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簧机构,旨在提供一种可灵活调节扭簧扭转力且可以实时读数的扭簧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种扭簧机构包括内体、外体以及弹性体单元,该种扭簧机构还设有读数装置,所述外体以及所述内体与所述弹性体单元可拆卸静连接,所述弹性体单元包括若干相对轴对称分布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单元数量为1组以上,弹性体单元由一对相对于轴对称分布的弹性体组成,内体与外体相对转动时会产生实时读数,另外,在必要条件下,使用者可以增减弹性体单元来调节扭簧扭转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扭簧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簧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簧制造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扭簧机构。
技术介绍
扭簧又称扭转弹簧,是弹簧的的变型产品之一,与普通弹簧的不同之处在于,扭簧提供扭力,但是扭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两大难题:1.扭簧无法提供较大的扭矩,承受大扭矩时,扭簧常常因过度变形导致报废,2.扭簧的扭转力不能做到灵活调节,3.扭簧的实时扭转力无法得知。 目前,申请号为201210112069.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机器人关节的平面扭簧,它包括扭簧外圈、扭簧内圈和若干弹性体,这种扭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扭簧扭矩低的问题,但该种扭簧依然无法做到灵活调节扭转力和实时读数。 此外,申请号为201320414358.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扭簧扭力调整机构,包括一连接座、一转轴、一扭簧及一扭力调整件,连接座包含一基部、一第一耳部及一第二耳部,该第一耳部及该第二耳部由该基部延伸形成,转轴枢设于连接座的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上,扭簧具有一扭簧本体、一固定脚及一旋转脚,扭簧的固定脚固定于连接座,扭力调整件设置于转轴上,扭力调整件设有多个定位孔,扭簧的旋转脚选择性的插置于所述多个定位孔中。 这种扭簧扭力调整机构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调整扭簧扭力的问题,但该种技术方案明显结构复杂,有生产制造成本极高,机构体积庞大,运用范围窄,维护成本高等诸多问题,而且,依然无法做到灵活调节扭簧扭转力的和实时读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簧机构,解决了灵活调节扭簧扭转力和实时读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扭簧机构设有读数装置,所述外体以及所述内体与所述弹性体单元可拆卸静连接,所述弹性体单元包括若干相对轴对称分布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单元数量为I组以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体与外体间的弹性体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扭簧扭转力来增减,做到了一簧多用,解决了灵活调节扭簧扭转力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实时读出扭簧所承受的扭力。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读数装置包括刻度盘与指针,所述刻度盘位于所述外体,所述指针与所述内体固定连接,所述刻度盘呈扇形,所述刻度盘包括多组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盘可以读出扭簧机构在安装不同数量弹性体单元情况下的读数,当扭簧不承受扭力时,内体与外体无相对转角,指针指在O处;当有相对转角时,指针指在某一处,该处的刻度数值结合所安装的弹性体单元数量可读出扭簧目前所承受的扭力。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体与所述外体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环与外环同轴安装可以使扭簧的扭转力更集中,装置的体积更小,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和稳定性。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体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部,所述内体设有若干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外体相对于所述内体的一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内体相对于所述外体的一面,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型设计可以使使用者在增减弹性体时更加方便快捷,内接口槽与外接口槽相对设置,可以使弹性体设计得更加小巧,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体单元包括两个相对轴对称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两端均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述弹性体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一连接部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体对称分布可以使扭簧机构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稳定性和最大承载扭矩,利用键连接连接弹性体和内体、外体,有利于提高使用便捷性。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拆装,减少弹性体无法插入接口槽的情况发生。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均呈T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T形结构有利于提高生产的便捷性,降低生产成本,T形结构还可以防止松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扭簧机构实施例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扭簧机构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扭簧机构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技术扭簧机构实施例的外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体;2、内体;3、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弹性体单元;51、弹性体;6、第三连接部;7、倒角;8、读数装置;81、指针;82、刻度盘。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扭簧机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扭簧机构,包括外体1、内体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 4、弹性体单元5、弹性体51、第三连接部6、倒角7、读数装置8、指针81以及刻度盘82,所述扭簧机构设有读数装置8,所述外体I以及所述内体2均与所述弹性体单元5可拆卸静连接,所述弹性体单元5包括若干相对轴对称分布的弹性体51,所述弹性体单元数量为I组以上,外体2 —般为扁圆柱空腔结构,内体I为圆盘形,内体I位于外体2内,弹性体51的材料一般为橡胶、金属,可拆卸静连接的目的为了方便更换弹性体单元,除此之外,外体2和内体I也可以设计成空心圆环状等其他形状。 所述读数装置8包括刻度盘82与指针81,所述刻度盘82位于所述外体I,所述指针81与所述内体2固定连接,所述刻度盘82呈扇形,所述刻度盘82包括多组刻度,多组刻度的设置与可拆卸的弹性单元体5相对应,在生产制造时,通过实验或者计算,将每种数量的弹性单元体5的刻度变化制成刻度线,再将所有刻度线集中在一起形成刻度盘82,并做好标记,如:采用两组弹性单元体5对应的刻度线为二号刻度线,除此之外,刻度盘82与指针81的位置可以互换,同样可以起到上述有益效果。 所述内体2与所述外体I同轴设置,同轴设置的目的在于把扭力集中,增强机构稳定性。 所述外体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部3,所述内体设有若干第二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3位于所述外体I相对于所述内体2的一面,所述第二连接部4位于所述内体2相对于所述外体I的一面,所述第一连接部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均为槽,除了槽形结构,连接部可以设计成螺纹连接以及勾环连接,均可达到可拆卸静连接的效果。 所述弹性体单元5包括两个相对于轴线对称的弹性51体组成,所述弹性体51两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6设有倒角7,所述第三连接部6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以及第一连接部3键连接,弹性体单元5也可以由三个或四个对称弹性体51组成,弹性体51可以是弹簧或者是有弹性的金属块,该金属块应加工成S形或者C形,以提高弹性,弹性体51与第三连接部6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在加工过程中,直接在弹性体51两端上加工出第三连接部6。 所述第三连接部6上加工有倒角7,倒角7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第三连接部6与第一连接部2以及第三连接部4的装配,倒角角度一般取45°。 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2、所述第二连接部4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6均呈T形结构,T形槽的好处在于可以固定两个方向的移动,可以增加扭簧机构的稳定性,实际运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簧机构,包括内体、外体以及弹性体单元,其特征是:所述扭簧机构设有读数装置,所述外体以及所述内体均与所述弹性体单元可拆卸静连接,所述弹性体单元包括若干相对轴对称分布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单元数量为1组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簧机构,包括内体、外体以及弹性体单元,其特征是:所述扭簧机构设有读数装置,所述外体以及所述内体均与所述弹性体单元可拆卸静连接,所述弹性体单元包括若干相对轴对称分布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单元数量为I组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读数装置包括刻度盘与指针,所述刻度盘位于所述外体,所述指针与所述内体固定连接,所述刻度盘呈扇形,所述刻度盘包括多组刻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内体与所述外体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扭簧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外体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部,所述内体设有若干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天银,
申请(专利权)人:潘天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