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侧门结构,包括前车门2和后车门3,该前车门的前部通过铰链4被轴接在车身上而可以开关,该后车门的后部通过铰链5被轴接在车身上而可以开关,上述前车门和后车门覆盖位于车身侧部的无隔离物的连续开口(参照无中间立柱的车门开口部15),使该开口可以被打开和关闭。另外,在上述前车门2的后部纵向边缘部设置沿着该纵向边缘部按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31。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侧门结构,在前车门的后部纵向边缘部上沿上下方向设置了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因此提高了采用左右对开双门结构的侧门的相对于侧面冲撞的刚性,从而减小侧面冲撞时侧门侵入车厢内部的侵入量,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侧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侧门结构,采用自由式构造(左右对开双门构造)。该车辆侧门结构包括前车门和后车门,该前车门的前部通过铰链(hinge)被轴接在车身上而可以开关,该后车门的后部通过铰链被轴接在车身上而可以开关,上述前车门和后车门覆盖无中间立柱(center-pillar less)的车门开口,使该开口可以被打开和关闭。
技术介绍
以往的车辆侧门结构可具备以下的结构。即,在车身侧部设置无隔板的连续车门开口,该车门开口由前、后车门予以覆盖,从而使该开口可以被打开和关闭。上述前车门,其前部通过铰链被轴接于车身上。上述后车门,其后部通过铰链被轴接于车身上。上述前、后车门所构成的侧门为左右对开双门结构,同时前车门后端部与后车门的前端部外侧相重合,并且在后车门前端部的内部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在上述无中间立柱的左右对开双门结构中,仅仅依靠于后车门的前部设置加强部件,并使前车门后端部与后车门前端部外侧相重合的结构,针对侧面冲撞的刚性是不充分的,所以在车辆发生侧面冲撞时,充分减小侧门侵入车厢内部的侵入量就变得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车辆侧门结构,在前车门后部纵向边缘部设置沿着该纵向边缘部按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front-door rearreinforcement),由此提高采用左右对开双门结构的侧门的相对于侧面冲撞的刚性,从而减小侧面冲撞时侧门侵入车厢内部的侵入量,以提高乘客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侧门结构,包括前车门和后车门,该前车门的前部通过铰链(hinge)被轴接在车身上而可以开关,该后车门的后部通过铰链被轴接在车身上而可以开关,上述前车门和后车门覆盖位于车身侧部的无隔离物的连续开口,使该开口可以被打开和关闭。另外,在上述前车门的后部纵向边缘部设置沿着该-->纵向边缘部按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可采用钢铁材料(steel)的厚板材。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前车门的后部纵向边缘部上沿上下方向设置了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因此提高了采用左右对开双门结构的侧门的相对于侧面冲撞的刚性,从而减小侧面冲撞时侧门侵入车厢内部的侵入量,以提高乘客的安全性。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的上端设置有在车门窗框(sash)内部连续延伸的延伸部。根据该结构,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的延伸部,可提高车门窗框的刚性,并通过高速行驶时的负压(negative pressure)作用,可防止封装(seal)部件被吸往车外侧。本上述结构中,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的下端设置有沿着前车门的横向边缘部按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加长部。根据该结构,由于设置了上述延伸加长部,提高了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自身的刚性,以及前车门下部的刚性。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下部设置有以凸状向车身侧突起的带动销(catch pin),在前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带动销插入位于车身侧对应位置的凹状的带动销接受部。根据该结构,通过上述带动销可限制车辆侧面冲撞时的车门侵入。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带动销设置在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的延伸加长部上。根据该结构,由于带动销可设置在恰当的位置上,所以可进一步有效地限制车辆侧面冲撞时的车门侵入。在上述结构中,还设置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冲击试杆(impact bar),其后端部与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相重合。根据该结构,冲击试杆自身在刚性较强的部位进行支撑,并且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与冲击试杆之间,两者相互进行加强,以确保更加强固的结构。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冲击试杆可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地设置多根。根据该结构,通过多根冲击试杆可进一步提高刚性,同时对于侧面冲撞时的负荷,在上下方向上可于大范围内进行应对,并进一步提高乘客的安全性。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前车门与后车门在关闭状态下,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与后车门的前部纵向边缘部相重合。根据该结构,通过上述重合结构可提高该重合部的刚性,并可进一步减小-->侧面冲撞时侧门侵入车厢的侵入量。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后车门的前部纵向边缘部上沿上下方向设置了垂直加固部件。该垂直加固部件可采用金属厚板材。根据该结构,后车门的前部刚性,后车门以及前车门重合部的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后车门也可承受侧面冲撞负荷,以进一步提高侧面冲撞刚性。在上述结构中,于上述后车门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使后车门可锁定、脱离于车身的第一锁定部件,于上述后车门的前部设置有使后车门可锁定、脱离于上述前车门后部的第二锁定部件。根据该结构,通过上述各锁定部件,后车门被锁定在车身和前车门上,由此可进一步提高侧门的刚性,并能进一步减小侧面冲撞时侧门侵入车厢的侵入量。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侧门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从车厢内侧所观测的侧门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A-A线剪头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前车门的侧视图。图5是图4中B-B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的斜视图。图7是图6中D-D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图4中C-C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9是图4中E-E线箭头方向的要部放大剖视图。图10是后车门的侧视图。图11是图10中G-G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纵向冲击试杆以及其安装支架的分解斜视图。图13是车辆侧门结构的其他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其中一种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示内容为车辆侧门结构,在车辆1的车身侧面设置有由前车门(front door)2和后车门(rear door)3所构成的侧门,在前车门2的前-->端部与后车门3的后端部分别设置有作为铰链(hinge)部件的前车门铰链(frontdoor hinge)4和后车门铰链(rear door hinge)5,以此构成自由式结构(左右对开双门结构)的侧门。上述前车门2,通过前车门铰链4,4开关可能地轴接在作为车身刚性部件的铰链柱(hinge pillar)上。上述后车门3,通过后车门铰链5,5开关可能地轴接在后车身(rear body)上。上述前车门2和后车门3覆盖位于车身侧部的无隔离物的连续车门开口部15(参照图11),使该车门开口部15可以被打开和关闭。构成上述侧门的前车门2与后车门3,分别由车门板(door panel)6,7、车门窗框(door sash)8,9、以及车窗玻璃(window glass)10、翻窗(flip window)11。其中,在车门板6,7的内部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冲击试杆(impactbar)12,13,14。本实施例的左右对开双门结构的车门,优先开放前车门2,后车门3只有在前车门2打开之后才允许其被打开。上述各车门2、3,可对车门开口部15(参照图11)进行打开和关闭,如图1所示,前车门2的后端部设置有可锁定、脱离于后车门3的门锁(door latch)16,该门锁16由设置在后车门前端部的撞针(striker)予以锁定。后车门3前端部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可锁定、脱离于车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侧门结构,包括:前车门,其前部通过铰链被轴接在车身上,使该前车门可以开关;后车门,其后部通过铰链被轴接在车身上,使该后车门可以开关;上述前车门和后车门覆盖位于车身侧部的无隔离物的连续开口,使该开口可以被打开和 关闭,该车辆侧门结构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设置在上述前车门的后部纵向边缘部,并沿着该纵向边缘部按上下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2-10-1 2002-2882191.一种车辆侧门结构,包括:前车门,其前部通过铰链被轴接在车身上,使该前车门可以开关;后车门,其后部通过铰链被轴接在车身上,使该后车门可以开关;上述前车门和后车门覆盖位于车身侧部的无隔离物的连续开口,使该开口可以被打开和关闭,该车辆侧门结构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设置在上述前车门的后部纵向边缘部,并沿着该纵向边缘部按上下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的上端设置有在车门窗框内部连续延伸的延伸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的下端设置有沿着前车门的横向边缘部按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加长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前车门后部加固部件下部设置有以凸状向车身侧突起的带动销,在前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带动销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守山幸宏,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