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088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1:44
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其能够确保纵梁与发动机固定支架之间的接合刚性,由纵梁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整体分担发动机支承件的负荷,有效抑制在纵梁上产生振动。其设有围板纵梁,该围板纵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上壁面和内侧侧壁面,该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安装于从围板纵梁上壁面到内侧侧壁面的整个范围,在上表面和侧面具有紧固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发动机固定支架设置于从围板纵梁的内侧侧壁面上部到下部的整个范围,发动机固定支架侧面上的紧固围板纵梁内侧侧壁面的接合点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成两列,该两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并且接合点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车辆的发动机支承件固定于纵梁的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在将车辆的发动机支承件固定于围板纵梁的情况下,采用有这样的构造:在围板纵梁的上表面部和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部配置发动机固定支架,在该状态下,将上述围板纵梁与发动机固定支架接合,在该发动机固定支架上设置发动机支承件且在四个点紧固从而固定。(例如专利文献1、2)。 然而,在车辆运转时,在发动机支承件上施加有以下等负荷,S卩,发动机的摆动(发动机旋转变化时、发动机负荷变化时、发动机起动时)、隔着车身成为车厢内噪音的发动机的振动(由活塞、曲柄的往复运动、曲柄的旋转运动及燃烧等的冲击振动等产生的发动机的高频振动)、车辆转弯时的发动机重量,这些负荷向围板纵梁传递而由车身吸收。 因此,必须在从低频到高频、从较小的位移到较大的位移的较大的范围内支承发动机,且需要确保围板纵梁与发动机支承件之间的接合刚性。另外,对于来自车辆前方的较大的负荷而言,优选围板纵梁均匀地变形,但在较大的支架配置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较大的范围内时,配置该托架的部分不变形,而不进行负荷的吸收。而且,刚性升高的部分的前后成为相对脆弱的部分,而可能导致负荷集中从而变形增大。而且,围板纵梁通过与其他的构件(例如挡泥围板、围板延伸板)接合而获得了作为车身前部所需要的刚性,从而寻求确保接合刚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15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3658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构造中,由于发动机固定支架通过焊接接合于围板纵梁的内侧面部,因此,可能导致上述负荷集中而产生因围板纵梁的内侧面部向车辆外侧的方向凹陷所引起的振动。另外,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因这样的振动而导致围板纵梁的强度下降、围板纵梁产生龟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其能够确保纵梁与发动机固定支架之间的接合刚性,由纵梁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整体分担发动机支承件的负荷,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纵梁上产生振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以往技术所具有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其设有纵梁,该纵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至少具有上壁面和内侧侧壁面,该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安装于从上述纵梁的上壁面到内侧侧壁面的整个范围内,并在上表面和侧面具有紧固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其中,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设置于从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的上部到下部的整个范围,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上的接合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的接合点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成两列,该两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并且上述接合点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小,在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前后端部上设有接合上述纵梁的接合凸缘,上述接合凸缘沿车辆上下方向呈列状配置成两条且该两条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上述接合点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成两列,该两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并且,上述接合凸缘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上述接合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在比紧固上述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的高度位置靠下侧的部分使其的宽度减小。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中央沿车辆上下方向设有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凸形状部,在上述凸形状部上设有紧固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与上述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并且上述凸形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小。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上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或台阶,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紧固上述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上述凹部或上述台阶的高度位置相等的位置、或配置于上述凹部或上述台阶的上方。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纵梁由两个构成部件构成,从车辆正面观察时上述纵梁形成的截面呈四边形状,上述两个构成部件通过位于车辆内侧的下端部分的凸缘接合在一起,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下部与上述两个构成部件的下端部分的凸缘处与上述两个构成部件的下端部分的凸缘接合在一起。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纵梁由两个构成部件构成,从车辆正面观察时上述纵梁形成的截面呈四边形状,上述两个构成部件通过位于车辆内侧的下端部分的凸缘和位于车辆外侧的上端部分的凸缘彼此接合在一起,上述纵梁的上部与配置在上述纵梁的上部的车身骨架部件相接合,并且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上部分别与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和上壁面、上述纵梁的上端部分的凸缘以及上述车身骨架部件相接合。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下部形成为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的倾斜面。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与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样式相同的发动机固定支架配置于车辆前方和车辆后方中的任一者,利用这两个发动机固定支架悬架有一个发动机支承件。 专利技术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设有纵梁,该纵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至少具有上壁面和内侧侧壁面,该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安装于从上述纵梁的上壁面到内侧侧壁面的整个范围,并在上表面和侧面具有紧固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其中,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设置于从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的上部到下部的整个范围,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上的接合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的接合点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成两列,该两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并且上述接合点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因此,发动机固定支架内的负荷的流动能够向下方集中地传递,能够使纵梁的下部也分担负荷。因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构造,能够以纵梁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整体分担发动机支承件的负荷,从而能够提高振动抑制性能和强度性能。 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小,在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前后端部上设有接合上述纵梁接合的接合凸缘,上述接合凸缘沿车辆上下方向呈列状配置成两条且该两条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上述接合点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成两列,该两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并且,上述接合凸缘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上述接合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因此,相比于将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形状笔直地延长,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并且能够减小发动机固定支架自身的大小,而能够谋求轻量化。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在比紧固上述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的高度位置靠下侧的部分使其的宽度减小,因此,能够使发动机支承件的负荷有效地向发动机固定支架、纵梁等分散。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中央沿车辆上下方向设有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凸形状部,在上述凸形状部上设有紧固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与上述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并且上述凸形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其设有纵梁,该纵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至少具有上壁面和内侧侧壁面,该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安装于从上述纵梁的上壁面到内侧侧壁面的整个范围,并在上表面和侧面具有紧固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设置于从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的上部到下部的整个范围,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上的接合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的接合点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成两列,该两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并且上述接合点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01 JP 2013-1381901.一种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其设有纵梁,该纵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至少具有上壁面和内侧侧壁面,该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安装于从上述纵梁的上壁面到内侧侧壁面的整个范围,并在上表面和侧面具有紧固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设置于从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的上部到下部的整个范围,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上的接合上述纵梁的内侧侧壁面的接合点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成两列,该两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并且上述接合点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小,在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前后端部上设有接合上述纵梁的接合凸缘,上述接合凸缘沿车辆上下方向呈列状配置成两条且该两条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上述接合点沿车辆上下方向配置成两列,该两列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并且,上述接合凸缘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上述接合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配置为从上侧越朝向下侧变得越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在比紧固上述发动机支承件的紧固点的高度位置靠下侧的部分使其的宽度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动机固定支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动机固定支架的侧面的中央沿车辆上下方向设有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凸形状部,在上述凸形状部上设有紧固上述发动机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臼田嘉刚望月晋荣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