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在CMOS后栅工艺的双应变应力层的集成工艺中,在打开虚设栅极之后、形成栅极凹槽之前,采用氮等离子体,对暴露的部分张应力层进行处理,使得张应力层在随后的腐蚀工艺中不被去除,避免了器件性能降低甚至失效。氮等离子处理工艺与常规工艺兼容,在未明显增加工艺复杂性的情况下,提高了器件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CMOS后栅工艺的双应变应力层的集成工艺中,在打开虚设栅极之后、形成栅极凹槽之前,采用氮等离子体,对暴露的部分张应力层进行处理,使得张应力层在随后的腐蚀工艺中不被去除,避免了器件性能降低甚至失效。氮等离子处理工艺与常规工艺兼容,在未明显增加工艺复杂性的情况下,提高了器件良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应用于CMOS后栅工艺的双应变应力层的集成方法。
技术介绍
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在进入到90nm特征尺寸的技术节点后,维持或提高晶体管性能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在90nm节点后,应力技术逐渐被采用以提高器件的性能。与之同时,在制造工艺方面,后栅工艺(gate last)中的高K金属栅技术(HKMG)也逐渐被采用以应对随着器件不断减小而带来的挑战。在应力技术中,双应变应力层(DSL,dual stressliner)技术与常规工艺兼容性高、成本较低,因此,被各大半导体厂商所采用。 DSL技术,指的是在不同类型的MOSFET区域,形成分别具有张应力和压应力的应力层,通常,在NMOS区域形成张应力层,在PMOS区域形成压应力层。参见附图3,为采用了DSL技术的CMOS制造工艺中的一个步骤。其中,在衬底I上,形成有NM0S2和PM0S3,不同MOS晶体管被STI结构4隔离开。NM0S2包括NMOS虚设栅极6及其虚设栅极绝缘层5,PM0S3包括PMOS虚设栅极8及其虚设栅极绝缘层7,虚设栅极(du_y gate)及其虚设栅极绝缘层被用于后栅工艺,虚设栅极通常为多晶硅或非晶硅栅极,虚设栅极绝缘层通常为氧化硅层,在完成晶体管其他部件之后,去除虚设栅极及其虚设栅极绝缘层,形成栅极凹槽,然后在栅极凹槽中形成高K栅绝缘层和金属栅极。NM0S2之上覆盖有张应力层9,PM0S3之上覆盖有压应力层10,应力层材料通常为氮化硅。这两种应力层分别向NMOS和PMOS的沟道区域提供应力,以增加沟道区域载流子的迁移率,保证晶体管在深亚微米领域的性能。介质层11,通常为TE0S,可用以保护大部分的应力层。接着,在此后的步骤中,参见附图4,需要进行CMP工艺,平坦化器件结构,打开虚设栅极。在打开虚设栅极的同时,靠近栅极间隙壁的部分张应力层9也被暴露出,参见附图4中虚线圈位置。由于常规张应力氮化硅在腐蚀液(通常是DHF)中的腐蚀速率远大于热氧化层、TEOS以及压应力氮化硅的腐蚀速率,所以,在去除虚设栅极、形成栅极凹槽时,张应力层9会受到明显的腐蚀,从而在栅极的两侧出现凹槽20,参见附图5。这样,在后续的HKMG填充时,凹槽20也将被填充,这将导致器件的集成电容增加以及存在短路的风险,降低了器件的性能以及可靠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应用于CMOS后栅工艺的双应变应力层的集成方法,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确保应力层提供足够的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DSL与HKMG集成会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制造方法,采用氮等离子体处理工艺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半导体衬底,在该半导体衬底上形成STI结构,并进行阱区注入,形成NMOS区域和PMOS区域; 形成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所述NMOS晶体管和所述PMOS晶体管包括虚设栅极和虚设栅极绝缘层; 在所述NMOS晶体管之上形成张应力层,在所述PMOS晶体管之上形成压应力层; 全面性沉积介质层; 进行第一次CMP工艺,暴露所述虚设栅极的上表面以及部分所述张应力层,并且在所述张应力层和所述压应力层上剩余部分厚度的所述介质层; 对所述衬底进行氮等离子体处理; 依次去除所述虚设栅极和所述虚设栅极绝缘层,形成栅极凹槽; 在所述栅极凹槽中,分别形成所述NMOS晶体管和所述PMOS晶体管的高K栅绝缘层和金属栅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形成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具体包括:形成所述虚设栅极和所述虚设栅极绝缘层;形成栅极间隙壁;形成晶体管的源漏区域。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所述NMOS晶体管之上形成张应力层具体包括:全面沉积张应力氮化硅膜,用图案化的光刻胶层保护位于所述NMOS晶体管的所述张应力氮化硅膜,去除位于所述PMOS晶体管的所述张应力氮化硅膜,然后去除光刻胶层,形成所述张应力层。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所述PMOS晶体管之上形成压应力层具体包括:全面沉积压应力氮化硅膜,用图案化的光刻胶层保护位于所述PMOS晶体管的所述压应力氮化硅膜,去除位于所述NMOS晶体管的所述压应力氮化硅膜,然后去除光刻胶层,形成所述压应力层。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剩余部分厚度的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1-10000埃,优选为 100-500 埃。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介质层为氮化硅、氧化硅或者两者的结合。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氮等离子体处理的具体参数为:腔室气压为2-lOTorr,优选为6Torr,N2流量为lOOO-lOOOOsccm,优选为4000sccm,功率为20-100W,优选为40W。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CMOS后栅工艺的双应变应力层的集成工艺中,在打开虚设栅极之后、形成栅极凹槽之前,采用氮等离子体,对暴露的部分张应力层进行处理,使得张应力层在随后的腐蚀工艺中不被去除,避免了器件性能降低甚至失效。氮等离子处理工艺与常规工艺兼容,在未明显增加工艺复杂性的情况下,提高了器件良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4,6_8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及其结构示意图; 图5图示了现有技术DSL与HKMG集成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特别地涉及一种应用于CMOS后栅工艺的双应变应力层的集成方法。下面,参见附图1-4,6-8,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 首先,参见附图1,在半导体衬底I上,形成有NM0S2和PM0S3,不同MOS晶体管被STI结构4隔离开。其中,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单晶硅衬底,可选地,也可采用锗衬底或者其他合适的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I上形成STI结构4的方法具体包括,首先在半导体衬底I上涂布光刻胶,接着光刻出STI结构4图形,并对半导体衬底I进行各向异性的刻蚀获得浅沟槽,在该浅沟槽中填充介电材料,如S12,从而形成STI结构。在形成STI结构4之后,进行阱区注入(未在图中示出),形成NMOS区域和PMOS区域。PMOS的阱区注入杂质为N型杂质,而NMOS的阱区注入杂质为P型杂质。 接着,形成NMOS虚设栅极6及其虚设栅极绝缘层5,PMOS虚设栅极8及其虚设栅极绝缘层7。具体包括:先在衬底I表面沉积一层虚设栅极绝缘层材料,例如是S12,其厚度优选为0.5-10nm,沉积工艺例如为CVD。之后,沉积虚设栅极材料,在本专利技术后栅工艺中,虚设栅极材料例如是多晶硅或非晶硅。另外,虚设栅极材料层之上还形成有硬掩模层(未图示)。然后,进行光刻胶涂布,光刻,定义出虚设栅极图形,对虚设栅极材料以及虚设栅极绝缘层材料顺序刻蚀,从而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半导体衬底,在该半导体衬底上形成STI结构,并进行阱区注入,形成NMOS区域和PMOS区域;形成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所述NMOS晶体管和所述PMOS晶体管包括虚设栅极和虚设栅极绝缘层;在所述NMOS晶体管之上形成张应力层,在所述PMOS晶体管之上形成压应力层;全面性沉积介质层;进行第一次CMP工艺,暴露所述虚设栅极的上表面以及部分所述张应力层,并且在所述张应力层和所述压应力层上剩余部分厚度的所述介质层;对所述衬底进行氮等离子体处理;依次去除所述虚设栅极和所述虚设栅极绝缘层,形成栅极凹槽;在所述栅极凹槽中,分别形成所述NMOS晶体管和所述PMOS晶体管的高K栅绝缘层和金属栅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长亮,徐强,洪培真,殷华湘,尹海洲,李俊峰,赵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