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包括中空铝套环、中空尾套以及光缆,所述光缆包括外皮以及包覆在外皮内的缆芯,所述铝套环套入尾套右端内,所述光缆穿过中空尾套与入铝套环,所述铝套环左端内壁往内延伸有第一凸缘,从而所述第一凸缘共同形成一环形的内扣,光缆穿入铝套环的时候,所述内扣就会紧扣住光缆外皮,即第一凸缘将光缆外皮压接住,从而无需像常规的压接方式一样需要压接环对光缆外皮进行第二次压接,从而也就无需再剖开外皮,如此即可避免对缆芯的误伤以及压接环形成的批锋对尾套的刮伤,而且省去了压接环,也节省了加工组装的步骤,从而节省了材料以及人工成本,而且外观也更整体化、漂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SC连接头一般都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尾套、压接环、铝套环、止动环、弹簧、小白管、尾柄、陶瓷插芯、白内芯、外框套与防尘帽以及光缆,光缆一般包括外皮以及包括在外皮内的凯芙拉线与缆芯,传统组装加工过程中,凯芙拉线伸入铝套环的内壁与止动环的外壁之间从而被压接住,而光缆外皮的压接则是靠压接环,也就是说光缆穿入铝套环后,再采用压接环压接住光缆,而利用压接环压接光缆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压接时需用刀片破开光缆外皮,这样容易误伤缆芯;二是压接环压接完外皮后会有两道锋利的批锋,容易刮伤尾套,对外观也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其铝套环上一体形成有内扣可扣住光缆外皮,从而直接压接住光缆外皮,无需额外专门的压接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包括铝套环、尾套以及光缆,所述铝套环与 尾套都中空设置,所述光缆包括外皮以及包覆在外皮内的缆芯,所述铝套环套入尾套右端内,所述光缆穿过尾套与铝套环,所述铝套环左端内壁往内延伸有第一凸缘。 所述尾套右端内壁往内延伸有第二凸缘。 所述尾套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且从右到左,相邻两个凹槽的中心距以 0.4mm的数值递减。 最右边两个凹槽的中心距为4.6mm。 所述尾套最左边的凹槽底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mm。 所述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还包括左端套入铝套环右端内的止动环、与所述 铝套环、尾套、光缆以及止动环连接在一起弹簧、小白管、尾柄、陶瓷插芯、白内芯、外框套,所述光缆还包括包覆在外皮内的凯芙拉线,所述凯芙拉线右端伸入铝套环内壁与止动环外壁之间从而被压接住。 所述止动环左端的外径设置为3.75mm。 所述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进一步包括左端套入白内芯右端内的防尘帽。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将压接结构即内扣一体形成于铝套环上,在穿光缆的时候内扣直接扣住光缆外皮,从而无需像常规的压接方式一样需要压接环对光缆外皮进行第二次压接,从而也就无需再剖开外皮,如此即可避免对缆芯的误伤以及压接环形成的批锋对尾套的刮伤,而且省去了压接环,也节省了加工组装的步骤,从而节省了材料以及人工成本,而且外观也更整体化、漂亮;此外,对尾套、止动环的局部尺寸进行优化,从而使得尾套的抗弯曲抗拉能力更强,也就使得本技术的整体性能更加优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SC连接头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SC连接头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SC连接头爆炸缩小示意图(不含光缆); 图4为本技术SC连接头铝套环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SC连接头尾套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2、3、4、5、6所示,本技术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包括铝套环1、尾套2以及光缆3,所述铝套环I与尾套2都中空设置,所述光缆3包括外皮31以及包覆在外皮31内的缆芯32,所述铝套环I套入尾套2右端内,所述光缆3穿过尾套2与铝套环1,所述铝套环I左端内壁往内延伸有第一凸缘11,从而所述第一凸缘11共同形成一环形的内扣,光缆3穿入铝套环I的时候,即光缆3从所述第一凸缘11形成的中间孔12穿过时,所述内扣就会紧扣住光缆外皮31,即第一凸缘11内壁将光缆外皮31压接住。 本技术将压接结构即内扣一体形成于铝套环I上,在穿光缆3的时候内扣直接扣住光缆外皮31,从而无需像常规的压接方式一样需要压接环对光缆外皮31进行第二次压接,从而也就无需再剖开外皮31,如此即可避免对缆芯32的误伤以及压接环形成的批锋对尾套2的刮伤,而且省去了压接环,也节省了加工组装的步骤,从而节省了材料以及人工成本,而且外观也更整体化、漂亮。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尾套2右端内壁往内延伸有第二凸缘21,当尾套2往左移动时,所述铝套环I的右端会挡住第二凸缘21,从而可以避免尾套2掉出。 所述尾套2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22,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从右到左,相邻两个凹槽22的中心距(即两个凹槽22中心的距离)LI以0.4mm的数值递减。较佳的,最右边两个凹槽22的中心距为4.6mm,也就是说,从右边算起,第一个凹槽与第二个凹槽的中心距为4.6mm,以0.4mm递减计算,第二个凹槽与第三个凹槽的中心距为4.2mm,第三个凹槽与第四个凹槽的中心距为3.8mm,依次类推。如此合理分布尾套2后部外壁凹槽22,可以使得尾套2抗弯曲能力更强。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光缆3的缆芯32设置为0.9_,所述尾套2最左边的凹槽22底部之间的距离L2设置为1mm,从而可以更好的定位光缆3。 本技术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还包括左端套入铝套环I右端内的止动环4、与所述铝套环1、尾套2、光缆3以及止动环4连接在一起的弹簧5、小白管6、尾柄7、陶瓷插芯8、白内芯9、外框套10,所述光缆3还包括包覆在外皮31内的凯芙拉线33,所述凯芙拉线33右端伸入于铝套环I内壁与止动环4外壁之间从而被压接住。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止动环4左端的外径设置为3.75mm,而传统设计中,止动环4左端的外径设置为4.5mm,将止动环4左端外径改小的好处在于,在外框套10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尾套2右侧的壁厚可以增加,再加上上述尾套2外壁相邻凹槽22中心距的递减设计,从而使得尾套2的抗弯曲抗拉能力更强,从而避免传统设计中主要靠凯芙拉线33承受拉力的情况。 本技术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进一步包括左端套入白内芯9右端内的防尘帽9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动环4的其他结构以及弹簧5、小白管6、尾柄7、陶瓷插芯8、白内芯9、外框套10、防尘帽91的结构以及这些组件与铝套环1、尾套2、光缆3的连接方式为公知技术,从而不在此详细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其特征在于: 包括铝套环、尾套以及光缆,所述铝套环与尾套都中空设置,所述光缆包括外皮以及包覆在外皮内的缆芯,所述铝套环套入尾套右端内,所述光缆穿过尾套与铝套环,所述铝套环左端内壁往内延伸有第一凸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套环、尾套以及光缆,所述铝套环与尾套都中空设置,所述光缆包括外皮以及包覆在外皮内的缆芯,所述铝套环套入尾套右端内,所述光缆穿过尾套与铝套环,所述铝套环左端内壁往内延伸有第一凸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套右端内壁往内延伸有第二凸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套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且从右到左,相邻两个凹槽的中心距以0.4mm的数值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压接式SC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最右边两个凹槽的中心距为4.6臟。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尧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博康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