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水圈、散热装置及窗式空调,其中,打水圈设置于轴流风扇的外周,打水圈的外周面螺旋分布有若干引水筋;引水筋一端延伸至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外部,另一端终止于打水圈远离冷凝器一侧,该引水筋与打水圈的外周面形成一个V型引水槽;引水筋上设置有引水面,引水面与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侧面相连接;引水筋的推进力方向与轴流风扇的推进力方向一致。其可有效提高冷凝水利用率,进而解决了冷凝器换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该打水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窗式空调包括该散热装置,其均可有效提高冷凝水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打水圈、散热装置及窗式空调,其中,打水圈设置于轴流风扇的外周,打水圈的外周面螺旋分布有若干引水筋;引水筋一端延伸至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外部,另一端终止于打水圈远离冷凝器一侧,该引水筋与打水圈的外周面形成一个V型引水槽;引水筋上设置有引水面,引水面与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侧面相连接;引水筋的推进力方向与轴流风扇的推进力方向一致。其可有效提高冷凝水利用率,进而解决了冷凝器换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该打水圈,本技术提供的窗式空调包括该散热装置,其均可有效提高冷凝水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专利说明】打水圈、散热装置及窗式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打水圈、散热装置及窗式空调。
技术介绍
空调根据其安装形式可以分为窗式空调和分体型空调,其中,窗式空调安装在窗户位置或者其它位置。现有的窗式空调包括机箱、安装于机箱内部一侧的室外侧热交换部及安装于机箱内部的另一侧的室内侧热交换部。其中,室内侧热交换部能够与室内空气产生热交换,室外侧热交换部能够与室外空气产生热交换。室外侧热交换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及轴流风扇,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与压缩机连接,冷凝器与室外空气产生热交换,从而使得气态制冷剂转化为液态制冷剂。在制冷系统运行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凝器温度较高,需对其进行降温,方可保证其热交换具有较好的效果。 轴流风扇安装在冷凝器的内侧,其能够吸入室外空气并将吸入的室外空气吹向冷凝器,以使得冷凝器降温。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凝器降温速度,现有技术中的轴流风扇的外周环绕设置有打水圈。室内侧热交换部形成的冷凝水可流至室外侧的底盘上,打水圈可连续不断的将冷凝水甩到冷凝器上,以降低冷凝器温度,进而可提高热交换效率。 然而,传统的打水圈甩水时,冷凝水四处飞溅,方向不一,落在冷凝器上的只有一小部分冷凝水,冷凝水利用率较低,进而造成冷凝器换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打水圈,以增加打水圈甩送至冷凝器上的冷凝水量。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打水圈的散热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散热装置的窗式空调。 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打水圈,设置于轴流风扇的外周,所述打水圈的外周面螺旋分布有若干引水筋; 所述引水筋,一端延伸至所述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外部,另一端终止于所述打水圈远离冷凝器一侧,与所述打水圈的外周面形成一个V型引水槽; 所述引水筋上设置有引水面,所述引水面与所述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侧面相连接; 所述弓丨水筋的推进力方向与所述轴流风扇的推进力方向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筋为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筋沿所述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向所述打水圈远离冷凝器一侧的方向厚度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筋的倾斜角度为5度至6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筋的倾斜角度为3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V型引水槽的夹角为10度至6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V型引水槽的夹角为3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引水筋沿所述打水圈的周向均匀分布。 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用于室外侧热交换部的冷凝器散热,包括轴流风扇,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打水圈;所述打水圈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外周。 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其室外侧热交换部包括冷凝器,还包括用于所述冷凝器散热的上述所述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打水圈、散热装置及窗式空调,其中,打水圈设置于轴流风扇的外周,且打水圈的外周面螺旋分布有若干引水筋。该引水筋一端延伸至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外部,另一端终止于打水圈远离冷凝器一侧,与打水圈的外周面形成一个V型引水槽;引水筋上设置有引水面,引水面与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侧面相连接;引水筋的推进力方向与轴流风扇的推进力方向一致。打水圈旋转时,引水筋可抄起打水圈下端的冷凝水,使其沿着V型引水槽流动至引水面最大量的位移至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侧面,进而脱离引水筋,由风叶吹向冷凝器进行冷凝换热。其可有效提高冷凝水利用率,进而解决了冷凝器换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该打水圈,本技术提供的窗式空调包括该散热装置,同理,其均可有效提高冷凝水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打水圈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打水圈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B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窗式空调的室外侧热交换部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水圈11,设置于轴流风扇12的外周,打水圈11的外周面螺旋分布有若干引水筋111。引水筋111的一端延伸至打水圈11靠近冷凝器一侧的外部,另一端终止于打水圈11远离冷凝器一侧。引水筋111与打水圈11的外周面形成一个V型引水槽1112。引水筋111上设置有引水面1111,引水面1111与打水圈11靠近冷凝器一侧的侧面112相连接。引水筋111的推进力方向与轴流风扇12的推进力方向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水圈11设置于轴流风扇12的外周。当打水圈旋转时,螺旋分布的引水筋111的一端延伸至打水圈11靠近冷凝器一侧的外部,其可产生螺旋推进力,且该推进力与轴流风扇12产生的轴向气流方向大体一致。 当打水圈11旋转时,引水筋111随打水圈11转动进入冷凝水中,冷凝水流入V型弓丨水槽1112。在引水筋111随打水圈11离开水面后,引水面1111上沾附的和V型引水槽1112内的冷凝水,在离心力作用下,沿V型引水槽1112流向引水面1111,进而脱离引水筋111,由风叶吹向冷凝器进行冷凝换热。引水面1111与打水圈11靠近冷凝器一侧的侧面112相连接,使得V型引水槽1112中的冷凝水最大量的位移至打水圈11靠近冷凝器一侧的侧面112。该引水筋111可将打水圈下端的冷凝水抄起,且在螺旋的螺旋推进力的作用和轴流风扇12的轴向气流推进力的作用下,使得部分冷凝水打向冷凝器。本技术提供的打水圈11可有效提高冷凝水利用率,进而解决了冷凝器换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打水圈11,其引水筋111可设置为弧形,其相对于打水圈11的轮廓线的倾斜角度α为5-60度(如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轴流风扇12的叶片具有倾斜角度,且该倾斜角度一般为5-60度。如此设置,引水筋111的倾斜角度α与轴流风扇12的叶片的倾斜角度大体一致,打水圈11打起的冷凝水沿引水筋111甩出时,与轴流风扇12的轴向气流方向一致。较佳地,引水筋111相对于打水圈11的轮廓线的倾斜角度α可设置为30度,使得冷凝水可被最大量的甩送至冷凝器,以提高冷凝器热交换效率。 为了进一步增加被甩送至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水圈,设置于轴流风扇的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水圈的外周面螺旋分布有若干引水筋;所述引水筋,一端延伸至所述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外部,另一端终止于所述打水圈远离冷凝器一侧,与所述打水圈的外周面形成一个V型引水槽;所述引水筋上设置有引水面,所述引水面与所述打水圈靠近冷凝器一侧的侧面相连接;所述引水筋的推进力方向与所述轴流风扇的推进力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怀,何炜,杨述华,卢起彪,李孟志,陈章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