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含低浓度污油的废水进行深度除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7086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含低浓度污油的废水进行深度除油的装置,包括壳体、进料管、整流器、纤维聚结层、波纹强化分离层,以及液面计等几个部分。本技术分离效率高、能耗小、连续运转周期长,可广泛应用于各个含低浓度污油废水处理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含低浓度污油的废水进行深度除油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油水分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含低浓度污油废水深度除油的 装直。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的日益严格,对含油废水深度除油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我国将海上石油 开采污水含油指标由以前的20mg/L提高到10mg/L;污水处理场进生化处理的含油指标也 在提商。 含油废水的处理难易程度随其来源及油污的状态和组成不同而有差异。其处理方 法按原理可分为物理法(沉降、机械、离心、粗粒化、过滤、膜分离等):物理化学法(浮选、 吸附、离子交换、电解等);化学法(凝聚、酸化、盐析等);生物化学法(活性污泥、生物滤 池、氧化塘)等。 目前就含低浓度污水主要采用紧凑型气浮除油技术(CompactFlotation Unit,CFU)除油技术。气浮处理法就是向废水中通入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 为载体,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 面,形成泡沫一气、水、颗粒(油)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废 水的目的。浮选法主要用来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近 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目前应用较多的为挪威Epcon公司的紧凑气浮装置(CFU),将旋转离 心力及脱气气浮技术结合在一起,一般能将含油质量浓度减低至15_20mg/L,并联工作可使 含油质量浓度降低到l〇mg/L以下。 但影响气浮的因素较多,无论哪种气浮技术,首要发生的过程都是气泡与油滴发 生接触,因此气泡粒径、气泡上升速度及气泡的分布都会影响到除油的效果;其次接触后还 需有气泡与油滴的附着与包裹;而气浮罐内的流体状态也会影响气浮效果,如粘附后气泡 脱离、气泡随水流出装置等影响,因此相对操作控制要复杂一些。另外气浮技术的能耗也相 对较高,后续还存在气体带油滴上升等后续液气、气液分离以及浮渣处理的问题。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972559B)给出了另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和油水分离方法,该 专利技术专利含有旋流、聚结和气浮等三种分离方法,可有效的将油水分离。不过该设备主要应 用于油田原油的油水分离,对含低浓度污油废水深度除油并不适用。 中国技术(200920252001.X)给出了一种聚结板油水分离器,设置有壳体进 出口部分和壳体内聚结部分,并在出口部分设置有除沫器,有比较好的油水分离效果。但是 该设备主要用于含油污水的预处理,也达不到废水深度除油的要求。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成本低且效果好、能耗低的含低浓度污油高效低耗除油 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低浓度污油废水深度除油的 方法及其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种对含低浓度污油的废水进行深度除油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含油废水 进口、流体整流器、纤维聚结分离层、波纹强化分离层、纤维聚结补集层、油包、净化水相出 n; 其中,所述含油废水进口在所述壳体的上部一端,所述油包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另 一端;所述油包具有液面计,所述油包的顶端设有油相出口;所述净化水相出口位于所述 壳体的下部,该净化水相出口与所述油包相对或稍有偏差地设置;流体整流器、纤维聚结 分离层、波纹强化分离层、纤维聚结补集层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依次互不相连地排列,其 中,所述流体整流器靠近所述含油废水进口,所述纤维聚结补集层的面积为流体流动截面 面积的30?80%且处于所述流体流动截面的下部。 所述壳体为卧式圆形罐,或卧式长方体罐。 所述纤维聚结分离层是亲油疏水纤维和亲水疏油纤维交错编织形成的X形编织 层,其中亲油疏水性纤维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5度至60度。 经专利技术人长期研究发现,当亲油疏水性纤维与水平线(亲水疏油性纤维)夹角为 25度至45度之间时,对乳化油滴有着高效的分离效率,因亲油疏水性纤维与水平的亲水疏 油性纤维夹角较小,乳化油滴(水包油)运动到两根纤维的节点处时,如图1所示,受亲油 疏水性纤维及亲水疏油性纤维的极性作用力,油滴受到亲油疏水性纤维的拖拽力,而角度 较小时(图1中的a处)在水平运动距离相等时油滴受力过程较长,更容易被分离,反之,如 果角度大时(图1中的b处),油滴因受力过程短,而不易分离。而当亲油疏水性纤维与水 平线夹角为45度至60度之间时,对分散油滴的快速分离有着较好的作用,因水平角度大, 水平运动时油滴更能快速顺着亲油纤维上升被分离。 所述纤维聚结补集层是亲油疏水性纤维和亲水疏油性纤维预先各自排列为Q形 状而后进行交错编织形成的Q形编织层,其中亲油疏水性纤维与亲水疏油性纤维的数量 比例为3:2?7:1。 该过程采用Q形编织层更侧重于亲油疏水纤维的吸附作用,采用Q形编织接触 点多且为亲油纤维顺着废水流动方向呈水平波纹形状,对特别细小油滴有着导流牵引及吸 附的作用,而在运动到凸顶处又可起到油滴聚积长大作用,进而将出口水中的更微量油滴 捕获分离,达到深度除油的效果,如图2所示。 所述波纹强化分离层采用的是亲油性材料,其中波纹板的间距为5?25mm,波峰 处开有直径5?10mm的圆孔,所述圆孔之间的间距为50?300mm。亲油性材料能使得上浮 油滴在波纹板附着流动,到波峰处形成油滴汇聚点而快速上浮被分离。 所述流体整流器为一多孔均布的开孔厚板,所述孔为圆孔或方形孔,开孔率大于 等于60%。 所述X形纤维编织层为1块或者多块,充满整个流体流动的截面。 所述X形编织层中相邻两根亲水疏油性纤维的间距a是相邻两根亲油疏水性纤维 的间距b的1?3倍。由于水中油含量较小,因此亲油性纤维占的比例越多其捕获油滴的 概率也越大,又由于较低含量的油滴以微小颗粒状附着在水滴上,因此比例控制在1?3倍 时效果最好,超过3倍时的效率未见明显提高,再增加亲油性纤维比例的话成本较大且无 意义。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将流体均布,亲油疏水性纤维及亲水疏油性纤维 以不同组合形式进行交错编织,起到破乳、聚结及油滴快速上浮分离作用,且针对含微量油 滴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分离组合,具有高效且低耗的特点,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含低浓度污 油的污水处理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破乳分离原理示意图; 图2是Q形编织层的深度除油示意图; 图3是X形编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油滴在X形编织层上的分离示意图; 图5 (a)亲油疏水纤维和亲水疏油纤维形成Q形编织层的初次编织过程示意图; 图5 (b)是亲油疏水纤维和亲水疏油纤维形成Q形编织层的深度编织过程示意 图; 图6是适用于含低浓度污油废水的深度除油的装置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 1壳体;2含油废水进口;3流体整流器; 4X形编织层;5波纹强化分离层;6油包; 7油相出口;8液面计;9净化水相出口;10Q形编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某石油公司原油开采的海洋石油平台上,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含低浓度污油废 水深度除油的方法及装置,对其经过沉降、旋流、气浮分离后的生产废水进行除油,除油后 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海。 上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含低浓度污油的废水进行深度除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含油废水进口、流体整流器、纤维聚结分离层、波纹强化分离层、纤维聚结补集层、油包、净化水相出口;其中,所述含油废水进口在所述壳体的上部一端,所述油包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另一端;所述油包具有液面计,所述油包的顶端设有油相出口;所述净化水相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下部,该净化水相出口与所述油包相对或稍有偏差地设置;流体整流器、纤维聚结分离层、波纹强化分离层、纤维聚结补集层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依次互不相连地排列,其中,所述流体整流器靠近所述含油废水进口,所述纤维聚结补集层的面积为流体流动截面面积的30~80%且处于所述流体流动截面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对含低浓度污油的废水进行深度除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 含油废水进口、流体整流器、纤维聚结分离层、波纹强化分离层、纤维聚结补集层、油包、净 化水相出口; 其中,所述含油废水进口在所述壳体的上部一端,所述油包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另一端; 所述油包具有液面计,所述油包的顶端设有油相出口;所述净化水相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 下部,该净化水相出口与所述油包相对或稍有偏差地设置;流体整流器、纤维聚结分离层、 波纹强化分离层、纤维聚结补集层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依次互不相连地排列,其中,所述 流体整流器靠近所述含油废水进口,所述纤维聚结补集层的面积为流体流动截面面积的 30?80 %且处于所述流体流动截面的下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卧式圆形罐,或卧式长方体罐。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聚结分离层是亲油疏水纤维和亲 水疏油纤维交错编织形成的X形编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许萧卢浩王朝阳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