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7762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包括水泵,于所述水泵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以及于所述水泵的泵后而被设置的泵送管路;所述的集水装置包括内部与水泵连通的壳体,在壳体上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进水管组,在壳体内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所述的阀芯为由动力装置驱动而在所述壳体内运动的阀轴,所述的进水阀组为固定设置在阀轴上的阀片组。通过阀片组的使用,降低了整体的质量,使其在工作时所需的动力装置扭矩减小,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响应性,使集水装置内的冷却液所受阻力降低,摩擦损失较小。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该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发动机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该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有效的控制发动机的热状态是降低发动机油耗、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动机冷却系统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能够使发动机在设定的工作温度下运行;其二是各部件与传统系统相比不需要额外的能源;其三是能够立刻实现发动机暖机,使暖机过程中系统绝热。而在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其结构主要包括与发动机缸体水套相连的水泵冷却装置,该装置主要将冷却液于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循环,以实现对发动机的冷却,具体来讲,现有的水泵冷却装置主要包括水泵,于水泵的泵前设置有集水装置,于水泵的泵后设置有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的泵送管路,其中,集水装置主要是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以实现对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收集,而水泵则将集水装置中的冷却液通过泵送管路再次泵送给发动机缸体水套。在上述的水泵冷却装置中,为了将发动机缸体水套中的冷却液引至集水装置中,需要在集水装置上设置进水管组,相应的,在集水装置内应设置有对进水管组进行导通或关闭的阀组,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阀组的结构设计,导致冷却液被引至集水装置内时,其由于阀组的限制作用,导致冷却液于集水装置内流通容易受阻,且冷却液因阀组的结构限制而导致压力过大,最终导致发动机冷却效果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以确保冷却液流动性,提高装置使用过程的响应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包括水泵,于所述水泵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以及于所述水泵的泵后而被设置的、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的泵送管路;所述的集水装置包括内部与水泵连通的壳体,在壳体上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将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壳体内的进水管组,在壳体内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所述的进水管组因动力装置驱动阀芯进而带动进水阀组的同步运动而被导通或关闭,所述的阀芯为由动力装置驱动而在所述壳体内运动的阀轴,所述的进水阀组为固定设置在阀轴上的阀片组。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连通于壳体内部与泵送管路之间的泵后回水管,所述的进水阀组包括固定在阀轴上的、因与阀轴的同步运动而对所述的泵后回水管进行导通或关闭的泵后回水阀体。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管组包括暖风回水管、机冷回水管、散热器回水管以及与发动机缸体水套直接连通的小循环回水管;所述的阀片组包括固定在阀轴上的、与暖风回水管对应的暖风阀体,与机冷回水管对应的机冷阀体,与散热器回水管对应的散热阀体,以及与小循环回水管对应的小循环阀体。进一步的,所述的阀轴转动设置在壳体内或可轴向移动的设置在壳体内。进一步的,所述的阀轴为平行设置的两根,所述的阀片组分置在两根阀轴上。进一步的,所述的两根阀轴之间的传动比为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具有以下优势:通过阀片组的使用,降低了整体的质量,使其在工作时所需的动力装置扭矩减小,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响应性,同时,由于阀片组的采用,使集水装置内的冷却液所受阻力尽可能的降低,且阀片组在运转时的摩擦损失较小,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包括发动机缸体水套,在发动机缸体水套上连接设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集水装置,通过回水组件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回水组件包括连通设置于发动机缸体水套与集水装置之间的散热器、机油冷却器、暖风芯体。进一步的,在暖风芯体与集水装置之间连接设有电子辅助水泵;在发动机缸体水套与集水装置之间连接设有与暖风芯体和电子辅助水泵并联设置的增压器。此外,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加载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与上述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连接关系简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纵向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连接关系简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纵向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阀芯上的阀片组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后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阀芯上的阀片组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阀芯上的阀片组布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泵,101-出口,102-泵送管路,2-集水装置,201-壳体,2011-上壳体;2012-下壳体,3-进水管组,301-暖风回水管,302-机冷回水管,303-散热器回水管,304-小循环回水管,305-泵后回水管,4-阀轴,41-第一阀轴,42-第二阀轴,401-暖风阀体,402-机冷阀体,403-散热阀体,404-小循环阀体,405-泵后回水阀体,406-支撑柱,5-发动机缸体水套,6-散热器,7-机油冷却器,8-暖风芯体,9-电子辅助水泵,10-增压器,11-膨胀水箱,12-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由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水泵1,于水泵1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2,以及于水泵1的泵后而被设置的图中未示出的泵送管路,其中,集水装置2主要是用来容纳发动机缸体水套流出的冷却液,而水泵1则将集水装置2中的冷却液通过泵送管路再次泵送给发动机缸体水套,泵送管路与图1所示水泵1的出口101连通设置。本实施例的集水装置2包括壳体201,壳体201内部中空且左侧密封设置,且以图1所示状态的壳体201右端,壳体201的内部与水泵1连通,以实现壳体201内的冷却液能够被输送至水泵1的内部。在壳体201上设有与壳体201内部连通的进水管组3,进水管组3用于将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壳体201内,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组3包括暖风回水管301、机冷回水管302、散热器回水管303、与发动机缸体水套直接连通的小循环回水管304,以及连通于壳体201内部与泵送管路之间的泵后回水管305。为了实现对各个回水管的导通或关闭的控制,在壳体201的中空内部设有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阀芯用于承载进水阀组并承接外部动力装置的驱动力,其采用轴状的阀轴4,阀轴4与壳体201共轴线设置,且阀轴4探出壳体201的左端,由图中未示出的动力装置驱动,具有以自身轴线为轴的转动,动力装置可采用步进电机等旋转动力输出装置,而动力装置与阀轴4之间连接设有常规的连接结构,以使动力装置的旋转动力能够传递给阀轴4。进水阀组用于对进水管组3的导通或关闭控制,基于本实施例的进水管组3的数量及设置,由图2所示,本实施例对应于进水管组3,相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包括水泵(1),于所述水泵(1)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2),以及于所述水泵(1)的泵后而被设置的、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连通的泵送管路(102);所述的集水装置(2)包括内部与水泵(1)连通的壳体(201),在壳体(201)上设有与壳体(201)内部连通的、将发动机缸体水套(5)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壳体(201)内的进水管组(3),在壳体(201)内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所述的进水管组因动力装置驱动阀芯进而带动进水阀组的同步运动而被导通或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为由动力装置驱动而在所述壳体(201)内运动的阀轴(4),所述的进水阀组为固定设置在阀轴(4)上的阀片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包括水泵(1),于所述水泵(1)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2),以及于所述水泵(1)的泵后而被设置的、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连通的泵送管路(102);所述的集水装置(2)包括内部与水泵(1)连通的壳体(201),在壳体(201)上设有与壳体(201)内部连通的、将发动机缸体水套(5)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壳体(201)内的进水管组(3),在壳体(201)内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所述的进水管组因动力装置驱动阀芯进而带动进水阀组的同步运动而被导通或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为由动力装置驱动而在所述壳体(201)内运动的阀轴(4),所述的进水阀组为固定设置在阀轴(4)上的阀片组,在所述的壳体(201)上设有连通于壳体(201)内部与泵送管路(102)之间的泵后回水管(305),所述的进水阀组包括固定在阀轴(4)上的、因与阀轴(4)的同步运动而对所述的泵后回水管(305)进行导通或关闭的泵后回水阀体(4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组(3)包括暖风回水管(301)、机冷回水管(302)、散热器回水管(303)以及与发动机缸体水套(5)直接连通的小循环回水管(304);所述的阀片组包括固定在阀轴(4)上的、与暖风回水管(301)对应的暖风阀体(401),与机冷回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铮关昊韩立伟刘刚刘亚奇杨伟龙艳中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