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装置及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8735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装置(1),其包括定子层叠体(2),包括多个定子绕组,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导体(5)的接触装置(4),接触部导体设计为将至少两个定子绕组(9)彼此电气连接,其中各接触部导体(5)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外部连接单元电气耦合到接触装置(4)的连接凸部(6),以及至少一个支架(7),该支架用于接收在每种情况下均电气连接至接触部导体(5)的定子绕组(9)的绕组导线端(14)。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这样的定子装置的电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定子装置及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子装置和电机,特别是用于汽车工业领域。
技术介绍
电机,例如电动马达,在汽车工业领域被广泛地用于多种用途和应用。例如,电动马达用于驱动冷却器风扇模块。另外,电动马达还用于车窗升降器、安全带预紧器、座椅调节器、外反射镜、电子停车制动器、变速器致动器、油泵等操作的驱动,以及用于离合器啮合和双离合变速器切换的驱动。这种类型的电动马达通常具有定子和转子,该转子被旋转地装配在定子中。定子通常具有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形成多个定子齿,定子绕组以公知的方式缠绕定子齿。当电流流过绕组导线时,环绕定子齿的定子绕组产生电磁场,与转子配合的该电磁场促使转子旋转。现今有多种选择将定子绕组连接至接触连接部,该定子接着被电气连接至连接套管或者适当的接触部形成装置。然而,将定子绕组的绕组导线和多个独立的接触部接通变得非常困难和复杂。缠绕前,独立的接触部必须出于这种目的被固定在绝缘端板或空腔中。在缠绕过程中,例如借助于针绕组或飞轮,各导线必须被引导到接近独立的接触部或在独立的接触部上的指定位置,以便随后将它们电气和机械连接在一起。另外,有时有必要将定子齿上的多个定子绕组彼此连接。这种连接通常通过独立的定子绕组的导线完成,并且因此包含从一个定子齿到要连接的相邻定子齿的复杂转接的缺点。US2005088049A描述了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其具有环状定子层叠铁芯。环状连接单元设置在定子铁芯的端面。连接装置具有支撑结构,在该支撑结构中形成开口。在所述开口设置有电绝缘连接环,该电绝缘连接环将独立的定子齿彼此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相对于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子装置和电机,其可改进同定子绕组一起制造的接触部。通过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定子装置以及通过具有专利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电机,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相应地:-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定子装置,其具有定子层叠铁芯,具有多个定子绕组,具有接触部形成装置,该接触部形成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导体,该接触部导体被设计为将至少两个定子绕组彼此电气连接,其中各接触部导体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凸部和至少一个钩子,该连接凸部用于将外部连接单元电气耦合至接触部形成装置,该钩子用于接收分别电气连接至接触部导体的定子绕组的绕组导线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定子装置,以及具有设置并可旋转地安装在定子装置中的圆柱形开口内部的转子。本专利技术基于的想法在于使用连续的接触部导体,这些接触部导体在每种情况下均将多个定子绕组彼此连接,而不是使用导线连接每个定子绕组以及将导线绕组端连接至独立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导体具有连接凸部,该连接凸部用于同连接单元电接触;以及钩子,以便容纳导线绕组(定子绕组)端从而产生电接触。由于这种在钩子中对绕组导线端的容纳,接触部可简单地同定子绕组一起制造。另外,由于绕组导线现在不需要在定子的一个端面再以复杂精巧以及庞大的方式布置,结果出现了用于整个定子的明显简化的绕组架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定子装置可用于多种电机,例如发电机和马达。进一步的有利配置和开发能够从其他从属权利要求和结合附图的说明书中得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钩子优选地通过接触部导体材料的两次折叠形成。接触部导体材料首先折叠一次,以便使接触部导体的厚度加倍。接下来,接触部导体材料折叠第二次,以便形成钩子的轮廓。这样,钩子被充分稳定地焊接在定子绕组的导线上。另一优点在于绕组导线端还能够被特别牢固地夹持于钩子中。在另一有利配置中,各绕组导线端以力配合的方式被夹持或放置在同绕组导线端相关的钩子中。力配合连接特别简单,因为不需要额外的工作步骤来将绕组导线端连接至接触部导体。在缠绕到定子齿或者齿绝缘部分期间,导线应当被尽可能水平地引导穿过引出部和钩子,其结果导致滑动变得不可能。另外,在水平位置的情况下,钩子不会经受导线的张力而轴向弯曲。在钩子中夹持导线绕组端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将绕组导线端牢固地固定于钩子中。根据材料和应用领域,钩子的硬度可选择为更大或更小。代替力配合夹持,可以额外地或可选地在绕组导线端和钩子之间提供形状配合和/或牢固地粘合连接。在另一有利的定子装置结构中,绕组导线端与钩子被一起热锻。通过这种方式,在绕组导线端与钩子之间发生了牢固地粘接。结果,绕组导线端更牢固地固定到钩子中。在本实施例中,钩子仅仅用于为后续的热锻工艺提供定位帮助。其它的将绕组导线端与钩子一起固定的选择,例如铆接、粘结、焊接(welding)、焊合(soldering)等显然也是可能的并且也是有利的。通过这种方式,在绕组导线端与钩子之间可形成气密的电气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各自的接触部导体的相对端,接触部导体具有至少两个钩子,并且优选精确地为两个钩子。通过这种配置,以简单的方式将多个绕组导线端电气连接到接触部导体是可能的。以这种方式,还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在另一实施例中,钩子优选地形成为接触部导体连接凸部的一部分或一片。这样,由于连接凸部和绕组导线端之间的距离短,使得电阻特别低,定子效率可增加。作为结果,还增加了机械稳定性,并且钩子不能被容易地剥离。在另一实施例中,接触部形成装置具有支架部件,该支架部件用来容纳接触部导体,所述支架部件由塑料材料制成。优选地,支架部件由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制成,例如由PA6.6GF30制成。支架部件用于以优选的形状配合的方式容纳、保持和固定接触部导体。另外,连接凸部由支架部件定向。通过这种配置,接触部形成装置可设计为特别稳定然而却很轻。其他材料,例如弹性体、硬塑料等也是可行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配置中,接触部导体由金属片制成,优选地由冲压金属片制成。金属片这里理解为具有小于5mm厚度,优选地小于3mm厚度的金属,并且是可导电。例如,合金钢或铝合金可用作金属片材料。接触部导体优选由金属片材料冲压而成,或借助于激光设备剪切金属片材料而成。磨料水射流切割也是可行的。由于接触部导体由金属片形成,电机的定子装置的制造费用可明显降低。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配置中,接触部导体由青铜制造。例如,接触部导体由CuSn6制成。在另一优选配置中,接触部导体被额外地镀银,例如带有镀银层,镀银层为1-3μm的厚度并且可通过例如电镀施加到接触部导体。镍预镀层也是可行的。例如,2-3μm的镍预镀层可用于接触部导体。这样,接触部导体的防腐能力增加。导致定子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其他导电材料自然也可能用于形成接触部导体。例如,接触部导体还可由铜合金或铁合金制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定子层叠铁芯形成多个定子齿,在定子齿上设置多个定子绕组。定子齿在各自的绕组导线的缠绕方向上具有多个槽,这些槽防止定子绕组脱离各自的定子齿。例如,接触部形成装置具有齿绝缘部分,该齿绝缘部分形成在定子齿的上四分之一或上半部分。定子齿的上四分之一为半圆形设计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四分之一设置有多个槽,这些槽在接触部形成装置的定子齿部分上以径向方向相等的距离形成。另外,在定子层叠铁芯的相对侧,设置绝缘端板,该绝缘端板同样具有齿绝缘部分,该齿绝缘部分形成在定子齿的下四分之一或下半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端板的齿绝缘部分也可设置有多个槽,定子绕组容纳在这些槽之间。当定子绕组缠绕时,导线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保持在槽之间,其结果能够在缠绕期间防止定子绕组从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定子装置及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装置(1),其包括:定子层叠铁芯(2),多个定子绕组(9),接触部形成装置(4),该接触部形成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导体(5),该接触部导体被设计为将至少两个定子绕组(9)彼此电气连接,其中各接触部导体(5)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凸部(6)和至少一个钩子(7),该连接凸部用于将外部连接单元电气耦合到接触部形成装置(4),该钩子用于接收被分别电气连接至接触部导体(5)的定子绕组(9)的绕组导线端(1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13 DE 102012202131.01.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装置(1),其包括:定子层叠铁芯(2),多个定子绕组(9),接触部形成装置(4),该接触部形成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导体(5),该接触部导体由片状材料制成并且被设计为将至少两个定子绕组(9)彼此电气连接,其中各接触部导体(5)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凸部(6)和至少一个钩子(7),该连接凸部用于将外部连接单元电气耦合到接触部形成装置(4),该钩子用于接收被分别电气连接至接触部导体(5)的定子绕组(9)的绕组导线端(14),其中,钩子(7)通过如下方式形成:折叠接触部导体(5)的材料以便使接触部导体的厚度加倍,并且再次折叠接触部导体(5)的材料,以便形成钩子的轮廓,并且其中,钩子(7)在定子层叠铁芯(2)的外侧沿径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绕组导线端(14)以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方式夹持在分配给该绕组导线端(14)的钩子(7)中。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凯文·科赫韦罗妮克·贝尔茨纳克里斯蒂安·梅尔廷
申请(专利权)人:博泽沃尔兹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