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动型隔震建筑结构,其包括震动机、设于震动台上的模型基座、设于模型基座上的隔震装置、设于隔震装置滑轨上的模型底盘,其中所述震动机上方设有震动台,所述震动台上设有若干穿孔,在模型基座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在固定穿孔内穿设有固接组件,供将模型基座固定于震动台上,所述隔震装置设有滑座与滑轨,其滑座通过固接组件固设于模型基座上,所述模型底盘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供固接组件穿设,而模型底盘上设有穿孔供固接组件穿设并锁固于滑轨上,在模型底盘上方组设有模型试体,所述模型试体的底部设有若干穿孔,所述模型试体的楼面上设有质量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动型隔震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有效提升结构的耐震能力的滑动型隔震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长久以来地震是人类所面临最严重的天然灾害的一,极短时间就会对人命财产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性损害,目前科学家仍无法预测地震发生大小、时间与地点,只能经由统计结果来推估某一段及某一地区内地震发生可能性高低,现在中国大小地震发生频繁,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往往会对社会、经济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莫大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结构的动态反应及降低结构物必须承受的能量,而有效提升结构的耐震能力的滑动型隔震建筑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滑动型隔震建筑结构,其包括震动机、设于震动台上的模型基座、设于模型基座上的隔震装置、设于隔震装置滑轨上的模型底盘,其中所述震动机上方设有震动台,所述震动台上设有若干穿孔,在模型基座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在固定穿孔内穿设有固接组件,供将模型基座固定于震动台上,所述隔震装置设有滑座与滑轨,其滑座通过固接组件固设于模型基座上,所述模型底盘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供固接组件穿设,而模型底盘上设有穿孔供固接组件穿设并锁固于滑轨上,在模型底盘上方组设有模型试体,所述模型试体的底部设有若干穿孔,所述模型试体的楼面上设有质量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由于具备设于模型基座上的隔震装置、设于隔震装置滑轨上的模型底盘,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结构的动态反应及降低结构物必须承受的能量,而有效提升结构的耐震能力的滑动型隔震建筑结构。 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试体的侧面设有定位片。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片上设有透孔,以供组装斜撑。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基座上及模型试体的各楼面上均设有侦测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侦测组件用于测得各楼层的速度值。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 图3所示为本技术单楼层空架构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技术双楼层空架构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技术三楼层空架构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楼为弱层,二楼加斜撑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楼为弱层,二、三楼加斜撑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技术单楼层加斜撑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技术双楼层加斜撑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技术一、二、三楼层均加斜撑的示意图。 其中:1.震动机,10.震动台,11.穿孔,2.模型基座,20.透孔,21.固定穿孔,22.固接组件,23.侦测组件,3.隔震装置,30.滑座,31.滑轨,32.固接组件,4.模型底盘,40.固定穿孔,41.固接组件,42.穿孔,43.固接组件,5.模型试体,50.穿孔,51.定位片,52.透孔,53.侦测组件,54.质量块,6.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滑动型隔震建筑结构包括一震动机I,该震动机I上方设有震动台10,该震动台10上设有若干穿孔11。模型基座2组设在震动台10上,该模型基座2的中间设有一透孔20,在模型基座2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21,在固定穿孔21内穿设有固接组件22,供将模型基座2固定于震动台10上,于模型基座2上设有侦测组件23,另于模型基座2上设有二组隔震装置3,该隔震装置3设有滑座30与滑轨31,其滑座30通过固接组件32固设于模型基座2上。一模型底盘4设于二隔震装置3的滑轨31上,该模型底盘4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40供固接组件41穿设,而模型底盘4的近二侧设有穿孔42供固接组件43穿设并固设于滑轨31上,在模型底盘4上方组设有模型试体5,该模型试体5的底部设有若干穿孔50供固接组件41穿设,而模型试体5的侧面设有定位片51,定位片51上设有透孔52,在模型试体5的各楼面均设有侦测组件53,以测得各楼层的速度值,模型试体5的楼面上设有质量块54。 组装时,如图1至图3所示,先将隔震装置3的滑座30以固定组件32固定于模型基座2上,另将模型底盘4以固接组件43固定于滑轨31上,再以固定组件22穿设于模型基座2的穿孔21内,并穿设于震动台10的穿孔11内,将模型基座2固定于震动台10上,最后再将模型试体5以固接组件41固定于模型底盘4上,而模型试体5上的侦测组件53及模型基座2上的侦测组件23则联机至计算机,如此,即可完成整体的组装。 本技术的模型试体5设为单楼层、双楼层及三楼层,如图2至图5所示,在各楼层装上质量块54及侦测组件53,欲测试该模型结构的隔震效果,其三组模型试体5的总重量分别为2.45kg、4.09kg、5.70kg,模型试体5的尺寸长宽都是15cm,楼层高为25cm,材料为不锈钢,断面尺寸为I X 15mm2,各楼层重量以质量块54模拟其重量为0.925kg,试验方式以震动机I输入地表加速度值为200gal、300gal、400gal、500gal进行试验。 试验时,模型试体5的结构统分为空构架、一楼弱层与各楼层都加斜撑6三种,如图3至图10所示,模型试体5为钢结构,且为缩小模型,地震输入的选择以位置振幅2公分(即震动台10往左和往右位移最大2公分),每次的震动次若干为20次,相同状况下因频率越高所测得的加速度也会随的增大,最大地表加速度PGA分别模拟200gal、300gal、400gal、500gal,时间增量为 0.05 秒。 各楼层加速度结果分析: 1.经由震动机I试验结果得知若模型试体5下方未装隔震装置3时,基础为固定,模型试体5为空构架时,各个不同楼层加速度的反应会因楼层的增加而增大,试验时输入的地表加速度为200gal、300gal、400gal、500gal,但当试验时输入的地表加速度为500gal时即发生共振现象,模型试体5无法承受过大的加速度,所以只能测试到输入的地表加速度为500gal左右,避免模型试体5因过大的加速度而造成破坏。 2.但当模型试体5的下方加装隔震装置3时,其基础为可左右滑移的滑动支承,各楼层会因隔震装置3消耗了大部份的能量,使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力量减小,各个不同楼层加速度反应因而减低,当输入的地表加速度越来越大时隔震效果越明显,输入的地表加速度为200gal时加速度并无明显差别,但随着加速度的增大,隔震效果愈明显,可有效隔绝地震力。 当总楼高为双楼层的模型试体5,其中一楼为空构架,二楼加斜撑6时,一楼即成为相对弱层,总楼高为三楼层的模型试体5,其中一楼为空构架,二、三楼加斜撑6时,一楼即成为相对弱层。 经由试验结果发现,基础固定时,顶层的加速度反应,会因为加斜撑6的关而减低,总楼高为双楼层的模型试体5,其一楼顶与二楼顶所量得的加速度近乎相等,表示模型试体5的上半部接近刚体运动,层间位移趋近于零;总楼高为三楼层的模型试体5,也有同样的结果,当基础安装隔震装置3时,各楼层的加速度反应同时降低了,一楼弱层(二、三楼加斜撑6)的模型试体5各个不同楼层的加速度反应会比空构架来的低,因其上半部有加装斜撑6增加刚度所致,且比基础固定时有更好的隔震效果。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型隔震建筑结构,其包括震动机、设于震动台上的模型基座、设于模型基座上的隔震装置、设于隔震装置滑轨上的模型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机上方设有震动台,所述震动台上设有若干穿孔,在模型基座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在固定穿孔内穿设有固接组件,供将模型基座固定于震动台上,所述隔震装置设有滑座与滑轨,其滑座通过固接组件固设于模型基座上,所述模型底盘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供固接组件穿设,而模型底盘上设有穿孔供固接组件穿设并锁固于滑轨上,在模型底盘上方组设有模型试体,所述模型试体的底部设有若干穿孔,所述模型试体的楼面上设有质量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动型隔震建筑结构,其包括震动机、设于震动台上的模型基座、设于模型基座上的隔震装置、设于隔震装置滑轨上的模型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机上方设有震动台,所述震动台上设有若干穿孔,在模型基座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在固定穿孔内穿设有固接组件,供将模型基座固定于震动台上,所述隔震装置设有滑座与滑轨,其滑座通过固接组件固设于模型基座上,所述模型底盘上设有若干固定穿孔供固接组件穿设,而模型底盘上设有穿孔供固接组件穿设并锁固于滑轨上,在模型底盘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权,
申请(专利权)人:蔡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