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件加工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和金属撑杆,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加工型腔;所述上模包括驱动杆和上加工头,所述上加工头一端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加工面;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以及下加工头,所述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自下而上依次叠置,所述限位固定块包括左限位固定块和右纤维固定块;所述金属撑杆安装于底座、垫板和垫板的收容腔中,所述金属撑杆一端与第二复位弹簧相抵靠,另一端自所述垫板中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的下模采用分体设计,加工头可根据待加工零件的尺寸特征进行相应调节,功能多样,可满足不同待加工零件的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件加工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零件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为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对于基于冲压原理的零件加工模具来说,现有的加工模具多为一体式,无法根据待加工零件的需要进行调节,功能单一。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零件加工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零件加工模具。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零件加工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和金属撑杆,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加工型腔; 所述上模包括驱动杆和上加工头,所述上加工头一端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加工面; 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以及下加工头,所述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自下而上依次叠置,所述限位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垫板上,所述限位固定块包括左限位固定块和右纤维固定块,所述下加工头包括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端部分别枢轴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固定块和右纤维固定块上,且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枢转轴上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 所述金属撑杆安装于底座、垫板和垫板的收容腔中,所述金属撑杆一端与第二复位弹簧相抵靠,另一端自所述垫板中伸出,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端部抵靠于所述金属撑杆上。 作为本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的改进,所述上模和下模分离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呈一钝角,且两者的端部分离设置。 作为本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的改进,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上分别形成有相应的加工面,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加工头的加工面与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加工面相对设置,形成所述加工型腔。 作为本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的改进,所述上模和下模分离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与相应的限位固定块的边缘相抵靠,所述限位固定块的边缘形成对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限位。 作为本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的改进,所述金属撑杆一端设置有挡帽,所述挡帽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相接触,所述金属撑杆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挡帽与所述垫板相抵 O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的下模采用分体设计,加工头可根据待加工零件的尺寸特征进行相应调节,功能多样,可满足不同待加工零件的加工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件加工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和金属撑杆,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加工型腔; 所述上模包括驱动杆和上加工头,所述上加工头一端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加工面; 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以及下加工头,所述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自下而上依次叠置,所述限位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垫板上,所述限位固定块包括左限位固定块和右纤维固定块,所述下加工头包括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端部分别枢轴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固定块和右纤维固定块上,且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枢转轴上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 所述金属撑杆安装于底座、垫板和垫板的收容腔中,所述金属撑杆一端与第二复位弹簧相抵靠,另一端自所述垫板中伸出,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端部抵靠于所述金属撑杆上。 优选地,所述上模和下模分离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呈一钝角,且两者的端部分离设置。 优选地,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上分别形成有相应的加工面,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加工头的加工面与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加工面相对设置,形成所述加工型腔。 优选地,所述上模和下模分离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与相应的限位固定块的边缘相抵靠,所述限位固定块的边缘形成对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限位。 优选地,所述金属撑杆一端设置有挡帽,所述挡帽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相接触,所述金属撑杆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挡帽与所述垫板相抵靠。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本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100包括:上模10、下模20和金属撑杆30,所述上模10和下模20合模时,形成加工型腔。 所述上模10包括驱动杆11和上加工头12,所述上加工头12 —端与所述驱动杆11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加工面。 所述下模20包括底座21、垫板22、限位固定块23以及下加工头24。所述底座21、垫板22、限位固定块23自下而上依次叠置,所述限位固定块23设置于所述垫板22上,所述限位固定块23包括左限位固定块23和右纤维固定块,所述下加工头24包括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端部分别枢轴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固定块23和右纤维固定块上,且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枢转轴上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上模10和下模20分离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呈一钝角,且两者的端部分离设置。 此外,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上分别形成有相应的加工面,所述上模10和下模20合模时,上加工头12的加工面与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加工面相对设置,形成所述加工型腔。所述上模10和下模20分离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与相应的限位固定块23的边缘相抵靠,所述限位固定块23的边缘形成对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限位。 所述金属撑杆30安装于底座21、垫板22和垫板22的收容腔中,所述金属撑杆30一端与第二复位弹簧相抵靠,另一端自所述垫板22中伸出,所述上模10和下模20合模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端部抵靠于所述金属撑杆30上。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撑杆30 —端设置有挡帽,所述挡帽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相接触,所述金属撑杆30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挡帽与所述垫板22相抵靠。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零件加工模具的下模采用分体设计,力口工头可根据待加工零件的尺寸特征进行相应调节,功能多样,可满足不同待加工零件的加工需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加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金属撑杆,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加工型腔;所述上模包括驱动杆和上加工头,所述上加工头一端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加工面;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以及下加工头,所述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自下而上依次叠置,所述限位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垫板上,所述限位固定块包括左限位固定块和右纤维固定块,所述下加工头包括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端部分别枢轴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固定块和右纤维固定块上,且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枢转轴上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金属撑杆安装于底座、垫板和垫板的收容腔中,所述金属撑杆一端与第二复位弹簧相抵靠,另一端自所述垫板中伸出,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端部抵靠于所述金属撑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加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金属撑杆,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加工型腔; 所述上模包括驱动杆和上加工头,所述上加工头一端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加工面; 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以及下加工头,所述底座、垫板、限位固定块自下而上依次叠置,所述限位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垫板上,所述限位固定块包括左限位固定块和右纤维固定块,所述下加工头包括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端部分别枢轴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固定块和右纤维固定块上,且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头的枢转轴上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 所述金属撑杆安装于底座、垫板和垫板的收容腔中,所述金属撑杆一端与第二复位弹簧相抵靠,另一端自所述垫板中伸出,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所述左加工头和右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佳晨,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乐余永益塑料模具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