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锦松专利>正文

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7588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包括本体,于本体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容室,其内容置出风口转筒及轴形扇叶,而底部向下延伸有相对的刀状插板及弹性夹板,以插板插置于车窗玻璃之夹缝中,并藉夹板之弹力固定于车门上,当驾驶人进入车内前可驱动车窗下降同时以轴形扇叶转动抽吸车内之热空气,经出风口转筒排出车外,达到降低车内温度之功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及经济之篷勃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准大幅地提升,现今大多数人们皆仰赖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使得拥有汽车之人口大量激增,而根据调查台湾每一家庭都拥有一辆以上之小型客车,造成停车场、停车位不堪负荷且供不应求,常常可见路边排列如长龙之汽车,而汽车在露天中停放而无任何之遮蔽,任由烈日曝晒,使得车箱内非常闷热,依此,市面上即有各种遮阳布、防尘套等可覆盖于车体上,而形成一层保护作用之护套上市,惟由于该等产品须经由繁琐之操作方能覆盖车体,加以路边车辆停车之间隔距离若相当的接近,则形成使用上困扰,颇为费时且缺乏效益,故常见汽车驾驶员备而不用,另外亦有人于车窗上加装窗帘片或遮阳片,但其无法防止阳光曝晒于车体上,且仍然会造成车体内之闷热。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于驾驶员进入车内前有效排出车内高温空气的汽车散热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本体,由左右盒体组合而成,于其上、下方形成相通的容室分别容置有出风口转筒及轴形扇叶,于轴形扇叶设置处表面上开设有数排长形镂孔,本体表面开有弧形之滑槽,供转筒表面突伸之扳动杆自滑槽穿透出;出风口转筒,容置于本体内,其表面设有与轴形扇叶相通的开孔,透出于本体外表面则开设有数个出风口,其两端受本体夹合成一可转动状态;轴形扇叶,与一马达衔接;固定装置,是于本体底部向下延伸相对的刀状插板及夹板,该夹板成一倒L形,而本体底部两侧设有相对的夹槽座,该夹板水平部分两侧导合于夹槽座中,该夹板前缘以拉伸弹簧与本体底部衔接;该马达以电源线与一设有控制电路之主机相衔接,该主机并与电动车窗之驱动电路衔接。所述的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槽座底部系设有胶质块。所述的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板转角处突伸有拨板。本技术的效果是本技术的本体上、下方形成相通的圆筒形容室,容室内设置出风口转筒及轴形扇叶,而底部系向下延伸有相对之刀状插板及弹性夹板,以插板插置于车窗玻璃之夹缝中,同时以夹板于一侧产生弹力夹合作用,使本体稳固地固定在车门上,且风扇马达藉一主机与电动车窗之驱动电路衔接,当驾驶员于进入车内前,可同时驱动车窗降下及使轴形扇叶转动,使车内之高温空气可经由轴形扇叶之抽吸经由上方之出风口而排出于车外,且本体上外露之扳动杆,可供驱动出风口转筒形成转动,可选择不同的出风角度。以下仅藉由具体实施例,且佐以图式作详细之说明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组合剖视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装设于车门上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抽吸车内热空气之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本体1由左盒体11、右盒体12相组合而成,以形成中空之容室,其中于容室上、下方分别容置有出风口转筒2及一可由马达31带动之轴形扇叶3,该出风口转筒2表面突设有扳动杆21,其穿透于本体1表面所开之滑槽13外,供能滑行于滑槽13中以形成出风口转筒2之转动,而本体1表面于轴形扇叶3设置处系开有数排长形镂孔14,当轴形扇叶3高速转动时可由此处抽吸车内之热空气;本技术之固定装置是于本体1下方延伸有相对之刀状插板4及夹板5,其中该夹板5系成倒L形,本体1底部两侧设有相对之夹槽座15,供夹板5水平部分两侧系能导合在其中,形成可滑动状态,夹板5水平部份前缘适当处设有数个拉伸弹簧51而与本体1衔接,形成不会脱落之弹性状态,且能以拉动夹板5上所设之拨板52,使夹板5能适当的拉出。另外夹槽座15底部系固定有弹性之胶质块151,而本体1整体系外接有电源线6,能与一设有控制电路之主机7(如图5所示)相衔接。请同时参阅图3、4所示,本技术本体1系可装设于车门上,主要系以本体1底部刀状之插板4插置于车窗玻璃8之夹缝中,另外夹板5由于系成弹性状,故能弹性地夹合该车门81,达到固定之效果,而容置轴形扇叶3与出风口转筒2的容室成相贯通状,且出风口转筒2露出于本体1外之部份开有数个出风口22,当轴形扇叶3高速转动时,可由镂孔14抽吸车内高温之空气,并经由出风口转筒2之出风口22排出于车外,若当车窗玻璃8过高而阻挡出风口22时则能藉由拨动扳动杆21,使转筒2形成转动,构成出风角度之不同,达到出风之顺畅。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本体1装设于车门上,其以电源线6与一设有控制电路之主机7相连接,该主机7更与电动车窗之驱动电路衔接,其整体使用时,系能于驾驶员进入汽车前,藉由遥控器9驱动车窗玻璃8降下,同时本体1开始抽吸车内热空气,使车内热空气排出于车体外,以降低车内之高温。综合以上所述,本技术可于驾驶员进入车内前,同时降下车窗及抽吸车内热空气,能有效降低车内高温,并且操控容易。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本体,由左右盒体组合而成,于其上、下方形成相通的容室分别容置有出风口转筒及轴形扇叶,于轴形扇叶设置处表面上开设有数排长形镂孔,本体表面开有弧形之滑槽,供转筒表面突伸之扳动杆自滑槽穿透出;出风口转筒,容置于本体内,其表面设有与轴形扇叶相通的开孔,透出于本体外表面则开设有数个出风口,其两端受本体夹合成一可转动状态;轴形扇叶,与一马达衔接;固定装置,是于本体底部向下延伸相对的刀状插板及夹板,该夹板成一倒L形,而本体底部两侧设有相对的夹槽座,该夹板水平部分两侧导合于夹槽座中,该夹板前缘以拉伸弹簧与本体底部衔接;该马达以电源线与一设有控制电路之主机相衔接,该主机并与电动车窗之驱动电路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槽座底部系设有胶质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板转角处突伸有拨板。专利摘要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包括本体,于本体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容室,其内容置出风口转筒及轴形扇叶,而底部向下延伸有相对的刀状插板及弹性夹板,以插板插置于车窗玻璃之夹缝中,并藉夹板之弹力固定于车门上,当驾驶人进入车内前可驱动车窗下降同时以轴形扇叶转动抽吸车内之热空气,经出风口转筒排出车外,达到降低车内温度之功效。文档编号B60H1/24GK2341828SQ9820620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陈锦松 申请人:陈锦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汽车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本体,由左右盒体组合而成,于其上、下方形成相通的容室分别容置有出风口转筒及轴形扇叶,于轴形扇叶设置处表面上开设有数排长形镂孔,本体表面开有弧形之滑槽,供转筒表面突伸之扳动杆自滑槽穿透 出;出风口转筒,容置于本体内,其表面设有与轴形扇叶相通的开孔,透出于本体外表面则开设有数个出风口,其两端受本体夹合成一可转动状态;轴形扇叶,与一马达衔接;固定装置,是于本体底部向下延伸相对的刀状插板及夹板,该夹板成一倒L形,而本 体底部两侧设有相对的夹槽座,该夹板水平部分两侧导合于夹槽座中,该夹板前缘以拉伸弹簧与本体底部衔接;该马达以电源线与一设有控制电路之主机相衔接,该主机并与电动车窗之驱动电路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松
申请(专利权)人:陈锦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