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655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包括两个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元包括支架、板簧总成、平衡臂,拉杆,支架包括前、中、后支架,平衡臂与中支架固定连接成;板簧总成包括前、中、后板簧总成,前板簧总成一端与前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支架相连;中板簧总成两端分别与中支架相连;后板簧总成一端与中支架相连,另一端与后支架相连;前、中、后板簧总成的下面分别固定一车轴,车轴上端分别设有一轴卡,拉杆一端分别与前支架、中支架下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轴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悬架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悬架装置,该汽车悬架 装置适用于三轴卡车等。
技术介绍
悬架装置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 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扭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 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目前,现有的汽车悬架装置包括支架、车轴、板簧总成、平衡臂,拉杆, 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所述平衡臂与所述中支架固 定连接成,所述板簧总成一端与所述前支架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平衡臂,与所述后支架活动连接成一体;所述车轴固定于所述板簧总成的下面, 所述车轴包括前车轴、中车轴、后车轴;所述前、中、后车轴上端分别设有 一上轴卡,下端分别依次设有下轴卡及拉杆座;所述拉杆一端分别与所述前 支架、中支架的下端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车轴、中车轴及后车轴 下端的拉杆座上;所述该结构的汽车悬架装置,由于拉杆的一端安装在车轴 的底端,拉杆拉动时,拉动角度大,易断裂,降低了悬架的使用寿命,且拉杆 位于车轴的底端,延长了拉杆的长度,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在车轴上、 下端分别设有上轴卡、下轴卡及拉杆座三个精铸件组成,从而不仅提高了成 本,且使装配更加烦琐。技术的内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廉、使用寿命较 长且装配简单的汽车悬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包括两个工作 单元,所述工作单元包括支架、板簧总成、平衡臂,拉杆,所述支架包括前 支架、中支架、后支架,所述平衡臂与所述中支架固定连接,板簧总成包括 前、中、后板簧总成,前板簧总成两端与所述前支架及所述中支架相连,中 板簧总成两端分别与中支架相连,后板簧总成一端与中支架相连,另一端与后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前、中、后板簧总成的下面分别固定一车轴,其中, 所述车轴上端设有一轴卡,U型螺栓穿过板簧压盖将车轴、板簧总成固定连 接,所述拉杆一端分别与所述前支架、中支架下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 轴卡相连接。上述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其中,所述前支架分别包括左侧板、右侧板, 内衬,所述左、右侧板呈弧形,所述左、右侧板的上侧分别连接在所述内衬 的两侧,所述左、右侧板的下端分别设有一凹面,所述凹面的背面分别设有 一轴套,所述左、右侧板之间固定一横向加强管。上述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其中,所述中支架包括左、右侧板及内衬,所 述左、右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内衬的两侧,所述左、右侧板为弧形。上述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其中,所述后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及内衬, 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通过所述内衬连接成一体,所述左、右侧板为倒梯 形。上述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其中,所述轴卡包括面板,前、后侧板,筋板所述前、后侧板分别与所述面板前后侧的底面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筋板的前、 后侧及上侧分别与所述面板的前、后侧板垂直连接,所述前后侧板的一端分 别设有一悬耳部。上述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其中,所述轴卡上还设有螺栓固定块,所述螺 栓固定块分别位于所述轴卡侧板的侧面。上述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其中,所述平衡臂包括前、后侧板,所述前、 后侧板通过加强板连接成一体,所述前、后侧板为拱桥形。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汽车悬架装置,由于将拉杆的一端安装在车轴的上 方的轴卡上,使拉杆工作时拉动的角度变小,拉杆就不易断裂,延长了悬架的使用寿命且将拉杆的长度从原来的429毫米縮短为349毫米,縮短了 80 毫米,从而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由于所述轴卡为面板、侧板悍接而成, 由一个焊接件代替原来三个精铸件,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结构、从而降低了 装配难度;由于在轴卡上增加了螺栓固定板,限制螺栓的转动,螺栓不会因 车辆使用中频繁的转动而造成孔和螺栓的磨损,提高了悬架的使用寿命;由 于前支架、中支架侧板为弧形,冲压件落料时,左右两处采用共用边,降低 了冲压力,从而降低了冲床吨位,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降低了成本,;平衡臂侧板形状为拱桥形,无边角料,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后支架侧板料为梯形,下部形状縮小了,使用料更加合理,从而降低了成本, 本技术的总重为346. 13kg,老式悬架的重量为400. 13kg,两者相比, 总量减少54kg,从而可减少由于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平衡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轴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包括两个工作 单元,如图1所示,每个工作单元包括支架、板簧总成、平衡臂4,拉杆5, 其中,支架包括前支架ll、中支架12、后支架13,平衡臂4通过销轴与所 述中支架12铰接,或以其他方式活动的连接,板簧总成包括前、中、后板 簧总成31、 32、 33,其中,前板簧总成31—端插入所述前支架11内,另一 端穿入平衡臂4与中支架12相连,中板簧总成32两端分别与固定在中支架 12上的平衡臂4相连,后板簧总成33 —端穿入平衡臂4与中支架12相连, 另一端插入后支架13,与其活动连接成一体;前、中、后板簧总成31、 32、 33的下面分别设有一车轴2,车轴2上端分别设有一轴卡6,拉杆5—端分 别与所述前支架ll、中支架12下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轴2上的轴 卡6相连接,前支架的侧上端可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设有一加强板1, 由于将拉杆5的一端安装在车轴2的上方的轴卡6上,使拉杆5工作时拉动 的角度变小,拉杆6就不易断裂,延长了悬架的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前支架11、 12分别包括左侧板111、右侧板112,内衬113, 左、右侧板lll、 112分别连接在内衬113的两侧,左、右侧板lll、 112呈弧形,其两边设有折边,左、右侧板lll、 112的下端分别设有一凹面114, 每个凹面114的背面分别设有一轴套115,轴套115穿过凹面114的孔,固 定在凹面114的背面,为了增加左、右侧板111、 112的强度,可在左、右 侧板lll、 112之间固定一横向加强管116,加强管116将左、右侧板lll、 112撑开,增加了侧板的强度,所述轴套115为一阶梯形空腔圆柱体,为了 限制螺栓的转动,使螺栓不会因车辆使用中频繁的转动而造成孔和螺栓的磨 损,延长使用寿命可在凹面114的外表面下端设有螺栓固定块65,螺栓固定 块65的形状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块65为一整体构件,所述构 件设有一凹槽,凹槽内表面为可与螺母相配合的多边形,由于前支架侧板 111、 112为弧形,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冲压件落料时,左右 两处采用共用边,降低了冲床吨位,从而,降低加工难度。如图5所示,中支架12包括左、右侧板121、 122及内衬123,左右侧 板121、 122固定于内衬123两侧,左、右侧板121、 122为弧形,两边有折 边,两侧边121、 122之间设有一加强管124,将左、右侧板121、 122的下 端固定,为了避免螺栓的磨损,延长悬架装置的使用寿命,也可在中支架12 两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悬架装置,包括两个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元包括支架(1)、板簧总成(3)、平衡臂(4),拉杆(5),所述支架包括前支架(11)、中支架(12)、后支架(13),所述平衡臂(4)与所述中支架(12)固定连接,板簧总成(3)包括前、中、后板簧总成(31、32、33),前板簧总成(31)两端与所述前支架(11)及所述中支架(12)相连,中板簧总成(32)两端分别与中支架(12)相连,后板簧总成(33)一端与中支架(12)相连,另一端与后支架(13)活动连接;所述前、中、后板簧总成(31、32、33)的下面分别固定一车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2)上端设有一轴卡(6),U型螺栓穿过板簧主将车轴、板簧总成固定连接,所述拉杆(5)一端分别与所述前支架(11)、中支架(12)下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轴卡(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壮明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宝华半挂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