关前盖(1)、碟刹开关后盖(2)、碟刹开关滑块(3)、碟刹开关传电片(4)、碟刹开关回位弹簧(7)和碟刹开关铜片(8),其中,碟刹开关前盖(1)和碟刹开关后盖(2)相互嵌合,以形成一外壳体;碟刹开关后盖(2)的内部设置有一左中空腔体(20)和一右中空腔体(21),左中空腔体(20)和右中空腔体(21)之间隔设有一肋(L),碟刹开关后盖(2)的顶部设置有一与右中空腔体(21)相连通的矩形凹口(22),碟刹开关后盖(2)的底部设置有一与右中空腔体(21)相连通的凹座(23);碟刹开关滑块(3)包括彼此连接的顶段(31)、中段(32)和底段(33),顶段(31)卡合于矩形凹口(22)中,中段(32)和底段(33)卡合于右中空腔体(21)中,中段(32)的中心部设置有一矩形的通槽(321);碟刹开关传电片(4)水平地插设于通槽(321)中,碟刹开关传电片(4)的右侧壁设置有上触点(41)和下触点(42);碟刹开关回位弹簧(7)套设于碟刹开关滑块(3)的底段(33)上,碟刹开关回位弹簧(7)的顶部抵顶于碟刹开关滑块(3)的中段(32)处,碟刹开关回位弹簧(7)的底部卡嵌于碟刹开关后盖(2)的凹座(23)中;碟刹开关铜片(8)包括两片相互平行的铜极片(8A,8B),并位于碟刹开关后盖(2)的外部,两片铜极片(8A,8B)分别与上触点(41)和下触点(42)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元进,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奔达摩托车配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