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243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网络切换技术,具体是一种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网络切换技术操作繁琐、容易导致网络接触不良的问题。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包括六棱柱壳体、RJ45接口、接触铜片、弧状弹性铜片、连接杆、椭球状绝缘滑块、滑动开关;第一个接触铜片的一端与第一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接触铜片的一端与第二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的另一端与第一个接触铜片挤压接触;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接触铜片挤压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网络切换技术,具体是一种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网络切换技术操作繁琐、容易导致网络接触不良的问题。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包括六棱柱壳体、RJ45接口、接触铜片、弧状弹性铜片、连接杆、椭球状绝缘滑块、滑动开关;第一个接触铜片的一端与第一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接触铜片的一端与第二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的另一端与第一个接触铜片挤压接触;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接触铜片挤压接触。本技术适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专利说明】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
本技术涉及网络切换技术,具体是一种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
技术介绍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环境恶劣,且24小时实时运行,导致其网络经常出现故障。因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普遍采用双网络配置:其中一个网络为主网络,另一个网络为备用网络。日常运行时,系统基于主网络运行。当主网络出现故障时,则将主网络切换到备用网络,使得系统基于备用网络运行。目前,主网络与备用网络之间的切换是通过网线插拔的方式来实现的。实践表明,此种网络切换技术不仅操作繁琐,而且频繁进行网线插拔很容易导致网络接触不良,由此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网络切换装置,以解决现有网络切换技术操作繁琐、容易导致网络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网络切换技术操作繁琐、容易导致网络接触不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 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包括六棱柱壳体、RJ45接口、接触铜片、弧状弹性铜片、连接杆、椭球状绝缘滑块、滑动开关;其中,RJ45接口的数目为三个;三个RJ45接口一一对应贯穿安装于六棱柱壳体的三个互不相邻的侧壁;接触铜片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接触铜片位于同一平面;第一个接触铜片的一端与第一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接触铜片的一端与第二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弧状弹性铜片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弧状弹性铜片的开口均朝外;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的另一端与第一个接触铜片挤压接触;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接触铜片挤压接触;连接杆可滑动地贯穿安装于六棱柱壳体的一个侧壁,该侧壁分别与第一个RJ45接口所安装的侧壁和第二个RJ45接口所安装的侧壁相邻;椭球状绝缘滑块固定安装于连接杆的内端;椭球状绝缘滑块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和第一个接触铜片之间;椭球状绝缘滑块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和第二个接触铜片之间;滑动开关固定安装于连接杆的外端。 工作时,将第一个RJ45接口的外端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网络连接,将第二个RJ45接口的外端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备用网络连接,将第三个RJ45接口的外端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维护终端连接。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日常运行时,如图1所示,沿正向拨动滑动开关,滑动开关通过连接杆带动椭球状绝缘滑块进行正向移动,使得椭球状绝缘滑块的一端远离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并使得椭球状绝缘滑块的另一端沿正向挤压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与第一个接触铜片由此挤压接触,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与第二个接触铜片由此分离。此时,主网络与网络维护终端之间为连通状态,备用网络与网络维护终端之间为断开状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此基于主网络运行。当主网络出现故障时,如图2所示,沿反向拨动滑动开关,滑动开关通过连接杆带动椭球状绝缘滑块进行反向移动,使得椭球状绝缘滑块的一端沿反向挤压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并使得椭球状绝缘滑块的另一端远离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与第一个接触铜片由此分离,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与第二个接触铜片由此挤压接触。此时,主网络与网络维护终端之间为断开状态,备用网络与网络维护终端之间为连通状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此基于备用网络运行。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网络切换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无需进行网线插拔,而只需通过拨动滑动开关,即可实现主网络与备用网络之间的自由切换,由此不仅有效简化了操作,而且有效避免了因频繁进行网线插拔而导致的网络接触不良,从而有效保证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网络切换技术操作繁琐、容易导致网络接触不良的问题,适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六棱柱壳体,2-RJ45接口,3-接触铜片,4-弧状弹性铜片,5-连接杆,6-椭球状绝缘滑块,7-滑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包括六棱柱壳体1、RJ45接口 2、接触铜片3、弧状弹性铜片4、连接杆5、椭球状绝缘滑块6、滑动开关7 ; 其中,RJ45接口 2的数目为三个;三个RJ45接口 2—一对应贯穿安装于六棱柱壳体I的三个互不相邻的侧壁; 接触铜片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接触铜片3位于同一平面;第一个接触铜片3的一端与第一个RJ45接口 2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接触铜片3的一端与第二个RJ45接口2的内端固定连接; 弧状弹性铜片4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开口均朝外;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 2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另一端与第一个接触铜片3挤压接触;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 2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接触铜片3挤压接触; 连接杆5可滑动地贯穿安装于六棱柱壳体I的一个侧壁,该侧壁分别与第一个RJ45接口 2所安装的侧壁和第二个RJ45接口 2所安装的侧壁相邻; 椭球状绝缘滑块6固定安装于连接杆5的内端;椭球状绝缘滑块6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4和第一个接触铜片3之间;椭球状绝缘滑块6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4和第二个接触铜片3之间; 滑动开关7固定安装于连接杆5的外端。【权利要求】1.一种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六棱柱壳体(1)、RJ45接口(2)、接触铜片(3)、弧状弹性铜片(4)、连接杆(5)、椭球状绝缘滑块(6)、滑动开关(7); 其中,RJ45接口( 2 )的数目为三个;三个RJ45接口( 2 ) —一对应贯穿安装于六棱柱壳体(I)的三个互不相邻的侧壁; 接触铜片(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接触铜片(3)位于同一平面;第一个接触铜片(3)的一端与第一个RJ45接口(2)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接触铜片(3)的一端与第二个RJ45接口(2)的内端固定连接; 弧状弹性铜片(4)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开口均朝外;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电站双网络故障诊断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六棱柱壳体(1)、RJ45接口(2)、接触铜片(3)、弧状弹性铜片(4)、连接杆(5)、椭球状绝缘滑块(6)、滑动开关(7);其中,RJ45接口(2)的数目为三个;三个RJ45接口(2)一一对应贯穿安装于六棱柱壳体(1)的三个互不相邻的侧壁;接触铜片(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接触铜片(3)位于同一平面;第一个接触铜片(3)的一端与第一个RJ45接口(2)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接触铜片(3)的一端与第二个RJ45接口(2)的内端固定连接;弧状弹性铜片(4)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开口均朝外;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2)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另一端与第一个接触铜片(3)挤压接触;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一端与第三个RJ45接口(2)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4)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接触铜片(3)挤压接触;连接杆(5)可滑动地贯穿安装于六棱柱壳体(1)的一个侧壁,该侧壁分别与第一个RJ45接口(2)所安装的侧壁和第二个RJ45接口(2)所安装的侧壁相邻;椭球状绝缘滑块(6)固定安装于连接杆(5)的内端;椭球状绝缘滑块(6)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个弧状弹性铜片(4)和第一个接触铜片(3)之间;椭球状绝缘滑块(6)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个弧状弹性铜片(4)和第二个接触铜片(3)之间;滑动开关(7)固定安装于连接杆(5)的外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刚郭晓军胡晋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