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8707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滴灌防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主要由滴灌管接头(1)、连接在滴灌管接头(1)上的滴灌内管(2)和设在滴灌内管(2)外侧的防护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设有集水腔(4);所述的集水腔(4)内被所述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的格挡片(5)将集水腔(4)划分为若干腔室;所述的滴灌内管(2)上设有出水孔(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阻止根系和土壤颗粒堵塞滴灌管道,延长了滴灌管到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滴灌防堵设备
,具体涉及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主要由滴灌管接头(1)、连接在滴灌管接头(1)上的滴灌内管(2)和设在滴灌内管(2)外侧的防护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设有集水腔(4);所述的集水腔(4)内被所述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的格挡片(5)将集水腔(4)划分为若干腔室;所述的滴灌内管(2)上设有出水孔(6)。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阻止根系和土壤颗粒堵塞滴灌管道,延长了滴灌管到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
本技术属于滴灌防堵设备
,具体涉及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 >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地下滴灌(Subsurface Drip Irrigat1n,简称SDI技术)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之一,它是指水通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缓慢出流,渗入附近土壤,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作用将水分扩散到整个根层供作物吸收利用。由于灌水过程中对土壤结构扰动较小,有利于保持作物根层疏松通透的环境条件,并可减少土面蒸发损失,故地下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此外,田间输水系统地埋后便于农田耕作和作物栽培管理,且地埋后管材抗老化性能增强,不易丢失或人为损坏。 地下滴灌是一种将滴灌管深埋在地表下土壤中的一种滴灌方法,用水泵把水输送到深埋在地下的毛管中,从毛管上的出水口滴灌湿润地下土壤,目前地下滴灌作为一项在滴灌方面最节水、节能、高效的灌溉方式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的技术,在国内外成为许多农业科技机构的重点研究方向。地下滴灌的主要优点为:1、节水能力显著,能够将植物所需的植物营养及水分直接送达根系,避免了地上滴灌所带来的水分蒸发问题。2、延长滴灌设备尤其是滴灌带的使用寿命,由于滴灌带埋于地下,避免了农事操作或动物对滴灌带的破坏,并且防止了紫外线及昼夜温差变化等导致的滴灌带的老化问题,延长使用寿命。3、水分直接进入根系土层,有利于根系向下生长,地表干燥,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并且抑制杂草的生长。4、避免了因为地表灌溉所带来的空气潮湿而造成的各种病害。5、降低田间管理劳动强度,节省管理费用,又便于机械在田间的作业。6、促使根系深扎,避免冬季冻死冻伤根系等。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地下滴灌设备均来自地面滴灌系统,滴头常采用内镶式或带有补偿性能的滴头直接地埋后用于灌溉。但世界各地通过大规模的田间试验发现地下滴灌存在诸多问题,如灌水均匀性差,滴头容易堵塞,作物根系有可能穿破毛管,系统维护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也因此导致了地下滴灌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地面灌溉。由于停止供水时常在地下滴灌系统的管网中产生负压,造成毛管出水孔周围的土壤细颗粒被吸入滴头,引起滴头堵塞。这已成为地下滴灌系统发展和推广应用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为解决滴头负压堵塞问题,国外最先采用的方法是在系统主干管的最高点处安装真空破坏装置,借此消除管网内负压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技术可以消除管网内的负压,减少负压现象的堵塞,但不能防止固体微小颗粒的进入和植物根部的进入,滴头还是会发生堵塞现象,这种技术在推广应用中的抗堵塞性能不太明显。此后,在我国国内又有人专利技术了通过对内镶式滴头采用外包无纺布处理地埋,在供水停止后,由于无纺布的微孔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功能及过滤功能,防止了固体微小颗粒进入滴头,同时又可以防止由于植物根系的向水性堵塞滴头,从而具有很好的防负压抗堵塞功能,防负压堵塞及提高均匀度方面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外包滤料的成形工艺复杂和成本较高等问题,加大了系统投资成本。这种设计结构又不能很好的解决管道灌水系统内部固体颗粒物的沉积堵塞,因此这种结构的设计在推广应用中受到一定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以阻止根系和土壤颗粒堵塞滴灌管道,延长了滴灌管道使用寿命的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主要由滴灌管接头1、连接在滴灌管接头I上的滴灌内管2和设在滴灌内管2外侧的防护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设有集水腔4 ;所述的集水腔4内被所述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的格挡片5将集水腔4划分为若干腔室;所述的滴灌内管2上设有出水孔6。 所述的滴灌内管2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靠近地表一侧的防护管3上端连接有出水装置7 ;所述的出水装置7与腔室相连接。 所述的出水装置7为滴头、喷头或出水栓。 所述的出水装置7与腔室之间设有逆流止回阀8。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滴灌内管2和设在滴灌内管2外侧的防护管3采用,使得将滴灌内管2套接在防护管3内,解决了滴灌内管2容易被腐蚀的问题。 2)集水腔4的采用,使得滴灌用水首先通过出水孔6进入到集水腔4内,当集水腔4内水充满后自动进过逆流止回阀8溢出,消除管网内的负压,减少负压现象的堵塞,但不能防止固体微小颗粒的进入和植物根部的进入。 3)滴灌内管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在水压力下设在滴灌内管2上的出水孔6扩张,而当水压力消失后出水孔6进行复原,在扩张和复原的过程中,出水孔6不易堵塞。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逆流止回阀结构示意图。 图中:滴灌管接头1、滴灌内管2、防护管3、集水腔4、格挡片5、出水孔6、出水装置7、逆流止回阀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包括滴灌管接头1、滴灌内管2、防护管3、集水腔4、格挡片5、出水孔6、出水装置7和逆流止回阀8。 如附图1所示,其中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设有集水腔4 ;集水腔4内被所述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的格挡片5将集水腔4划分为若干腔室;滴灌内管2上设有出水孔6。 其中滴灌内管2由弹性材料制成。 其中靠近地表一侧的防护管3上端连接有出水装置7,出水装置7与腔室相连接。 其中出水装置7为滴头、喷头或出水栓。 其中出水装置7与腔室之间设有逆流止回阀8。 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首先通过滴灌管接头I与外接的滴灌管相连接,此时滴灌用水通过滴灌管接头I进入到滴灌内管2中,在水压作用下,出水孔6扩张,滴灌水通过出水孔6进入到集水腔4中,当集水腔4中滴灌水充满后通过逆流止回阀8溢流流出,消除管网内的负压,减少负压现象的堵塞,但不能防止固体微小颗粒的进入和植物根部的进入;在水压力下设在滴灌内管2上的出水孔6扩张,而当水压力消失后出水孔6进行复原,在扩张和复原的过程中,出水孔6不易堵塞。【权利要求】1.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主要由滴灌管接头(I)、连接在滴灌管接头(I)上的滴灌内管(2)和设在滴灌内管(2)外侧的防护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灌内管⑵和防护管⑶之间设有集水腔⑷;所述的集水腔⑷内被所述滴灌内管⑵和防护管(3)之间的格挡片(5)将集水腔(4)划分为若干腔室;所述的滴灌内管(2)上设有出水孔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灌内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防堵塞自溢流式地下滴水灌溉装置,主要由滴灌管接头(1)、连接在滴灌管接头(1)上的滴灌内管(2)和设在滴灌内管(2)外侧的防护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设有集水腔(4);所述的集水腔(4)内被所述滴灌内管(2)和防护管(3)之间的格挡片(5)将集水腔(4)划分为若干腔室;所述的滴灌内管(2)上设有出水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虎善田春梅曾令军
申请(专利权)人:民勤县绿野节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