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液器,包括第一器体(4)、第二器体(3)。第一器体(4)为开口朝向第二器体(3)的筒状结构,第二器体(3)在朝向第一器体(4)的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器体(3)在背向第一器体(4)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口(31)和第二连接口(32)。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筒(33),过滤筒(33)包括第一配合部(332),第二配合部(333)以及位于中段的过滤部(331)。第一配合部(332)与第二器体(3)的内壁配合,过滤部(331)与第二器体(3)的内壁之间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空间,第二配合部(333)与第二连接口(32)连接,过滤部(331)与第二器体(3)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与第一连接口(31)连通,过滤部(331)的内部通过第二配合部(333)与第二连接口(32)连通,制冷剂在第一连接口(31)与第二连接口(32)之间流动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过滤,且过滤时流阻相对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贮液器、贮液器制造方法及空调制冷系统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2月2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210046481.0、专利技术名称为“空调制冷系统及其贮液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流阻较低的贮液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贮液器的空调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贮液器是制冷系统中较为重要的配件,其作用是过滤制冷剂中的杂质、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并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因此其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等制冷系统中。目前,汽车空调中的贮液器的种类较多,其中上下器体类贮液器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参见图1,图1为一种相关的贮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贮液器外形细长,由上器体1和下器体2对接后焊接组合而成。上器体1内部装有干燥包11,干燥包11内具有分子筛111。下器体2下端开设制冷剂进口21和制冷剂出口27,制冷剂进口21和制冷剂出口27上端均设置有铝材质的挡网23。挡网23底面具有若干个小孔,其上点焊凹状的第一金属过滤网22,该第一金属过滤网22与制冷剂进口21相对,且挡网23与制冷剂出口27之间依次设置无纺布滤片25和第二金属过滤网26。上述挡网23上端通过设置于上器体1内壁的凸点24卡接固定于上器体1内部,该凸点24通过在下器体2外部打点形成。制冷剂由制冷剂进口21流入,并经过第一金属过滤网22过滤后进入该贮液器的内部。紧接着,制冷剂进入上器体1内部,通过具有分子筛111的干燥包11,分子筛111可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防止制冷剂流经节流阀时,其内部的水分过多而造成冰堵现象。然后,制冷剂通过挡网23上的小孔,经无纺布滤片25和第二金属过滤网26过滤后,从制冷剂出口27中流出该贮液器,从而将制冷剂中一定大小的杂质留在贮液器内,完成该贮液器的预定功能。上述贮液器中,无纺布滤片25的有效截流面积为其与制冷剂出口27对应的部分,而为了保证无纺布滤片25的过滤精度,其通常具有较高的致密度。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截流面积下,无纺布滤片25的致密度越高,其流阻越大,因此将增加制冷系统的负荷。另一方面,由于无纺布滤片25的流阻较大,制冷剂中的杂质易在无纺布滤片25表面堆积,导致无纺布滤片25的流通能力减弱,其流阻进一步增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制冷系统的性能。有鉴于此,如何改进贮液器的结构,以在保证其过滤精度的同时降低其流阻,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贮液器,该贮液器在保证自身过滤精度的同时降低自身流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贮液器的空调制冷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贮液器,包括第二器体,所述第二器体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器体内壁配合以形成液流腔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包括具有过滤能力的过滤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部两端,且相连通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液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相连通,制冷剂由所述第一连接口流至所述第二连接口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过滤。一种贮液器,包括第一器体、第二器体,第二器体在朝向所述第一器体的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器体在背向所述第一器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筒,过滤筒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及位于中段的过滤部;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配合,过滤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空间,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器体设置第一连接口的这一部位之间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空间,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接,过滤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过滤部的内部通过第二配合部与第二连接口连通,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流动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过滤。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合部至少有部份呈管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配合部在与第二连接口的内壁部配合部位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状密封突起,环状密封突起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内壁部紧配,以保证制冷剂不会从第二配合部的外部与第二连接口之间的空间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壁部至少有部份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部之间紧配合或通过环状密封件实现紧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器体包括与过滤筒的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一内壁部以及靠近所述第一器体的第二内壁部,第一内壁部的内径小于第二内壁部的内径且第一内壁部与第二内壁部之间光滑过度,第一配合部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一内壁部呈环状紧配合,以防止制冷剂从第一配合部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壁部并不是整个都与第二器体的内壁部过盈配合,第一配合部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定位凸缘,过滤筒通过定位凸缘与第二器体的内壁过盈配合而固定,而第一配合部的外壁的其它部位与第二器体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贮液器在第一配合部还固定设置有过滤盖,过滤盖包括基体和通过所述基体固定的过滤网。所述第二配合部沿周向也设置有多个定位凸缘,而第二配合部的外壁的其它部位与第二器体的内壁具有一定的空间或间隙以供制冷剂流通;且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器体设置第一连接口的部位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以供制冷剂流通。所述过滤筒的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过滤筒的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第一配合部设置有一个容纳密封件的凹槽,在凹槽设置有环状的弹性密封件,使第一配合部与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能密封,以防止制冷剂从第一配合部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部之间通过。所述过滤筒的过滤部包括支撑架及与支撑架固定设置的过滤网,支撑架包括轴向设置的第一肋条及周向设置的第二肋条,过滤网被第一肋条和或第二肋条所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的过滤网为尼龙过滤网,支撑架为热塑性塑料材料,两者通过注塑成型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筒为热塑料材料经注塑加工而成,过滤网通过塑料固定;且第一配合部至少设置有一个从基部向外的环状密封片,环状密封片为过滤筒注塑时一体注塑而成,第一配合部还设置有定位部,环状密封片大于第一配合部其它部位,环状密封片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部接触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筒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也为热塑性塑料材料,与所述过滤部一体注塑成型加工而成,所述尼龙过滤网在注塑时作为嵌件通过注塑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合部也固定有过滤网,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流动时可通过过滤部或第二配合部实现过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器体为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器体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器体与第二器体组成的内部腔体中设置有干燥包,干燥包内具有分子筛,在所述过滤筒与干燥包之间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通过所述第二器体或过滤筒的第一配合部固定;阻挡件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以保证制冷剂的流通。所述阻挡件通过第二器体上设置的定位凸部实现轴向限位,所述定位凸部是在过滤筒装配进第二器体、并装入阻挡件,然后再压接第二器体的外壁部或打点使之内凸形成定位凸部,以实现对阻挡件的限位。所述阻挡件可以是在第一配合部的内部固定的金属挡网,金属挡网设置有若干通孔;过滤筒与所述第二器体通过定位凸部固定,所述定位凸部是在将过滤筒装配进第二器体后,然后再压接第二器体的外壁部或打点使之内凸形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PCT国内申请,权利要求书已公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27 CN 201210046481.01.一种贮液器,包括第二器体,所述第二器体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器体内壁配合以形成液流腔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置于所述第二器体内部,所述过滤筒包括具有过滤能力的过滤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部两端,且相连通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器体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液流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相连通,其中,所述过滤筒下端具有斜面,该斜面与第二器体的内壁组成所述液流腔,该液流腔通过所述过滤筒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与过滤筒的上部空间连通,使得制冷剂由所述第一连接口流至所述第二连接口的过程中至少一次过滤。2.一种贮液器,包括第一器体、第二器体,第二器体在朝向所述第一器体的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器体在背向所述第一器体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置于所述第二器体内部,过滤筒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及位于中段的过滤部;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配合,过滤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空间,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器体设置第一连接口的这一部位之间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空间,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接,过滤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过滤部的内部通过第二配合部与第二连接口连通,其中,所述过滤筒下端具有斜面,该斜面与第二器体的内壁组成液流腔,该液流腔通过所述过滤筒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与过滤筒的上部空间连通,使得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流动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过滤。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至少有部份呈管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配合部在与第二连接口的内壁部配合部位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状密封突起,环状密封突起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内壁部紧配,以保证制冷剂不会从第二配合部的外部与第二连接口之间的空间通过。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壁部至少有部份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壁部之间紧配合或通过环状密封件实现紧配合。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器体包括与过滤筒的第一配合部配合的第一内壁部以及靠近所述第一器体的第二内壁部,第一内壁部的内径小于第二内壁部的内径且第一内壁部与第二内壁部之间光滑过度,第一配合部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一内壁部呈环状紧配合,以防止制冷剂从第一配合部的外壁部与所述第二器体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新,王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