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扇形溜槽选矿试验装置,包括摆式给料机(1)、分矿导流装置(2)、扇形溜槽(3)和多产品接矿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式给料机(1)设于分矿导流装置(2)上方,摆式给料机(1)的出料口正对分矿导流装置(2)的进料口,所述分矿导流装置(2)的出料口与扇形溜槽(3)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扇形溜槽(3)的出料口与多产品接矿装置(4)连接;所述分矿导流装置(2)由入料区(21)和混匀区(22)组成,所述混匀区由隔板分成至少五个扇形导向槽(20)。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选矿试验装置具有在研究时用矿量少,操作容易,劳动量少,设备投资少,在实验室中能较容易的进行试验研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扇形溜槽选矿试验装置,包括摆式给料机(1)、分矿导流装置(2)、扇形溜槽(3)和多产品接矿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式给料机(1)设于分矿导流装置(2)上方,摆式给料机(1)的出料口正对分矿导流装置(2)的进料口,所述分矿导流装置(2)的出料口与扇形溜槽(3)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扇形溜槽(3)的出料口与多产品接矿装置(4)连接;所述分矿导流装置(2)由入料区(21)和混匀区(22)组成,所述混匀区由隔板分成至少五个扇形导向槽(20)。使用本技术的选矿试验装置具有在研究时用矿量少,操作容易,劳动量少,设备投资少,在实验室中能较容易的进行试验研究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扇形溜槽选矿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选矿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扇形溜槽选矿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圆锥选矿机具有设备构造简单,造价便宜,易制造,易安装,易操作,易控制,操作人员少,处理量大,基建投资低,省电,省水,生产费用和保养费用较低等优点,特别是圆锥选矿机50?10t /h大处理量的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若在实验室做一个圆锥选矿机的重选试验,所需要处理的矿样量将达到几百吨之多,需要的场地大,参与试验人员众多,劳动强度大,周期长且试验过程不易控制,这使得在圆锥选矿机推广应用前的探索试验或生产操作参数的优化几乎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成为圆锥选矿机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进行选矿试验研究时用矿量少,操作容易,劳动量少,设备投资少,在实验室中能较容易的进行试验研究的扇形溜槽选矿试验 >J-U ρ?α装直。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扇形溜槽选矿试验装置,包括摆式给料机、分矿导流装置、扇形溜槽和多产品接矿装置,所述摆式给料机设于分矿导流装置上方,摆式给料机的出料口正对分矿导流装置的进料口,所述分矿导流装置的出料口与扇形溜槽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扇形溜槽的出料口与多产品接矿装置连接;所述分矿导流装置由入料区和混匀区组成,所述混匀区由隔板分成至少五个扇形导向槽。 本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分矿导流装置和扇形溜槽的入料部分上倾,与水平面呈16?20度的夹角。 本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分矿导流装置和扇形溜槽的入料部分底部均设有能调节坡度的调节螺杆,所述分矿导流装置和扇形溜槽均通过调节螺杆固定在主体支架上。 本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分矿导流装置的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宽度分别为150?200 mm、30(T350 mm,分矿导流装置的长度为70(T800mm。 本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扇形溜槽的长度为120(T1500 mm,入料口宽度为350?400 mm。 本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扇形溜槽的出料口与多产品接矿装置通过螺杆或软管连接。 本技术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扇形溜槽的出料口与多产品接矿装置也通过可移动支架单独连接。 本技术的扇形溜槽3为平底扇形溜槽,长度为1200_,入料口宽度为350_,尖缩比为1/1(Γ?/20,扇形溜槽3的出料口延伸至多产品接矿装置4内,多产品接矿装置4由与扇形溜槽3出料口连接的接料口区41和多产品接料区42组成,多产品接料区42通过隔板7垂直隔成六个接料区,隔板高度自入料处逐步增高,隔板间距40mm,第一块隔板高度为 270mm,后面逐步增高为 285mm、310mm、350mm、400mm 和 470mm。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调节分矿导流装置和扇形溜槽的入料部分底部的调节坡度的调节螺杆来调节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来调整整个试验装置与水平面的坡度,这样可达到调节矿浆的流速,对给矿矿浆进行减缓作用的目的;工作时,通过摆式给料机给矿后,矿浆通过分矿导流装置,分矿导流装置首先对给矿矿浆进行缓冲后进一步将矿浆混匀,经过混匀的矿浆经分矿导流装置的导向槽可均匀将矿浆给到扇形溜槽中,矿浆再通过扇形溜槽的选别作用后的产品由多产品接矿装置接矿分成精矿、中矿和尾矿多个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相比于在扇形溜槽底板上直接设置分流结构,本技术在扇形溜槽前设置分矿导流装置,其入料部分上倾,与水平面呈16?20度的夹角,混匀区分成至少五个扇形导向槽,可对矿浆起到缓冲作用,使得矿浆混合更加均匀,经过混匀的矿浆经扇形导向槽均匀给到扇形溜槽中,可以消除粉矿与水不能充分混合对试验造成的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本技术通过调节扇形溜槽的入料部分底部的能调节坡度的调节螺杆,使得扇形溜槽的入料部分上倾,与水平面呈16?20度的夹角,从而来调节矿浆通过扇形溜槽选别后的多产品流向多产品接矿装置的流速,提高多产品接矿装置的接矿效率。 3.使用本技术的选矿试验装置具有在研究时用矿量少,仅需0.8?lt/h,操作容易,劳动量少,设备投资少,在实验室中能较容易的进行试验研究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扇形溜槽选矿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分矿导流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扇形溜槽主视图; 图4为本技术扇形溜槽俯视图; 图5为本技术多产品接矿装置主视图; 图6为本技术多产品接矿装置俯视图; 图7为本技术多广品接矿装置左视图。 附件标记: 摆式给料机I,分矿导流装置2,扇形溜槽3,多产品接矿装置4,调节螺杆5,主体支架6,隔板7,扇形导向槽20,入料区21,混匀区22,接料口区41,多产品接料区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不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扇形溜槽选矿试验装置,包括摆式给料机1、分矿导流装置2、扇形溜槽3和多产品接矿装置4,摆式给料机I设于分矿导流装置2上方,摆式给料机I的出料口正对分矿导流装置2的进料口,分矿导流装置2的出料口与扇形溜槽3的进料口连接,扇形溜槽3的出料口与多产品接矿装置4通过螺杆连接;分矿导流装置2由入料区21和混匀区22组成,混匀区22由隔板分成五个扇形导向槽20 ;分矿导流装置2和扇形溜槽3的入料部分上倾,与水平面呈16度的夹角;分矿导流装置2和扇形溜槽3的入料部分底部均设有能调节坡度的调节螺杆5,分矿导流装置2和扇形溜槽3均通过调节螺杆5固定在主体支架6上,其中,分矿导流装置2的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宽度分别为150mm、300 mm,分矿导流装置2的长度为700_。 扇形溜槽3为平底扇形溜槽,长度为1200臟,入料口宽度为350臟,尖缩比为1/10,扇形溜槽3的出料口延伸至多产品接矿装置4内,多产品接矿装置4由与扇形溜槽3出料口连接的接料口区41和多产品接料区42组成,多产品接料区42通过隔板7垂直隔成六个接料区,隔板闻度自入料处逐步增闻,隔板间距40mm,第一块隔板闻度为270mm,后面逐步增高为 285mm、310mm、350mm、400mm 和 470mm。 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首先,调节固定在主体支架6上分矿导流装置2和扇形溜槽3的入料部分底部的能调节坡度的调节螺杆5,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扇形溜槽选矿试验装置,包括摆式给料机(1)、分矿导流装置(2)、扇形溜槽(3)和多产品接矿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式给料机(1)设于分矿导流装置(2)上方,摆式给料机(1)的出料口正对分矿导流装置(2)的进料口,所述分矿导流装置(2)的出料口与扇形溜槽(3)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扇形溜槽(3)的出料口与多产品接矿装置(4)连接;所述分矿导流装置(2)由入料区(21)和混匀区(22)组成,所述混匀区由隔板分成至少五个扇形导向槽(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文,余忠保,孙翊洲,黄闰芝,邬清平,杨奕旗,吴其聪,曹霞,邱振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河选矿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