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金进专利>正文

一种运动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878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2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运动鞋底,包括后跟部,后跟部由后跟内侧及后跟外侧组成,后跟内侧向后跟外侧且向上倾斜,后跟外侧向后跟内侧且向上倾斜,后跟内侧和后跟外侧在后跟纵轴线对应位置处连接并形成倒V形结构;后跟内侧在靠近地面的触地面上设有多个第一斜槽和多个第二斜槽,第一斜槽均相对后跟纵轴线向外倾斜,第二斜槽均相对后跟纵轴线向内倾斜,相邻两第一斜槽和相邻两第二斜槽交叉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单体,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沿后跟部前后方向设置且在各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上对应设有纵向沟槽,纵向沟槽深度为平行四边形单体高度的35%~5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跟部具有良好的缓震能力和稳定支撑能力以及较高的能量回归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类
,具体是涉及一种运动鞋底。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鞋底的缓震能力对于鞋子的保护性和穿着舒适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有一般的鞋底的缓震能力要么是直接采用轻便有弹性的MD材质鞋底,但是MD鞋底的变形量有限,能够提供的缓震能力也是微乎其微;要么是在中底的部分位置上设置若干通孔,而由于这些通孔是将中底的部分材料扣去而形成的,虽可起到变形缓震作用,但是同时也丧失了中底的稳定支撑性,久而久之通孔所在的中底发生过度永久性变形或塌陷,整个鞋底不可再穿用,更甭提是鞋底的缓震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后跟缓震能力、较高的能量回归值和很好的平衡稳定支撑能力的运动鞋底。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运动鞋底,包括后跟部,所述后跟部由后跟内侧以及后跟外侧组成,所述后跟内侧向所述后跟外侧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后跟外侧向所述后跟内侧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后跟内侧和所述后跟外侧在所述后跟纵轴线对应位置处连接并形成倒V形结构; 所述后跟内侧在靠近地面的触地面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斜槽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斜槽,所述第一斜槽均相对所述后跟纵轴线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槽均相对所述后跟纵轴线向内倾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斜槽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斜槽交叉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单体,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沿所述后跟部前后方向设置,并且在各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上对应设置有纵向沟槽,所述纵向沟槽的深度为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纵向高度的35%?50%。 优选地,所述后跟内侧和所述后跟外侧的倾斜角度均为15°?30°。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槽和所述第二斜槽的倾斜角度均为60°。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槽和所述第二斜槽分别包括远离地面的斜槽顶部,所述斜槽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面状。 优选地,所述纵向沟槽包括远离地面的沟槽顶部,所述沟槽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面状。 优选地,每个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的触地面上固接有橡胶片且所述橡胶片覆盖住所述纵向沟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后跟部分为后跟内侧和后跟外侧,而后跟内侧和后跟外侧分别向后跟纵轴线倾斜形成倒V形结构,使得后跟在触地受力后易发生向地面压缩变形,以形变势能的形式储存部分运动能量,当脚部离开地面时,凭借其自身的弹性将能量反馈给足部,令穿着者更加轻松快速地运动。而后跟内侧触地面设有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以及由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围成的平行四边形单体,大大地提高了鞋底后跟内侧受力后变形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贴地,为鞋底后跟部提高稳定的支撑力。同时,由于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的斜槽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面状,或者纵向沟槽的沟槽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面状,使得后跟内侧变形去力后能够更好的回复,保持后跟内侧原有的结构,从而为下一次的触地变形做好准备,大大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并赋予鞋底一定的能量回归值。而且弧面状的斜槽顶部和沟槽顶部在受力变形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为鞋底提供缓震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所示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跟内侧;11.第一斜槽;12.第二斜槽;20.后跟外侧;30.平行四边形单体;300.纵向沟槽;40.橡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鞋底,包括后跟部,所述后跟部由后跟内侧10以及后跟外侧20组成,所述后跟内侧10向所述后跟外侧20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后跟外侧20向所述后跟内侧10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后跟内侧10和所述后跟外侧20在所述后跟纵轴线对应位置处连接并形成倒V形结构,所述后跟内侧10和所述后跟外侧20的倾斜角度均为15°?30°。 参考图2所示,所述后跟内侧10在靠近地面的触地面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斜槽11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斜槽12,所述第一斜槽11均相对所述后跟纵轴线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槽12均相对所述后跟纵轴线向内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槽11和所述第二斜槽12的倾斜角度均为60°。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斜槽11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斜槽12交叉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单体30,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30的短对角线沿所述后跟部前后方向设置,并且在各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30的短对角线上对应设置有纵向沟槽300,所述纵向沟槽300的深度为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30的纵向高度的35%?50%。 为提高所述第一斜槽11和所述第二斜槽12的耐变形能力,同时赋予一定的缓震作用,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斜槽11和所述第二斜槽12分别包括远离地面的斜槽顶部,所述斜槽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面状。本实施例还可进一步改进,所述纵向沟槽300包括远离地面的沟槽顶部,所述沟槽顶部呈向上弯曲的弧面状,以提高纵向沟槽300的耐变形能力和变形后有效复位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再更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后跟内侧10触地面上固接有橡胶片40且所述橡胶片40覆盖住所述纵向沟槽300和所述第一斜槽11及第二斜槽12,从而提高鞋底后跟内侧10的受力缓冲作用及去力后快速有效恢复受力前状态,提高鞋底的实用性。 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鞋底,包括后跟部,所述后跟部由后跟内侧以及后跟外侧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内侧向所述后跟外侧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后跟外侧向所述后跟内侧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后跟内侧和所述后跟外侧在所述后跟纵轴线对应位置处连接并形成倒V形结构;所述后跟内侧在靠近地面的触地面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斜槽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斜槽,所述第一斜槽均相对所述后跟纵轴线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槽均相对所述后跟纵轴线向内倾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斜槽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斜槽交叉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单体,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沿所述后跟部前后方向设置,并且在各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上对应设置有纵向沟槽,所述纵向沟槽的深度为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纵向高度的35%~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鞋底,包括后跟部,所述后跟部由后跟内侧以及后跟外侧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跟内侧向所述后跟外侧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后跟外侧向所述后跟内侧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后跟内侧和所述后跟外侧在所述后跟纵轴线对应位置处连接并形成倒V形结构; 所述后跟内侧在靠近地面的触地面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斜槽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斜槽,所述第一斜槽均相对所述后跟纵轴线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槽均相对所述后跟纵轴线向内倾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斜槽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斜槽交叉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单体,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沿所述后跟部前后方向设置,并且在各所述平行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上对应设置有纵向沟槽,所述纵向沟槽的深度为所述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进
申请(专利权)人:张金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