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680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车辆的排气系统结构中,在车身上通过支撑杆支撑排气系统热交换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设置在车辆的排气系统路径处且包括执行排气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排气排出部,所述排气排出部是构成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隔断管中除了所述热交换部的部分的外轮廓部,并且所述支撑杆由设置到所述热交换部一侧的支撑橡胶支撑在车身上。能够获得以极好的方式在车身上支撑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用于在车身上支 撑执行排气和诸如车辆的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排气系统热交换 器。
技术介绍
公知一种排气热量回收消音器,在其中设置有排气热量回收部,以便覆盖消音器部的外侧来减少排气噪音(例如,参见公开号(JP-A) 为2006-105124的曰本专利申请)。然而,在上述传统技术中,没有考虑到在车身中支撑比普通消音 器重的所述排气热量回收消音器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获得一种排气系统热交换 器的支撑结构,其能以极好的方式支撑车身内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案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包括排 气系统热交换器,其设置在车辆的排气系统路径处,并且具有执行排 气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被支撑部件,其固定在构成 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中除了热交换部以外的部分的外轮廓部上;以 及支撑部件,其在车身上支撑被支撑部件。在第 一个方案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中,所述排气系统 热交换器由固定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所述被支撑部件和所述支 撑部件支撑在车身上。这里,因为所述被支撑部件固定在所述排气系 统热交换器的外轮廓部中除了所述热交换部(构成部分)的部分,所 以防止所述支撑结构影响所述热交换性能。也就是说,例如,能防止 被支撑部件的设置所导致的热交换部(构成外轮廓部)的老化退化, 并且例如能防止纟皮支撑部件的设置所导致的冷却介质的流动变差。结果,在第一个方案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中,能以极 好的方式在车身上支撑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在第一个方案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中,所述排气系统 热交换器可以包括设置在其轴中心的、用于绕过所述热交换部的旁通 管部,并且所述被支撑部件可以固定在相对于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 器的外轮廓部中的热交换部在排气流方向上的上游或下游,并且在所 述排气流方向与所述旁通管重叠的部分处。在上述构造的排气系统热交换的支撑结构中,因为所述被支撑部 件固定在与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外轮廓部中的旁通管部重叠的部分 处,所以当排气绕过所述热交换部时,防止在外轮廓部中的被支撑部 件的固定部分与高温排气接触。特别地,在所述被支撑部件的固定部 分在外轮廓部中的排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构造中,即使在执行热交换时, 在外轮廓部中的被支撑部件的固定部分也与经过热交换的低温排气接 触。此外,在第一方案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中,所述被支 撑部件可以包括被支撑部,所述被支撑部位于在排气流方向上与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所述热交换部重叠的位置;并且所述支撑部件可以包 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到被支撑部件的被支撑部,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被支撑在车身上。在上述构造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中,因为所述弹性部 件设置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部的一侧(包括上面和下 面),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处在排气系统路径中有少量热量辐射, 所以可能在接近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地方设置所述弹性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案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包括排气 系统热交换器,其设置在车辆的排气系统路径处,并且具有执行排气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被支撑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排 气系统路径的组成部分上,并且包括被支撑部,所述被支撑部在排气流方向上与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部重叠;和弹性部件,所述弹 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被支撑部件的被支撑部,所述弹性部件的另 一端被支撑在车身上。在所述第二个方案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中,所述排气 系统热交换器通过被支撑部件和支撑部件支撑在车身上,所述被支撑 部件设置在构成排气系统路径的部分(包括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本 身、设置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前面和后面的排气管、消音器等) 上。这里,因为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热交换 部一侧(包括上面和下面),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处在排气系统路 径中有少量热量辐射,所以可能提供一种构造,在该构造中用于弹性 部件的防热措施(heat countermeasure )不是必需的,并且在该构造中, 在接近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处设置所述弹性部件以增加支撑刚性。结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案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中, 能以极好的方式在车身上支撑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在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 一或第二个方案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 构中,可以将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设置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热 交换部的最外层。在上述构造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中,因为至少冷却介 质流动路径的 一部分构造所述热交换部的最外层,所以从所述热交换 部中只有很少的热量辐射。此外,虽然如果所述冷却介质是液体的情 况下设置有焊接部分,则在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外轮廓部分中接 触冷却介质的部分很容易产生锈,但是如果提供一种在在所述热交换 部不设置被支撑部的构造,则能够防止由于锈(老化退化)导致的液 体泄漏等。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具有能够 以极好的方式在车身上支撑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极好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排气系统结构的主 要部分的侧截面图。图2为构造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结构 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侧截面图。图3为构造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结构 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平面图。图4为示出构造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所述车辆排气系统 结构的阀装置的轴直角截面图。图5为示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结构 的概略整体构造的平面图。图6为示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结构的概略整体构造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结合图1到图6解释车辆排气系统结构10,其中应用了根 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首先,将 解释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结构IO的概略整体构造,接下来将解释排气系 统热交换器14,之后,将解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部分的所述排气系统 热交换器14的支撑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当在下列的解释中使用术语 "上游,,和"下游"时,这指的是在所述排气流向的上游和下游。同 样,在图中所示的箭头FR、箭头UP和箭头W分别代表在已经应用了 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结构10的车辆的车身前后方向(行进方向)的前侧, 车身上下方向的上侧和车辆宽度方向。(整体构造)在图5中,以平面图示出了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结构IO的概略整体 构造,在图6中,以侧视图示出了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结构10。如这些 图所示,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结构IO从上游依次设置有催化转化器12, 用于净化排气;排气系统热交换器14,其从排气中回收热量以帮助发 动机暖机和维持加热;以及消音器16,用于减少(压制)排气噪音, 这些组件彼此连通,与排气管18连接。所述排气管18A的下游端连接到所述催化转化器12的上游侧,排 气管18A的上游端以使来自内燃机的排气引入到其中的方式,连接到 图中未示出的内燃机的排气歧管。此外,催化转化器12和排气系统热 交换器14的每个的纵向方向基本上对应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并且当以 平面图观看时,所述催化转化器12和排气系统热交换器14通过排气 管18B基本上以直线彼此连接。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当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系统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包括:    排气系统热交换器,其设置在车辆的排气系统路径处,并且具有执行排气和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    被支撑部件,其固定在构成所述排气系统热交换器中除了所述热交换部以外的部分的外轮廓部上;以及    支撑部件,其在车身上支撑所述被支撑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渕知树西野寿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