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炉炉衬简便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6128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频炉炉衬简便测量装置,包括手柄(1)、内径测量杆(2),所述内径测量杆(2)与手柄(1)丁字形连接,所述内径测量杆(2)长度大于或等于中频炉炉衬允许的最大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中频炉允许的最大炉衬内径制作内径测量杆并与手柄连接成丁字形,当中频炉在倒完冶炼熔融物后,将该内径测量杆伸入中频炉内进行检测炉衬消耗情况,当炉衬尺寸在达到预设定的内径要求时进行中频炉内衬的大修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简便灵活、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及时、有效的测量炉衬的侵蚀程度,为及时调整操作策略并采取有效护炉措施提供了数据指导,能促进中频炉的安全、高效生产并延长中频炉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中频炉炉衬简便测量装置,包括手柄(1)、内径测量杆(2),所述内径测量杆(2)与手柄(1)丁字形连接,所述内径测量杆(2)长度大于或等于中频炉炉衬允许的最大内径。本技术根据中频炉允许的最大炉衬内径制作内径测量杆并与手柄连接成丁字形,当中频炉在倒完冶炼熔融物后,将该内径测量杆伸入中频炉内进行检测炉衬消耗情况,当炉衬尺寸在达到预设定的内径要求时进行中频炉内衬的大修工作。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简便灵活、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及时、有效的测量炉衬的侵蚀程度,为及时调整操作策略并采取有效护炉措施提供了数据指导,能促进中频炉的安全、高效生产并延长中频炉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一种中频炉炉衬简便测量装置
本技术属于冶金检测
,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简便灵活、成本低的中频炉炉衬简便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中频炉的工作层炉衬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被高温金属熔液、气流及炉渣侵蚀产生损耗,而炉衬的侵蚀状况又与中频炉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密切相关,及时监测中频炉生产过程中的炉衬侵蚀状况,准确掌握其厚度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操作策略并采取有效护炉措施,能促进中频炉的安全高效生产并延长使用寿命。因此,及时、准确的炉衬厚度检测,能在炉衬损耗到一定程度后及时修补或停产换炉衬,从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对尚未达到临界工作厚度的则继续使用,从而发挥炉衬的最佳效益。 例如在电解铝的阳极炭块组装生产中,其阳极浇铸的磷生铁都是通过中频炉进行熔炼。在中频炉熔铁过程中,炉内衬不断消耗、变薄。目前国内外对中频炉炉衬厚度测量主要采用Y射线测厚仪、X射线测厚仪、电磁涡流测厚仪、激光测厚仪、电器元件信号测厚仪等几种,但由于这些设备投资大、维护成本高、测量程序繁琐、过程花费时间长、测量环境要求高等因素影响,没有广泛进行推广。也有部分公司采用中频炉漏炉报警装置监测炉壁变薄情况并报警,但也经常出现漏报的情况。因此,为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采用低成本、操作简便灵活、结构简单的中频炉炉衬测量装置对厚度定期进行测量,并通过测量数据来指导中频炉的生产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简便灵活、成本低的中频炉炉衬简便测量装置。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手柄、内径测量杆,所述内径测量杆与手柄丁字形连接,所述内径测量杆长度大于或等于中频炉炉衬允许的最大内径。 本技术根据中频炉所允许的最大炉衬内径并结合炉龄判断炉衬消耗情况,从而制作内径测量杆并与手柄连接成丁字形,当中频炉在倒完冶炼熔融物后,将该内径测量杆伸入中频炉内进行检测炉衬消耗情况,当炉衬尺寸结合炉龄判断炉衬消耗情况达到预定的内径要求时进行中频炉内衬的大修工作,从而有效的规避炉衬使用过薄而引起的中频炉漏炉,提高中频炉的使用安全性,降低使用成本。因此,本技术能够及时、有效的测量炉衬的侵蚀程度,为及时调整操作策略并采取有效护炉措施提供了数据指导,能促进中频炉的安全、高效生产并延长中频炉的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简便灵活、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另一改进结构不意图; 图中:1_手柄,11-旋转滑动支撑部,12-手柄铰接部,13-刻度,2-内径测量杆,21-测杆铰接部,3-推杆,31-推杆铰接部,32-刻度,4-推杆套,41-旋转支撑部,5-支撑杆, 6-水平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手柄1、内径测量杆2,所述内径测量杆2与手柄I 丁字形连接,所述内径测量杆2长度大于或等于中频炉炉衬允许的最大内径。 所述内径测量杆2与手柄I垂直焊接,所述内径测量杆2长度等于中频炉炉衬允许的最大内径。 所述手柄I设置有与内径测量杆2测量状态平行的水平仪6。 如图2和3所示,所述手柄I中空且下端设置有旋转滑动支撑部11,所述手柄I内部设置有推杆3,所述推杆3靠近旋转滑动支撑部11的端部设置有推杆铰接部31且另一端伸出手柄I端部并设置有刻度32,所述内径测量杆2均分为两段且每一段的一端分别与推杆铰接部31铰接,所述内径测量杆2每一段靠近铰接端分别与旋转滑动支撑部11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手柄I下端设置有手柄铰接部12且上端设置有刻度13,所述手柄I套接有推杆套4,所述推杆套4下端对称设置有旋转支撑部41,所述内径测量杆2均分为两段且每一段中部设置有测杆铰接部21并通过端部分别与手柄铰接部12铰接,所述内径测量杆2的每一段通过测杆铰接部21经撑杆5分别与旋转支撑部41连接。 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本技术根据中频炉所允许的最大炉衬内径并结合炉龄判断炉衬消耗情况,从而制作内径测量杆并与手柄连接成丁字形,当中频炉在倒完冶炼熔融物后,将该内径测量杆伸入中频炉内进行检测炉衬消耗情况,当炉衬尺寸结合炉龄判断炉衬消耗情况达到预定的内径要求时进行中频炉内衬的大修工作,从而有效的规避炉衬使用过薄而弓丨起的中频炉漏炉,提高中频炉的使用安全性,降低使用成本。进一步将测量杆与手柄垂直焊接,且内径测量杆长度等于中频炉炉衬允许的最大内径,测量时将内径测量杆伸入中频炉内不同高度位置,能够根据垂直手柄的倾斜程度及时判定不同点炉衬厚度是否达到临界厚度,从而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更进一步在手柄上设置与内径测量杆测量状态平行的水平仪,能够根据内径测量杆长度和水平仪读数换算出测量时的实际炉衬内径值,从而为及时调整操作策略并采取有效护炉措施提供精确的数据指导。另外,将手柄设置为中空且内部设置推杆,并将内径测量杆均分为两段与推杆铰接或旋转连接成反伞状结构,在进入入口较小的中频炉时通过上提推杆,将内径测量杆收拢便于进入,而在测量下推推杆将内径测量杆打开,在推杆伸出手柄部分设有刻度,此刻度可根据内径测量杆长度由推杆的下降量推算出炉衬内径而刻于推杆,从而可方便、快捷的读出炉衬内径数值。另一,也可将内径测量杆设置成伞状,原理与以上反伞状结构类似,在此不在赘述。因此,本技术能够及时、有效的测量炉衬的侵蚀程度,为及时调整操作策略并采取有效护炉措施提供了数据指导,能促进中频炉的安全、高效生产并延长中频炉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简便灵活、成本低的特点。 如图1所示,设计制作手柄I和中频炉内径测量杆2,将内径测量杆2长度设定为中频炉内衬允许的最大内径,然后将手柄I和中频炉内径测量杆2进行对接焊制作成丁字形结构。中频炉在每次倒完铁水后都可以将该测量装置的内径测量杆2伸入中频炉内,根据手柄I的倾斜程度估算炉衬消耗情况,然后做好相应记录,当测量时手柄I能够完全水平时内衬达到预设定的内径要求,此时进行中频炉内衬的大修工作。通过以上测量,从而规避炉衬使用过薄而引起的中频炉漏炉,提高中频炉的使用安全性,降低使用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中频炉炉衬简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I)、内径测量杆(2),所述内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频炉炉衬简便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内径测量杆(2),所述内径测量杆(2)与手柄(1)丁字形连接,所述内径测量杆(2)长度大于或等于中频炉炉衬允许的最大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弟刘国超杨国荣唐卫平岳俊沈立祥史中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铝涌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省铝电解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