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防火墙,包括多个基础,还包括多个竖直布置的支撑柱,以及多个墙体梁和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的墙顶梁;基础为现浇杯口式结构,支撑柱由下往上依次由基底柱、中柱或边柱组成;中柱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墙体梁的工字形槽;边柱的一个侧面设有第二凹槽;墙体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的中部连接;墙顶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的柱顶连接;还包括与支撑柱外壁连接的墙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火墙施工方便,提高了支撑柱的整体性,保证安装方便及节点整体性,减少了节点数量及安装工序,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工期,且有利于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防火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变压器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防火墙。【
技术介绍
】变电站主变防火墙通常采用框架+填充墙结构。这种结构施工时脚手架及模板工程量大,相对于防火墙本体工程量比重偏高,且施工工期长,施工占地范围大,影响主变安装,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设计一种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现场安装工期短的防火墙结构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现场安装工期短的装配式防火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防火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基础,还包括多个竖直布置的支撑柱,以及多个水平布置的墙体梁和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的墙顶梁;所述基础为现浇杯口式结构,所述支撑柱由下往上依次由基底柱、中柱或边柱组成,所述基底柱置于基础的杯口内,基底柱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中柱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墙体梁的工字形槽;所述边柱的一个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墙体梁或墙顶梁的第二凹槽;所述墙体梁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墙体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的中部连接;所述墙顶梁为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墙顶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的柱顶连接;还包括与支撑柱外壁连接的墙板,所述墙板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墙板和多个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还与墙顶梁的底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墙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凸缘,第一墙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卡槽,每个第二墙板的顶部设有第二凸缘,每个第二墙板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凸缘置于第一凹槽内,第二凸缘至于第一卡槽内。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水平方向布置且与支撑柱连接的地梁,所述一个地梁的两端分别置于相邻两个基础的杯口处;所述杯口的口沿部还设有焊接钢筋网。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柱顶预留用于节点现浇的墙顶梁高度空间,支撑柱柱顶的纵向钢筋预留按锚固要求的锚固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防火墙至少具有以下优点:(a)基础与支撑柱连接采用杯口基础方案,受力合理,施工方便。(b)综合结构的特点及施工安装要求,支撑柱采用整体预制结构,提高支撑柱的整体性,支撑柱与梁节点部位采用预留钢筋、湿连接节点等形式与墙体梁和墙顶梁连接,保证安装方便及节点整体性,减少节点数量及安装工序。(c)墙体梁预制后直接置于基础顶面,预制、施工均很方便,方案成熟合理。(d)墙顶梁采用分段预制,节点处现浇构件,整体性强,安装方便。梁柱节点区域后浇,以方便梁、柱钢筋锚固,保证梁柱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安全可靠性。(e)工厂化加工制作,现场安装,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且有利于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结构构件预制一次成型,外观质量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安装工艺美观,投运后,后期免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防火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防火墙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防火墙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墙顶梁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柱与墙体梁连接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边柱与墙体梁连接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墙顶梁与中柱、边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墙板、墙顶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基础1,杯口 11,支撑柱2,基底柱21、中柱22,工字形槽220,边柱23,第二凹槽230,墙体梁3,墙顶梁4,第一凹槽40,墙板5,第一墙板51,第一卡槽510,第一凸缘511,第二墙板52,第二卡槽520,第二凸缘521,焊接钢筋网6,地梁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装配式防火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基础1,还包括多个竖直布置的支撑柱2,以及多个水平布置的墙体梁3和底部设有第一凹槽40的墙顶梁4 ;基础I为现浇杯口式结构,支撑柱2由下往上依次由基底柱21、中柱22或边柱23组成,基底柱21置于基础I的杯口 11内,基底柱21的横截面为矩形;中柱22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墙体梁3的工字形槽220 ;边柱23的一个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墙体梁3或墙顶梁4的第二凹槽230 ;墙体梁3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梁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的中部连接;墙顶梁4为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墙顶梁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的柱顶连接;还包括与支撑柱2外壁连接的墙板5,墙板5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墙板51和多个第二墙板52,第一墙板51还与墙顶梁4的底部连接。第一墙板51的顶部设有第一凸缘511,第一墙板51的底部设有第 ^槽510,每个第二墙板52的顶部设有第二凸缘521,每个第二墙板52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槽520 ;第一凸缘511置于第一凹槽40内,第二凸缘521至于第一卡槽510内。还包括多个水平方向布置且与支撑柱2连接的地梁7,一个地梁7的两端分别置于相邻两个基础I的杯口 11处;杯口 11的口沿部还设有焊接钢筋网6。支撑柱2柱顶预留用于节点现浇的墙顶梁4高度空间,支撑柱2柱顶的纵向钢筋预留按锚固要求的锚固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构件做法如下:(I)支撑柱的做法:支撑柱采用基底柱?墙顶全段整体预制方式,支撑柱高约9m,基底柱?±0.000采用矩形截面;中柱:±0.000?墙顶以上采用工字型截面,边柱:±0.000?墙顶以上采用槽型截面;工字型及槽型支撑柱凹槽用于安装梁、墙板。支撑柱柱顶预留顶梁高范围用于节点现浇,支撑柱柱顶纵向钢筋按锚固要求预留锚固长度,现浇节点时锚入梁内。(2)支撑柱与基础连接方式基础采用现浇杯口式结构,支撑柱下端的基底柱插入杯口后用细石混凝土浇灌。(3)梁支撑柱节点处理方式防火墙在2个标高处设置预制梁,分别为墙体梁和墙顶梁,两种梁分别采用两种施工方式。墙体梁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于基础杯口处。支撑柱安装就位、基础回填后,将预制墙体梁置于基础杯口上。墙体梁计算时按简支梁考虑,不参与结构的整体计算,仅作为墙板的支撑。墙顶梁以支撑柱为节点采用分段预制梁,安装时梁、支撑柱钢筋按抗震要求锚固至节点区,梁、支撑柱节点混凝土在以上工作完成后浇筑。(4)墙板做法墙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厚度取180_,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墙板施工时吊装至支撑柱顶,对准支撑柱中柱或边柱预留插槽装入设计位置并调整竖直后填缝固定。墙板及墙顶梁的底部均预留凹槽,墙板的底部预留凸缘,安装时凸缘插入凹槽内,并采用防火泥进行填充,以保证墙和墙之间、墙和梁之间的密封性能。安装时要求保证施工精度,构件之间不发生碰撞,防止对结构产生损伤。本专利技术防火墙的施工工艺如下:1、支撑柱的吊装支撑柱采用轮胎式25吨吊车(或以上吨位吊车)单点起吊就位安装,吊点设置在距顶端1/3的位置。2、防火墙杯口型基础施工工程开工后,首先进行防火墙杯口型基础施工,基础质量应满足施工图纸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基础完工后,杯底应进行找平。用1: 2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按设计杯底进行找平。3、防火墙构件预制加工防火墙构件(包括支撑柱、墙板、墙体梁、墙顶梁)均采用定制钢模板加工制作而成,其加工制作工艺如下:(I)清洁模具。将模具的内外用小铲刀铲净,保持模具清洁,用胶带堵住模具气嘴,在模具内壁以及底面均匀刷薄层脱模剂。(2)裁剪玻璃网格布和焊接钢网。对于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防火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基础(1),还包括多个竖直布置的支撑柱(2),以及多个水平布置的墙体梁(3)和底部设有第一凹槽(40)的墙顶梁(4);所述基础(1)为现浇杯口式结构,所述支撑柱(2)由下往上依次由基底柱(21)、中柱(22)或边柱(23)组成,所述基底柱(21)置于基础(1)的杯口(11)内,基底柱(2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中柱(22)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墙体梁(3)的工字形槽(220);所述边柱(23)的一个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墙体梁(3)或墙顶梁(4)的第二凹槽(230);所述墙体梁(3)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墙体梁(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的中部连接;所述墙顶梁(4)为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墙顶梁(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的柱顶连接;还包括与支撑柱(2)外壁连接的墙板(5),所述墙板(5)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墙板(51)和多个第二墙板(52),所述第一墙板(51)还与墙顶梁(4)的底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防火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基础(I),还包括多个竖直布置的支撑柱(2),以及多个水平布置的墙体梁(3)和底部设有第一凹槽(40)的墙顶梁⑷; 所述基础(I)为现浇杯口式结构,所述支撑柱(2)由下往上依次由基底柱(21)、中柱(22)或边柱(23)组成,所述基底柱(21)置于基础(I)的杯口(11)内,基底柱(2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中柱(22)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墙体梁(3)的工字形槽(220);所述边柱(23)的一个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墙体梁(3)或墙顶梁(4)的第二凹槽(230); 所述墙体梁(3)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墙体梁(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的中部连接; 所述墙顶梁(4)为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墙顶梁(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2)的柱顶连接; 还包括与支撑柱(2)外壁连接的墙板(5),所述墙板(5)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墙板(51)和多个第二墙板(52),所述第一墙板(51)还与墙顶梁(4)的底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虎,严勇,张莉,陈卫兵,龚俊,万清华,姜文,徐光彬,毕巧莹,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