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及其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8381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其包括前面板、开设于所述前面板上的出风口及对应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导风圈,所述导风圈的背风侧固定于所述前面板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圈的迎风侧位于所述前面板的背面,所述导风圈的迎风侧周缘向外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前面板的背面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围形成有四角区域,所述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还包括填设于所述四角区域及所述凹槽内的吸音结构。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降噪装置的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通过采用吸音结构降噪音技术,优化了室外机内腔的气流,有效地降低了室外机四面八方的噪音值,大大地改善了室外机噪音的音质和听觉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其包括前面板、开设于所述前面板上的出风口及对应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导风圈,所述导风圈的背风侧固定于所述前面板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圈的迎风侧位于所述前面板的背面,所述导风圈的迎风侧周缘向外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前面板的背面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围形成有四角区域,所述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还包括填设于所述四角区域及所述凹槽内的吸音结构。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降噪装置的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通过采用吸音结构降噪音技术,优化了室外机内腔的气流,有效地降低了室外机四面八方的噪音值,大大地改善了室外机噪音的音质和听觉的舒适性。【专利说明】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及其降噪装置
本技术属于空调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及其降噪 >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室外机的导风圈大多是采用向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翻边再扩成喇叭口的结构形式,如此,在导风圈的迎风侧形成了一圈翻边,这样就导致轴流风叶工作时,部分气流因翻边而脱离了导风圈吹到了前面板上形成回流,在导风圈根部位置产生较大蜗流,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特别是此处形成的蜗流噪音会直接透过换热器往室外机背部和左侧部传递,因此,最终造成室外机的噪音大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旨在解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室外机噪音大而使影响听觉舒适性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其包括前面板、开设于所述前面板上的出风口及对应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导风圈,所述导风圈的背风侧固定于所述前面板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圈的迎风侧位于所述前面板的背面,所述导风圈的迎风侧周缘向外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前面板的背面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围形成有四角区域,所述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还包括填设于所述四角区域及所述凹槽内的吸音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结构粘贴于所述四角区域并延伸至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结构包括分别填设于所述四角区域的四个吸音片,每一个所述吸音片的内缘延伸至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结构包括吸音层及附着于所述吸音层的一表面的粘合层,所述吸音层的面向所述前面板的底面具有覆盖所述四角区域的第一区及伸入所述凹槽内的第二区,所述粘合层附着于所述吸音层的所述第一区。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结构的所述吸音层的表面与内部均具有蜂窝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结构的所述吸音层为海棉层或棉袄层。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结构的所述吸音层为表面与内部均具有密集的孔的纤维层。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结构的所述吸音层为由纤维与橡胶或薄膜或纸组合而成的复合吸音层。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结构的所述吸音层为由海棉或棉袄与橡胶或薄膜或纸组合而成的复合吸音层。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其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一侧的风机,所述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还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所述外壳包括所述前面板,所述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导风圈对应。 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当室外机工作时,通过热交换器的气流绝大部分能通过导风圈吹向外部空间,由于结构和工艺上的限制,导风圈翻边长度较短,导致部分气流偏出了导风圈吹到了前面板内壁面上形成了回流和蜗流,从而增大了室外机内腔的噪音和出风口处的噪音值,特别是室外机左侧和后侧方的噪音值。通过在导风圈的外围的四角区域及导风圈的翻边凹槽内填设吸音结构,有效地减少了导风圈处形成的回流和蜗流,大大地降低了室外机内腔的噪音,特别是四面八方各点的噪音值,达到了降低室外机噪音和改善室外机音质和听觉舒适性的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的前面板与导风圈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的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的风机、前面板与导风圈的立体组装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的前面板、导风圈及吸音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吸音结构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3的另一种吸音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包括外壳 10、安装于所述外壳10内的热交换器(图未示)、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一侧的风机20及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30。 所述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30包括前面板31、开设于所述前面板31上的出风口 32及对应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32处的导风圈40。所述导风圈40的背风侧固定于所述前面板31的所述出风口 32处。所述导风圈40的迎风侧位于所述前面板31的背面。所述导风圈40的迎风侧周缘向外形成有翻边41。所述翻边41与所述前面板31之间形成有凹槽42。所述前面板31的背面于所述导风圈40的外围形成有四角区域I1、II1、IV、V。所述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30还包括填设于所述四角区域及所述凹槽42内的吸音结构50。所述外壳10包括所述前面板31,所述风机20的排风口与所述导风圈40对应。 当室外机工作时,通过热交换器的气流绝大部分能通过导风圈40吹向外部空间,由于结构和工艺上的限制,导风圈40翻边41长度较短,导致部分气流偏出了导风圈40吹到了前面板31内壁面上形成了回流和蜗流,从而增大了室外机内腔的噪音和出风口 32处的噪音值,特别是室外机左侧和后侧方的噪音值。通过在导风圈40的外围的四角区域及导风圈40的翻边41凹槽42内填设吸音结构50,有效地减少了导风圈40处形成的回流和蜗流,大大地降低了室外机内腔的噪音,特别是四面八方各点的噪音值,达到了降低室外机噪音和改善室外机音质和听觉舒适性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音结构50粘贴于所述四角区域及所述凹槽42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吸音结构50粘贴于所述四角区域并延伸至所述凹槽42内。 对于“吸音结构50粘贴于所述四角区域及所述凹槽42内”的技术方案来说,具体地,吸音结构50的面向前面板31的底面粘贴于前面板31上,同时,吸音结构50的侧面粘贴于凹槽42的槽底,使吸音结构50紧密、结实地附着于前面板31及导风圈40上。 对于“吸音结构50粘贴于所述四角区域并延伸至所述凹槽42内”的技术方案来说,由于吸音结构50比较柔软或具有一定的弹性,吸音结构50的面向前面板31的底面粘贴于前面板31上,而吸音结构50的侧部通过工具塞入导风圈40的凹槽42内,在翻边41的阻挡下,将吸音结构50的侧部限位于凹槽42内。 上述吸音结构50为片状结构,其平铺于导风圈40外围的四角区域并伸入至导风圈40的翻边41凹槽42内。优选地,平铺于导风圈40外围的四角区域的吸音结构50围合于整个导风圈40外围,即覆盖导风圈40的整个外围。 上述吸音结构50可以为一整片结构,也可以是分开拼接的多个吸音片51。具体地,上述吸音结构50可以分为两个吸音片51或四个吸音片51或三个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其包括前面板、开设于所述前面板上的出风口及对应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的背风侧固定于所述前面板的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圈的迎风侧位于所述前面板的背面,所述导风圈的迎风侧周缘向外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前面板的背面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围形成有四角区域,所述空调室外机降噪装置还包括填设于所述四角区域及所述凹槽内的吸音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强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