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悬架液压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657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油气悬架液压调节装置,包括液压油源(1)和四个油气弹簧(9、19、16、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配器(2),该分配器由换向阀(3)、转阀(4)和截止阀(5)组成;其中的换向阀(3)与液压油源(1)间、换向阀(3)与转阀(4)间和转阀(4)与截止阀(5)间均通过油管相连接;转阀(4)还通过两个节流调整器(6、25)分别与四个液压锁(20、17、10、12)相连通,该四个液压锁分别通过油管与相应的四个油气弹簧(19、16、9、13)相连接;转阀(4)还通过一个液压锁(23)与增压缸(22)相连;该增压缸通过一根油管与两个闭锁阀(11、18)相连,通过另一根油管与另两个闭锁阀(15、14)相连;所说的四个闭锁阀(11、18、15、14)分别与相应的四个油气弹簧(9、19、16、13)相连通;    液压油源(1)与截止阀(5)间设置有两个调平装置(8、21)和两个液压锁(7、24);其中:两个调平装置(8、21)的出口(28)与液压油源(1)相连通,它们的进口(27)与两个液压锁(7、24)的进口相连通,而它们的控制口(26)则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液压锁(7、24)的控制口相连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装置。具体说,是各种车辆上用来调节油气悬架的液压调节装置。尤其适用于工程机械之类的工程车辆上。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机械之类的工程车辆上所用的油气悬架调节装置,是由液压油源通过液压阀与油气弹簧连接而成。工作时,通过操纵液压阀对油气弹簧进行充、放油动作,来实现对车高的静态调节。当需通过横坡或在斜坡进行作业时,不能对工程车辆进行侧倾、调平等调节,使得工程车辆的通过性和作业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翻车事故。当进行推土、挖掘等作业时,油气悬架不能实现闭锁,难以构成稳定的作业平台,使得工程车辆的作业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悬架液压调节装置。这种油气悬架液压调节装置,不仅能提高工程车辆的通过性和作业稳定性、避免翻车事故的发生,还能提高工程机械的作业效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由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本技术的油气悬架液压调节装置,包括液压油源(1)和四个油气弹簧(9、19、16、13)。其特点是还包括分配器(2),该分配器由换向阀(3)、转阀(4)和截止阀(5)组成。其中的换向阀(3)与液压油源(1)间、换向阀(3)与转阀(4)间和转阀(4)与截止阀(5)间均通过油管相连接。转阀(4)还通过两个节流调整器(6、25)分别与四个液压锁(20、17、10、12)相连通,该四个液压锁分别通过油管与相应的四个油气弹簧(19、16、9、13)相连接。转阀(4)还通过一个液压锁(23)与增压缸(22)相连;该增压缸通过一根油管与两个闭锁阀(11、18)相连,通过另一根油管与另两个闭锁阀(15、14)相连。所说的四个闭锁阀(11、18、15、14)分别与相应的四个油气弹簧(9、19、16、13)相连通。液压油源(1)与截止阀(5)间设置有两个调平装置(8、21)和两个液压锁(7、24)。其中两个调平装置(8、21)的出口(28)与液压油源(1)相连通,它们的进口(27)与两个液压锁(7、24)的进口相连通,而它们的控制口(26)则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液压锁(7、24)的控制口相连通。所说的调平装置(8、21)含有外壳(30),该外壳为圆筒状,其内有阀芯(29)。其中的阀芯(29)为圆柱状,其直径与外壳(30)的内圆直径相匹配,其上段外圆上开有环形槽。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的油气悬架液压调节装置,含有液压油源1、四个油气弹簧9、19、16、13和分配器2,其中分配器2由换向阀3、转阀4和截止阀5组成。换向阀3与液压油源1间、换向阀3与转阀4间、转阀4与截止阀5间均通过油管相连接。转阀4还通过两个节流调整器6、25分别与四个液压锁20、17、10、20相连通,该四个液压锁分别通过油管与相应的四个油气弹簧9、19、16、13相连接。转阀4还通过一个液压锁23与增压缸22相连。该增压缸通过一根油管与两个闭锁阀11、18相连,通过另一根油管与另两个闭锁阀15、14相连。所说的四个闭锁阀11、18、15、14分别与相应的四个油气弹簧9、19、16、13相连通。液压油源1与截止阀5间设置有两个调平装置8、21和两个液压锁7、24。其中两个调平装置8、21的出口28与液压油源1相连通,它们的进口27与两个液压锁7、24的进口相连通。充分运用液压控制技术,来实现油气悬架的闭锁、车体姿态调节和车体调平调节等控制功能。当车辆通过横坡或在斜坡作业时,将转阀4手柄指向左倾档位,并操纵换向阀3,使液压油源1分别与两液压锁24、7的进油口Z和控制油口B连通,左侧的油气弹簧9、13放油。同时,液压油源1与两液压锁17、20的控制油口B连通,右侧的油气弹簧16、19进油,从而实现了车体的左倾调节。同理,将转阀4手柄指向右倾档位并操纵换向阀3可实现车体右倾调节。由于能实现车体的左倾、右倾等调节,当车辆通过横坡或在斜坡作业时,可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稳定性,避免翻车事故的发生。当车辆进行推土、挖掘等作业时,只要将转阀4手柄指向闭锁档位并操纵换向阀3,液压油源1与液压锁23的控制油口B就会连通,使液压油源1内的液压油通过转阀4及液压锁23进入增压缸22的无杆腔,增压缸22有杆腔内的液压油受压后通过闭锁油口使四个闭锁阀11、14、15、18动作,切断悬架油缸的油气通路,从而实现了闭锁。由于实现了闭锁,车辆作业时,可构成稳定的作业平台,消除了作业时车体的振动,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油气悬架液压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经放大了的调平装置(8或2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油气悬架液压调节装置,含有液压油源1和分配器2,液压油源1通过油管与分配器2相连。其中的分配器2由换向阀3、转阀4和截止阀5组成,换向阀3与液压油源1间、换向阀3与转阀4间、转阀4与截止阀5间均通过油管相连接。所说的分配器2等液压元件为控制元件,油气弹簧9、13、16、19为执行元件。分配器2通过油管与节流调整器6、25相连,并通过油管连接到液压锁10、12、17、20上。液压锁10、12、17、20与油器弹簧9、13、16、19间通过油管相连接。分配器2还通过液压锁23与增压缸22相连,增压缸22通过油管连接至闭锁阀11、14、15、18,闭锁阀11、14、15、18与油气弹簧9、13、16、19间亦连接。分配器2还通过截止阀5与液压锁7、24以及调平装置8、21相连,液压锁7、24与调平装置8、21间通过油管相连。分配器2中的转阀4上有上升、下降、左倾、右倾、解锁、闭锁、调平等档位选择,通过操作转阀4的手柄可选择不同的档位。换向阀3用于执行与各档位相对应的控制功能。截止阀5用于调平,其通常为截止状态。见图2,所说的调平装置8和21均含有外壳30。该外壳为圆筒状,其上有控制油口26、进油口27和出油口28,其内有阀芯29。其中的阀芯29为圆柱状,其直径与外壳30的内圆直径相匹配,其上段外圆上开有环形槽,其下段设置有弹簧31;该弹簧31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和抵靠在阀芯29的下段上和外壳30的底部。液压油进入控制油口26推动阀芯29向外伸出,使阀芯29上段外圆上的环形槽与外壳30上的进、出油口27和28对应,从而使进、出油口27、28相连通。此时,液压锁7、10、12、17、20、24控制口Z加压,活塞克服弹簧阻力使液压锁打开,进、出油口B和A均连通,油气弹簧9、13、16、19缸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锁10、12、17、20的进油口B流出,并通过液压锁7、24的出油口B、调平装置8、21的进油口27、出油口28流回液压油源1中。以下以四轮式工程车辆为背景车型,并将油气弹簧9、13、16、19对称地垂向布置在前、后桥的左右两侧,它们的上铰点通过销轴与车架连接,下铰点通过销轴与相应的前桥或后桥连接。这些油气弹簧既支承上车体重量,同时还承受来自路面的冲击负荷,吸收来自路面和车架的冲击能量,起着缓冲和减震作用。通过对四个油气弹簧9、13、16、19进行充、放油等操作,对如何实现油气悬架的闭锁、车姿调节及车体调平等控制作进一步说明1.油气悬架的闭、解锁控制。闭锁将转阀4手柄指向闭锁档位,操纵换向阀3,液压油源1与液压锁23的进油口B连通,液压油源1中的液压油通过转阀4及液压锁23进入增压油缸22的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吴继斌张贯中肖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八三部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