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减振器,特别是一种充电式机动车减振器。
技术介绍
为保障机动车(客车、货车、摩托车等)行驶安全,每个车轮部位均设置 有减振器,运用弹簧的压缩和伸展来减缓由于道路不平引起的机动车颤动,但 弹簧的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外,机动车供照明等的直流电池在充电时依 靠机动车的发电机充电,消耗油量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机动车减振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减振力 及时对电池充电的充电式机动车减振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①将壳体与现有减振器连接,齿轮以及连为一 体的齿轮盘和可逆直流发电机置于壳体内。②齿条的一端与减振器的顶板相连, 另一端与齿轮盘咬合。本技术的优点是①充分利用了减振器过程中的储能驱动可逆直流发 电机及时对电池充电,有效实现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②改变了机动车原有的 充电方式,节油效果好。③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性好,有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也是图2的B—B剖视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描述。壳体(1)与减振器相连,齿条(2)以及连为一体的齿轮盘(3)和可逆直 流发电机(4)置于壳体(1)内;齿条(2)的一端与减振器顶板(5)相连, 另一端与齿轮盘(3)咬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机动车行驶时,随着路面的高低不平,减振器 弹簧(6)的压缩或伸展带动齿条(2)上、下运动,拨动齿轮盘(3)左转或右 转,致使可逆直流发电机(4)向机动车电池(7)充电。本技术除釆用齿轮传动方式外,还可釆用其他机械传动方式。权利要求1、一种充电式机动车减振器,包括减振器顶板(5)和可逆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式机动车减振器,包括减振器顶板(5)和可逆直流发电机(4),其特征是:壳体(1)与减振器相连,齿条(2)以及连为一体的齿轮盘(3)和可逆直流发电机(4)置于壳体(1)内;齿条(2)的一端与减振器顶板(5)相连,另一端与齿轮盘(3)咬合。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