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一级混凝沉淀池、水泵、臭氧发生器、混合射流器、催化臭氧氧化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和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与进水相连,混合射流器通过水泵与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相连,其进气口与臭氧发生器相连,其出水口与催化臭氧氧化装置相连。催化臭氧氧化装置的顶端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与催化臭氧氧化装置上方的出水口相连,其出气口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二级混凝沉淀池进水口与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水口相连,其出水口与处理系统的出水相连。本处理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操作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出水达到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
。包括一级混凝沉淀池、水泵、臭氧发生器、混合射流器、催化臭氧氧化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和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与进水相连,混合射流器通过水泵与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相连,其进气口与臭氧发生器相连,其出水口与催化臭氧氧化装置相连。催化臭氧氧化装置的顶端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与催化臭氧氧化装置上方的出水口相连,其出气口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二级混凝沉淀池进水口与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水口相连,其出水口与处理系统的出水相连。本处理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操作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出水达到排放要求。【专利说明】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
。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各种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相应增多,如焦化废水、制药废水(包括中药废水)、石化/油类废水、纺织/印染废水、化工废水等。上述废水中的大多数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速度很慢,分解不彻底的有机物(也包括某些有机物的代谢产物)易在生物体内富集,也容易成为水体的潜在污染源。此类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齒代烃、杂环类化合物、酚类、有机磷农药、表面活性剂、有机染料等。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毒性大、成份复杂、化学耗氧量高、一般微生物对其几乎没有降解效果。如果这些物质不加治理地向环境排放,势必严重地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一般要采用预处理、二级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结合的处理方法,其中深度处理部分通常采用物化法。常见的物化法主要有混凝、吸附、电化学及高级氧化法等。目前现有的这些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工艺系统不仅占地面积大,工艺繁琐,成本闻,而且不能保证出水完全达标,还有待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以提高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减少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降低运行成本。 本技术提出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混凝沉淀池、水泵、臭氧发生器、混合射流器、催化臭氧氧化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和二级混凝沉淀池;所述的一级混凝沉淀池的进口与处理系统的进水相连;所述的混合射流器的进水口通过水泵与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相连,混合射流器的进气口与臭氧发生器相连;所述的催化臭氧氧化装置底端的混合液缓冲区与混合射流器的出水口相连,催化臭氧氧化装置的顶端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催化臭氧氧化装置内部设置有多个催化单元,每个催化单元由下而上依次包括钛网、颗粒催化剂层、紫外灯管层和表面负载粉末催化剂的钛网;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与催化臭氧氧化装置上方的出水口相连,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气口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所述的二级混凝沉淀池进水口与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水口相连,二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与处理系统的出水相连。 本技术提出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优点是: 本技术提出的废水处理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而且有效的将紫外光催化、钛网负载颗粒催化剂及钛网负载粉末催化剂结合起来,强化了臭氧氧化过程,提高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本废水处理系统流程短、操作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出水可达到排放要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带高级氧化装置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中,I是一级混凝沉淀池,2是水泵,3是臭氧发生器,4是混合射流器,5是催化臭氧氧化装置,6是气液分离装置,7是尾气吸收装置,8是二级混凝沉淀池,9是混合液缓冲区,10是钛网,11是颗粒催化剂层,12是紫外灯管层,13是表面负载粉末催化剂的钛网,14是催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出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级混凝沉淀池1、水泵2、臭氧发生器3、混合射流器4、催化臭氧氧化装置5、气液分离装置6、尾气吸收装置7和二级混凝沉淀池8。一级混凝沉淀池I的进口与处理系统的进水相连。混合射流器4的进水口通过水泵2与一级混凝沉淀池I的出水口相连,混合射流器4的进气口与臭氧发生器3相连。催化臭氧氧化装置5底端的混合液缓冲区9与混合射流器4的出水口相连,催化臭氧氧化装置5的顶端与尾气吸收装置7相连,催化臭氧氧化装置5内部设置有多个催化单元14,每个催化单元14由下而上依次包括钛网10、颗粒催化剂层11、紫外灯管层12和表面负载粉末催化剂的钛网13。气液分离装置6的进气口与催化臭氧氧化装置5上方的出水口相连,气液分离装置6的出气口与尾气吸收装置7相连。二级混凝沉淀池8的进水口与气液分离装置6的出水口相连,二级混凝沉淀池8的出水口与处理系统的出水相连。 本技术提出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进水首先经一级混凝沉淀池,经混凝和固液分离初步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后,上清液由水泵泵入混合射流器,同时与来自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充分混合均匀后进入催化臭氧氧化装置,在紫外灯照射及催化剂共同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然后排入到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后的气体与从催化臭氧氧化装置顶部排出的气体一同进入尾气吸收装置处理后排放;气液分离器出水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进行二级混凝和固液分离处理后上清液达标排放。 本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级混凝沉淀池,向其投加的混凝剂为铝系或铁系高分子混凝剂,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类物质,投加量分别为100 - 130mg/L及0.8 -1.0mg/L,混凝搅拌时间为15 - 25min,沉淀时间为0.5 - lh。 本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混合射流器,其出水中的臭氧浓度为80 - 200mg/L,混合射流器可以采用由洛阳偃师市兆明环保设备厂生产的产品,型号为SFQ。 本废水处理系统的催化臭氧氧化装置中,每个催化单元的高度与催化臭氧氧化装置的高度比为1: (15 - 30),紫外灯管层的紫外灯管为浸没式,钛网负载催化剂粉末层高度为0.1 - 0.3_,催化剂为铁系氧化物、铝系氧化物、镁系氧化物、活性炭及黏土等物质的混合物,水力停留时间为10 - 30min。所用的钛网的网格尺寸为50 - 100目。 本废水处理系统的二级混凝沉淀池,向其投加的混凝剂为铝系混凝剂,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类物质,投加量分别为150 - 300mg/L及0.8 - 1.0mg/L,混凝搅拌时间为15 - 25min,沉淀时间为 0.5 - lh。 本废水处理系统中使用的臭氧发生器,可以使用由青岛国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型号为CF - G - 2。 本废水处理系统中使用的气液分离装置,可以使用西安科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型号为ZYQ800。 本废水处理系统中使用的尾气吸收装置,可以使用青岛派尼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Ρ0ΖΝ。 下面介绍本技术的实施例。 实施例1: COD浓度为290 - 310mg/L的进水进入到一级混凝沉淀池I进行处理,依次投加混凝剂聚合硫酸铁130m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lmg/L,混凝搅拌20min ;经混凝和固液分离后上清液由水泵2输送至混合射流器4,同时与来自臭氧发生器3的臭氧混合均匀,臭氧浓度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混凝沉淀池、水泵、臭氧发生器、混合射流器、催化臭氧氧化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和二级混凝沉淀池;所述的一级混凝沉淀池的进口与处理系统的进水相连;所述的混合射流器的进水口通过水泵与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相连,混合射流器的进气口与臭氧发生器相连;所述的催化臭氧氧化装置底端的混合液缓冲区与混合射流器的出水口相连,催化臭氧氧化装置的顶端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催化臭氧氧化装置内部设置有多个催化单元,每个催化单元由下而上依次包括钛网、颗粒催化剂层、紫外灯管层和表面负载粉末催化剂的钛网;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与催化臭氧氧化装置上方的出水口相连,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气口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所述的二级混凝沉淀池进水口与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水口相连,二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与处理系统的出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振敏,秦余春,卢凯歌,刘彦华,曹伟,李继斌,王宝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中科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