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油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056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挡油环,包括挡油环本体和设于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上的多个油道,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环形油道,所述环形油道沿挡油环本体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挡油环的内侧壁还设有若干回油槽,所述回油槽沿挡油环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回油槽贯穿各油道使各油道相导通,实现挡油环在运动时将多余的润滑油通过回油槽甩回设备内部参与油循环,提高润滑油的利用率,降低设备注油的周期和维护的频率,回油槽侧壁呈八字形开口,无论转轴正转反转,都能使润滑油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沿侧壁流回润滑油,提高挡油环本体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油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挡油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能将润滑油回收利用的挡油环。
技术介绍
挡油环一般用在要有油、又不能太多油、要把多余的油挡回去、不让外流外漏的地方。它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油甩回回油方向,故应向回油方斜置,即采用圆锥面、大头向回油方向。 在传动轴或发动机轴的迷宫式密封装置中,必须保证布置在轴承孔中的轴承得到了充分地供油和/或可以滚上油,该轴承位于油底壳中的油位上方。为了连续润滑,有必要在轴承孔的内侧形成阻挡边缘,可以将油挡在阻挡边缘后面。 申请号为201210045846.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挡油环,包括挡油环本体和挡油环,所述挡油环本体上设有挡油环,所述挡油环上开有集油孔;所述挡油环外设有与集油孔相连的集油器;所述集油器通过螺纹连接与挡油环相连;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外圆周面呈锥形;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外端面直径大于挡油环本体直径,虽然,该专利技术的挡油环,能够收集飞溅出的润滑油,当别的部件需要添加润滑油时可以再次使用,但是收集的油量有限,效率较低,挡油环一般是安在旋转的轴上与轴同步转动,外部设有集油器势必会增加挡油环本体的转动能耗,并妨碍挡油环本体的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影响挡油环转动的且回油高效的挡油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挡油环,包括挡油环本体和设于挡油环本体内侧壁的多个油道,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环形油道,所述环形油道沿挡油环本体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还设有若干回油槽,所述回油槽沿挡油环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回油槽贯穿各油道使各油道相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免除了现有技术中,集油器在旋转过程中对挡油环本体的影响,免去了集油器收集满油后,需要停机把集油器取出,重新倒会设备内部这个步骤,润滑油落到档油环上,润滑油汇聚至油道内,在挡油环旋转时,润滑油受到离心力,润滑油在油道内堆积,堆积至一定程度后,润滑油溢流入回油槽,润滑油离心力的作用,润滑油沿着回油槽运动,润滑油甩到设备内的箱壁上,最后沿箱壁汇集到设备底部,从底部回油管线回到油箱中,参与油循环,回油槽使各油道相导通,避免远离设备的油道因离心力不足导致润滑油不能回流至设备内部的情况,提高回油效率。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油槽由多个导通槽构成,多个导通槽沿挡油环本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期内多个油道的导通,增加回油槽的整体工作面积,增加润滑油的回流速度。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通槽位于回油槽一端的的底壁呈弧面结构,所述导通槽的侧壁从回油槽的底壁到开口方向向外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油槽在朝向内侧壁的一端设有开口,使润滑油顺利的通过离心力回流至设备内部,工作中的轴会有正转和反转两种情况,锥形的侧壁使润滑油无论受到何种方向的离心力,都能沿着侧壁流向设备内部,增加了挡油环本体的回油效率。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设有多孔材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孔制金属材料在工作时由于轴的转动抽吸作用以及工件发热时润滑油的膨胀作用,润滑油进入工作面进行润滑;不工作时,因毛细管作用,润滑油被洗回到挡油环内部,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即使不加润滑油挡油环仍能提供良好的润滑效果。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油环本体外侧壁设有至少两条环状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油环本体在受到径向力时,环状凸棱为挡油环本体提供弹力,紧密贴合设备,使轴与挡油环本体的配合间隙保持不变,提高密封效果。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道的一侧呈倾斜结构,大开口一端朝外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油环在旋转时,汇聚于油道内的润滑油能顺着油道侧壁倾斜方向运动,使润滑油顺利朝着设备内部移动,增加挡油环回收利用润滑油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挡油环在运动时将多余的润滑油通过回油槽甩回设备内部参与油循环,提高润滑油的利用率,降低设备注油的周期和维护的频率,回油槽侧壁呈八字形开口,无论转轴正转反转,都能使润滑油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沿侧壁流回润滑油,提高挡油环本体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挡油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挡油环本体的剖视图。 【附图说明】:1、挡油环本体;11、油道;12、回油槽;121、导通槽;13、环状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技术挡油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挡油环,包括挡油环本体I和设于挡油环本体I内侧壁的多个油道11,所述挡油环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设有若干回油槽12,所述回油槽12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内侧壁设置,所述回油槽12分别贯穿各油道11使各油道11相导通,免除了现有技术中,集油器在旋转过程中对挡油环本体I的影响,免去了集油器收集满油后,需要停机把集油器取出,重新倒会设备内部这个步骤,润滑油落到档油环上会汇聚至油道11内,在挡油环旋转时,润滑油受到离心力,润滑油在油道11内堆积,堆积至一定程度后,润滑油溢流入回油槽12,润滑油离心力的作用,润滑油沿着回油槽12运动,润滑油甩到设备内的箱壁上,最后沿箱壁汇集到设备底部,从底部回油管线回到油箱中,参与油循环,回油槽12使各油道11相导通,避免远离设备的油道11因离心力不足导致润滑油不能回流至设备内部的情况,提高回油效率。 所述回油槽12由多个导通槽121构成,多个导通槽121沿挡油环本体I的轴线方向设置,实现期内多个油道11的导通,增加回油槽12的整体工作面积,增加润滑油的回流速度。 所述位于回油槽12 —端的导通槽121的底壁呈弧面结构,所述导通槽121的侧壁从回油槽12的底壁到开口方向向外倾斜设置,回油槽12在朝向内侧壁的一端设有开口,使润滑油顺利的通过离心力回流至设备内部,工作中的轴会有正转和反转两种情况,锥形的侧壁使润滑油无论受到何种方向的离心力,都能沿着侧壁流向设备内部,增加了挡油环本体I的回油效率。 所述挡油环本体I的内侧壁设有多孔材料层,多孔制金属材料,即金属内部弥散分布着大量的有方向性的或随机的孔洞,这些孔洞的直径约2um?3mm之间,可由铁、铜、合金等一般金属制成,在工作时由于轴的转动抽吸作用以及工件发热时润滑油的膨胀作用,润滑油进入工作面进行润滑;不工作时,因毛细管作用,润滑油被吸回到挡油环内部,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即使不加润滑油挡油环仍能提供良好的润滑效果。 所述挡油环本体I外侧壁设有至少两条环状凸棱13,挡油环本体I在受到径向力时,环状凸棱13为挡油环本体I提供弹力,紧密贴合设备,使轴与挡油环本体I的配合间隙保持不变,提高密封效果。 所述油道11的靠近内侧壁的一侧呈倾斜结构,大开口一端朝外设置,挡油环在旋转时,汇聚于油道11内的润滑油能顺着油道11侧壁倾斜方向运动,使润滑油顺利朝着设备内部移动,增加挡油环回收利用润滑油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挡油环,包括挡油环本体和设于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上的多个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环形油道,所述环形油道沿挡油环本体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还设有若干回油槽,所述回油槽沿挡油环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回油槽贯穿各油道使各油道相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油环,包括挡油环本体和设于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上的多个油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环形油道,所述环形油道沿挡油环本体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 所述挡油环本体的内侧壁还设有若干回油槽,所述回油槽沿挡油环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回油槽贯穿各油道使各油道相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油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由多个导通槽构成,多个导通槽沿挡油环本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沪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发电设备附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