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80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暖风机,涉及交通运输中的车辆客室加热装置。保留现有的暖风机的外壳、风机、水箱、进风栅孔的基本结构。作的改进是将水箱安装在进风栅孔一侧,风机安装在排风口一侧,将排风口对应风机叶片位置在暖风机两端,排风口由与外壳的连接端为方形单孔过渡成四个双排排列的圆形出口。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低压凉空气流过水箱,滞留时间长,阻力小,整个水箱的散热面都有气流通过,热交换效率高,排风顺畅,热损失少。(*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中的车辆客室加热装置,分类位置在B60H。
技术介绍
在寒冷地区,汽车内乘坐人的空间都需要供暖,现有的车内供暖设备是安装在发动机箱或客车车厢中的暖风机。汽车暖风机发展到现在,已基本定型,其结构包括外壳、水箱、风机、外壳上的进风栅孔、安装在外壳上均匀单排排列的热风排风口。各构件的位置关系是外壳内靠近进风栅孔一侧安装风机,靠排风口一侧是水箱,水箱和风机相对。其工作过程是由发动机散热水箱循环来的热水进入暖风机水箱,水箱升温,风机将凉风由进风栅孔吸入壳体再加压使之通过水箱,变成热风后由排风口吹出。这种暖风机的缺点是高压风经过水箱阻力大,加大风机负担,空气流在水箱滞留时间短,并且只流过水箱的一部分,换热效率低,同时排风口排列不合理,热风部位阻力大,无热风部位的排风口属多余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改变现有的暖风机各构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克服其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保留现有的暖风机的外壳、风机、水箱、进风栅孔的基本结构,所作的改进是将水箱安装在进风栅孔一侧,风机安装在排风口一侧。将排风口对应风机叶片位置在暖风机两端,排风口由与外壳的连接端为方形单孔过度成四个双排排列的圆形出口。使用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低压凉空气流过水箱,滞留时间长,阻力小,整个水箱的散热面都有气流通过,热交换效率高,排风顺畅,热损失少。附图说明图1为以往的暖风机局部剖视主视图;图2为以往的暖风机局部剖视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剖视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利用现有技术的暖风机外壳1、水箱2、风机3、排风口4,将水箱2安装在外壳进风栅孔一侧,将风机3安装在排风口一侧,外壳两端开方形热风通道,排风口由与外壳相衔接的一个较大的方形口过度成四个双排列的圆筒形出口。以上即完成本技术的实施。权利要求一种暖风机,包括外壳(1)、水箱(2)、风机(3)、进风栅孔的基本结构,其特征是将水箱(2)安装在进风栅孔一侧,风机(3)安装在排风口(4)的一侧,将排风口(4)对应风机叶片位置在暖风机两端,排风口(4)由与外壳的连接端为方形单孔过度成四个双排排列的圆形出口。专利摘要一种暖风机,涉及交通运输中的车辆客室加热装置。保留现有的暖风机的外壳、风机、水箱、进风栅孔的基本结构。作的改进是将水箱安装在进风栅孔一侧,风机安装在排风口一侧,将排风口对应风机叶片位置在暖风机两端,排风口由与外壳的连接端为方形单孔过渡成四个双排排列的圆形出口。使用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低压凉空气流过水箱,滞留时间长,阻力小,整个水箱的散热面都有气流通过,热交换效率高,排风顺畅,热损失少。文档编号B60H1/12GK2700150SQ200420011719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9日专利技术者王秉海 申请人:长春市热浪暖风机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暖风机,包括外壳(1)、水箱(2)、风机(3)、进风栅孔的基本结构,其特征是将水箱(2)安装在进风栅孔一侧,风机(3)安装在排风口(4)的一侧,将排风口(4)对应风机叶片位置在暖风机两端,排风口(4)由与外壳的连接端为方形单孔过度成四个双排排列的圆形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秉海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热浪暖风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