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顶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973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动顶篷装置,其能够抑制在功能支架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状态下的该功能支架的移动的阻止状态、和功能支架后部的上升结束状态下的该功能支架的移动的允许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的噪声的发生。活动顶篷装置具有:支承可移动嵌板的功能支架(24)、设置在导轨(21)上的限制槽(43)、具有卡合销(48a)的前支块(26)、和前挡块(27)。前挡块(27)具有限制销(53)和卡合槽(54),在功能支架的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状态下,被卡合销(48a)阻挡以使限制销(53)被限制槽(43)锁止,伴随前支块(26)的移动的移动被阻止,而且,在功能支架的后部的上升结束状态下,卡合槽(54)与卡合销(48a)卡合,伴随前支块(26)的移动,锁止状态被解除,与前支块(26)成一体地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装载在车辆中的活动顶篷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经提案有各种活动顶篷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1的活动顶篷装置中,为了更大程度地开放可移动嵌板,采用了在车辆外侧另外配置导轨的结构,因而由其结构的复杂度而不可避免部件个数和成本的增加。又,该活动顶篷装置,使功能支架22的前部的升降以及滑动、和后部的升降以及滑动同时进行,要求极其精确的动作控制。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这样精确的动作控制,还提出有错开功能支架的前部和后部的动作时机的方案。这种场合下,必须在功能支架的前部和后部的一方的动作之中阻止另一方的动作,同时,在一方的动作结束后进行允许另一方的动作的切换。例如,在利用施力部件(弹簧等)的弹出力来进行这种切换的场合下,由于该急剧的切换有时会发出噪音。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529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动顶篷装置,其能够抑制在功能支架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状态下的该功能支架的移动的阻止状态、和功能支架的后部的上升结束状态下的该功能支架的移动的允许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的噪声的发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中提供一种活动顶篷装置,该装置具有对设置在车辆的顶篷开口部的可移动嵌板进行支承的功能支架;设置在导轨上的限制部;具有第一卡合部且沿上述导轨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支块;具有第二卡合部和第三卡合部的挡块。该活动顶篷装置,其特征在于如下构成上述功能支架可转动地被上述挡块连结支承,在该功能支架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状态下,上述挡块被上述第一卡合部阻挡,从而使该第二卡合部被上述限制部锁止,且伴随该支块的移动的上述挡块的移动被阻止,并且,在该功能支架后部的上升结束状态下,该第三卡合部与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伴随该支块的移动,该第二卡合部和该限制部的锁止状态被解除,该支块和该挡块成一体地移动。(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在上述功能支架的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的状态下,上述挡块,通过被上述第一卡合部阻挡,从而使上述第二卡合部被上述限制部锁止,来阻止伴随支块移动的移动。因此,被挡块支承的功能支架,在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的状态下的移动被阻止。另一方面,在上述功能支架的后部的上升结束状态下,第三卡合部被上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伴随支块的移动的该第二卡合部和该限制部的锁止状态被解除,上述挡块与支块成一体地移动。因此,被挡块支承的功能支架也成为一体,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滑动)。这样,伴随上述支块的移动的第二卡合部和限制部的锁止状态被解除,由此进行功能支架的移动的从阻止状态向允许状态的切换。或者,通过伴随支块的移动处在与上述限制部的锁止解除状态中的第二卡合部被设定为与限制部的锁止状态,进行功能支架的移动的从允许状态向阻止状态的切换。因此,例如,与利用施力部件(弹簧等)的弹出力来迅速地进行这种切换的场合相比,切换时的噪音被抑制。上述挡块,也可以被延伸设置在比上述功能支架的转动中心更靠后侧。又,上述第二卡合部和上述第三卡合部,也可以在被互相上下地配置的同时,设置在上述挡块的后侧端部。根据这些构成,例如,可以避免如挡块被设置在比功能支架的转动中心更靠前侧的场合那样,功能支架的移动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上述限制部,也可以是可将上述第二卡合部引导到固定于上述导轨的导向块上而形成的限制槽。该构成中,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相同,与利用施力部件(弹簧等)的弹出力来迅速地切换功能支架的移动的从阻止状态向允许状态的切换、和功能支架的移动的从允许状态向阻止状态的场合相比,可以抑制切换时的噪声。上述挡块,也可以具有抑制上述功能支架的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状态下的晃荡的保持部。该结构中,通过上述挡块的保持部,不添加另外部件也可以抑制上述功能支架的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状态下的晃荡。活动顶篷装置具有设置在上述导轨上的导向槽,上述功能支架也可以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具备与相对该挡块的转动中心一致的中心轴,该挡块在伴随上述支块的移动的借助于上述挡块的一体的移动中被引导到上述导向槽而使功能支架的前部升降。该结构中,通过可以使上述功能支架的前部同时升降,例如,被功能支架支承的可移动嵌板和顶篷开口部的密封结构的设计自由度得到提高。又,由于上述卡合部具有与功能支架的转动中心一致的中心轴并被上述导向槽引导,因此该转动中心便沿着导向槽直接升降,例如,与借助于其他部件进行升降的场合相比,可以减小驱动力的损失。进而,对于挡块除了阻止功能支架的移动的功能之外,还赋予了使该功能支架的前部升降的作为连杆的功能,由此,例如,与单独地设置具有这些功能的部件的场合相比,可以降低部件个数。因此,可以降低导轨的截面面积,实现该导轨的占有空间的空间节省化。而且,相应于导轨截面面积的降低程度,顶篷开口部的开口面积被扩大。上述卡合部的外壁表面,也可以具有挠性结构,该结构在上述功能支架的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的状态下与上述导向槽的内表面弹性接触。该结构中,通过被设置在上述卡合部的外壁面的挠性结构与上述导向槽的内壁面弹性接触,从而不用追加另外的部件,就可以抑制上述功能支架的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状态下的晃荡。附图说明图1中,(a)、(b)、(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机构部的动作方式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1(a)的前侧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图1(a)的后侧的放大图。图4中,(a)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b)是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c)是沿图2的C-C线的剖视图,(d)是沿图2的D-D线的剖视图。图5中,(a)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b)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c)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d)是沿图3的D-D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1(b)的前侧的放大图。图7是表示图1(c)的前侧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图1(b)的后侧的放大图。图9是表示图1(c)的后侧的放大图。图10中,(a)是沿图9的A-A线的剖视图,(b)是沿图9的B-B线的剖视图,(c)是沿图9的C-C线的剖视图。图11中,(a)是表示可移动嵌板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可移动嵌板的开放(全开)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a)和(b)是从斜上方看的装载在汽车等车辆的顶篷10上的活动顶篷装置11的模式图。图11(a)表示活动顶篷装置11的关闭状态,图11(b)表示活动顶篷装置11的全开状态。如图11(a)和(b)所示,在顶篷10上设有顶篷开口部10a。在该顶篷开口部10a上,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按顺序配置有致偏板12、可移动嵌板13、和固定嵌板14。这些致偏板12、可移动嵌板13、和固定嵌板14,例如由可以采光的玻璃板形成,且按照在活动顶篷装置11的关闭状态下从上方封闭顶篷开口部10a的方式,被装载在顶篷10上。致偏板12,以其前部为转动中心后部向上移动,也就是说被安装成可进行所谓倾斜向上动作,与可移动嵌板13的打开动作连动而进行倾斜向上动作。可移动嵌板13,通过后述的机构部,被安装成可以进行倾斜向上动作以及可以进行向前后方向的滑动动作。进而,对于该可移动嵌板13,采取倾斜向上状态下滑动动作的、所谓的外滑块(outer slide)方式。固定嵌板14,以将顶篷开口部10a封闭的状态被固定于该位置。下面,对开闭驱动上述可移动嵌板13的活动顶篷装置11的机构部进行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顶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顶篷装置具有:对设置在车辆的顶篷开口部的可移动嵌板进行支承的功能支架、设置在导轨上的限制部、具有第一卡合部且沿上述导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支块、具有第二卡合部和 第三卡合部的挡块,该活动顶篷装置具有如下构成:上述功能支架可转动地被上述挡块连结支承,在该功能支架后部的上升未结束状态下,上述挡块被上述第一卡合部阻挡,从而使该第二卡合部被上述限制部锁止,且伴随该支块的移动的上述挡块的移动被 阻止,并且,在该功能支架后部的上升结束状态下,该第三卡合部与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伴随该支块的移动,该第二卡合部和该限制部的锁止状态被解除,该支块和该挡块成一体地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沢田和希岩田敏雄岩下胜义深见清澄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