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514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4 03:37
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包括缓冲结构层和帘纱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层包括至少两缓冲层,所述帘纱结构层包括至少两帘纱层;其中相邻的缓冲层与帘纱层同向,该与帘纱层相邻且同向的缓冲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范围为28°~50°,该与缓冲层相邻且同向的帘纱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范围为28°~50°,该β取值范围为28°~50°,且上述两角度之差取值在-5°~8°范围内。有利于更好的降低胎冠中心束缚力,减小充气后的胎面弧度,从而达到胎冠中心及胎肩位置压力分布的平衡,可抑制胎肩的偏磨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包括缓冲结构层和帘纱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层包括至少两缓冲层,所述帘纱结构层包括至少两帘纱层;其中相邻的缓冲层与帘纱层同向,该与帘纱层相邻且同向的缓冲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范围为28°~50°,该与缓冲层相邻且同向的帘纱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范围为28°~50°,该β取值范围为28°~50°,且上述两角度之差取值在-5°~8°范围内。有利于更好的降低胎冠中心束缚力,减小充气后的胎面弧度,从而达到胎冠中心及胎肩位置压力分布的平衡,可抑制胎肩的偏磨耗。【专利说明】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充气轮胎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用的载重汽车轮胎经常在高载荷下工作,载重能力受气压、行驶速度所影响,气压要求胎体结构的强度必须能满足气压的安全需求,但轮胎胎面的接地面积及各部位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对磨耗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从目前市场上斜交胎接地压力分布情况看,胎肩所受的压力偏大,容易产生胎肩偏磨耗。这主要取决于轮胎外轮廓设计及胎体结构设计,一般来说,胎体缓冲层和与之相连的帘纱层设置不同向,这样在轮胎充气时,由于胎冠束缚力较大,胎体更加紧实,对其耐久性能有相应的提高,但是胎边束缚力比较小,会使其先往胎边方向先膨胀,从而胎肩所受的压力比较大,易导致偏磨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改善斜交胎胎面接地压力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胎肩磨耗的斜交轮胎胎体结构。 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包括缓冲结构层和帘纱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层包括至少两缓冲层,所述帘纱结构层包括至少两帘纱层;其中相邻的缓冲层与帘纱层同向,该与帘纱层相邻且同向的缓冲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范围为28°?50°,该与缓冲层相邻且同向的帘纱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取值范围为28°?50°,且上述两角度之差取值在-5°?8°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层包含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该第二缓冲层与第一缓冲层同向。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层包含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该第二缓冲层与第一缓冲层不同向。 优选的,所述帘纱结构层包括有最外帘纱层和次外帘纱层,该最外帘纱层与次外帘纱层同向。 优选的,所述帘纱结构层包括有最外帘纱层和次外帘纱层,该最外帘纱层与次外帘纱层不同向。 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设置成相邻的缓冲层与帘纱层同向,实现方式多样,且该相邻的帘纱层和缓冲层分别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取值范围为28°?50°,两角度之差取值在-5°?8。范围内有利于更好的降低胎冠束缚力,减小充气后的胎面弧度,从而达到胎冠中心及胎肩位置压力分布的平衡,可抑制胎肩的偏磨耗。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包括缓冲结构层和帘纱结构层,缓冲结构层包括至少两缓冲层,帘纱结构层包括至少两帘纱层;其中相邻的缓冲层与帘纱层同向,该与帘纱层相邻且同向的缓冲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Θ,该与缓冲层相邻且同向的帘纱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β ;该Θ取值范围为28°?50°,该β取值范围为28°?50°,且上述角度Θ与角度β之差取值在-5°?8。范围内。具体包括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其含有第一缓冲层1、第二缓冲层2,最外帘纱层3和次外帘纱层4。第一缓冲层I覆盖在最外帘纱层3上即为相邻设置,且第一缓冲层I与最外帘纱层3采用同向设置,第二缓冲层2与最外帘纱层3采用不同向设置。即改变胎冠的束缚力,来改善压力分布不均匀。第一缓冲层帘线5与胎冠中心线6所构成的角度Θ,上述角度Θ取值在28°?50°范围内。最外帘纱层帘线7与胎冠中心线6所构成的角度β,上述角度β取值在28°?50°,有利于更好的降低胎冠中心束缚力,减小充气后的胎面弧度。 上述角度Θ与角度β之差取值在-5°?8°范围内。若上述角度Θ与角度β之差小于-5°时,易造成胎冠束缚力增加,无法达成预期效果,若述角度Θ与角度β之差大于8°时,第一缓冲层帘线5及最外帘纱层帘线7角度差异较大,胎冠束缚力增加,胎边束缚力下降,易造成压力分布不均,在走行过程中,胎边变形易导致偏磨耗。故优取-5?8°范围内。 采用上述方案后,轮胎充气后其胎面弧度变小,从而达到胎冠中心及胎肩位置压力分布的平衡,可抑制胎肩的偏磨耗。 实施例二 如图2所述的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其主要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第一缓冲层1、第二缓冲层2均与最外帘纱层3采用同向设置。次外帘纱层4与最外帘纱层3米用不同向设置。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的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其主要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第一缓冲层I与最外帘纱层3和次外帘纱层4采用同向设置。第一缓冲层I与第二缓冲层2米用不同向设置。 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权利要求】1.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包括缓冲结构层和帘纱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层包括至少两缓冲层,所述帘纱结构层包括至少两帘纱层;其中相邻的缓冲层与帘纱层同向,该与帘纱层相邻且同向的缓冲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范围为28°?50°,该与缓冲层相邻且同向的帘纱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取值范围为28°?50°,且上述两角度之差取值在-5°?8°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层包含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该第二缓冲层与第一缓冲层同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层包含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该第二缓冲层与第一缓冲层不同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纱结构层包括有最外帘纱层和次外帘纱层,该最外帘纱层与次外帘纱层同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纱结构层包括有最外帘纱层和次外帘纱层,该最外帘纱层与次外帘纱层不同向。【文档编号】B60C9/02GK204055168SQ201420375380【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8日 【专利技术者】陈秀雄 申请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交轮胎胎体结构,包括缓冲结构层和帘纱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层包括至少两缓冲层,所述帘纱结构层包括至少两帘纱层;其中相邻的缓冲层与帘纱层同向,该与帘纱层相邻且同向的缓冲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范围为28°~50°,该与缓冲层相邻且同向的帘纱层帘线与胎冠中心线构成角度的取值范围为28°~50°,且上述两角度之差取值在‑5°~8°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