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人员位置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6031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1:00
基于射频识别的人员位置识别系统,由身份识别读取装置、身份识别卡组成;身份识别卡包括RFID标签和天线,则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则为RFID识别系统,由读卡器、天线组成。身份识别读取装置与控制器芯片、射频模块和天线对应的是由电源、射频模块、超声波探测模块、通信模块、天线和存储器组成的装置。射频模块包括射频芯片、滤波匹配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解调调制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基于射频识别的人员位置识别系统,由身份识别读取装置、身份识别卡组成;身份识别卡包括RFID标签和天线,则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则为RFID识别系统,由读卡器、天线组成。身份识别读取装置与控制器芯片、射频模块和天线对应的是由电源、射频模块、超声波探测模块、通信模块、天线和存储器组成的装置。射频模块包括射频芯片、滤波匹配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解调调制电路。【专利说明】 —种基于射频识别的人员位置识别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人员识别系统,尤其是基于射频识别和超声波技术的人员识别系统,用于对特定管理区域进行人员识别和管理。【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智能小区渐渐增多,目前的小区安保措施还是以人员巡查和摄像头记录为主,人员巡查受客观环境影响大,摄像头不能实现人员的跟踪和识别,同时在夜间作用受限。不能实现进出人员的标准化管理和信息记录。部队、政府机关等重点区域对进出人员有着严格的控制,对进入人员的行动路线和位置也有严格的限制,目前采用的登记和配发钥匙措施,安全系数低,正规程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基于射频识别的人员位置识别系统,进一步的、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和超声波技术的人员位置识别系统,可进行双向通信的区域内人员位置识别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基于射频识别的人员位置识别系统,由身份识别读取装置、身份识别卡组成。身份识别卡包括RFID标签(芯片)和天线,则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则为RFID识别系统,由读卡器、天线(Antenna)组成。或者是,身份识别卡包括控制器芯片、射频模块和天线;进一步的,身份识别读取装置与控制器芯片、射频模块和天线对应的是由电源、射频模块、超声波探测模块、通信模块、天线和存储器组成的装置。射频模块包括射频芯片、滤波匹配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解调调制电路。所述的身份识别读取装置通过USB或总线连接上位机,所述的身份识别卡和身份识别读取装置以无线方式实现通信。射频身份识别卡可以采用无源RFID或有源RFID芯片(标签)。进一步的,设有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设有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连接服务器的计算机网络和打印机等其他外部设备。管理中心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和计算机之间通过总线方式连接。管理中心还包括系统管理软件,能够形成数据管理文件和各种报表,同时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详细的身份信息和时间信息。本技术是基于射频识别和超声波技术的人员识别系统,由身份识别读取装置、身份识别卡(和附加的管理中心)组成。身份识别读取装置还包括超声波探测模块,所述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和管理中心通过通信总线连接,所述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和身份识别卡之间为双向无线通信。人员身份识别读取装置配置在人员管理区域,身份识别卡由人员随身携带,当人员出现在配置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区域时,超声波探测器探测到物体并启动射频读写模块,按照电子标签的通讯规范,读取身份识别卡的数据,并将读取到的数据传输到管理中心进行记录管理;若读取不到身份识别卡这将报警信号传输到管理中心。从而实现特定区域的人员管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定位身份卡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定身份卡在某区域的停留时间,当身份卡停留时间超过预设时间会在管理中心报警显示;当超声波探测到物体的存在,当没有身份信息返回时,在管理中心报警显示。有助于区域人员的管控和在发生以外情况时及时、准确的赶到现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身份识别读取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射频模块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身份识别卡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人员识别系统,包括身份识别读取装置、身份识别卡和管理中心,按图示通信连接。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和管理中心采用RS232或RS484等通信手段连接;身份识别读取装置通过超声波探测模块探测物体,启动射频模块与身份识别卡实现双向无线通?目。管理中心设有通信服务器、数据服务器、连接服务器的计算机网络和打印机等其他外部设备。其中,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包括电源、射频模块、超声波探测模块、通信模块、天线和存储器。主控制器实现射频模块的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中断服务程序,超声波探测模块数据发送和接收中断服务程序,FLASH存储器的读写中断服务程序;超声波探测模块和射频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射频模块采用ISM频段。身份识别卡包括控制器、射频模块和天线,识别卡接受身份识别装置发送的能量和数据,并向身份识别装置传输数据。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系统管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数据管理文件和各种报表,同时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详细的身份信息和时间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查询、管理各种信息。出现警情时可以有效、准确的调度人员及时处理发生情况。本技术RFID按应用频率高频(HF)、超高频(UHF),相对应代表性频率分别为: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960MHz。RFID按照能源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标签或被动标签(Passive Tag),可为有源RFID标签或主动标签(Active Tag),以及电池协助的无源RFID标签。无源RFID标签价格很低,但是无需要电池,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远的读写距离,但是需要电池供电。有源标签由于有电池供电和功能较强的微控制器和无线单片机,所以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感器数据监测和数据采集,也可以通过ZigBee、Wi—F1、GPRS/3G等技术实现网状网络,来延伸标签的范围。基于射频识别的人员位置识别系统主要由射频身份识别卡(标签(Tag))、读卡器(Reader)、天线(Antenna)等组成,标签(Tag):由I禹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有源标签还需要电池和传感器等),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读卡器(Reader):也称读写器等,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如果是有源电子标签,读卡器也以同时是一个无线网关,能够将有源标签节点收集的数据,通过低功耗网络,传输到物联网和互联网。标签进入磁场后,射频前端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RFID射频识别控制单元进行有关数据处理。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即射频识别节点的硬件包括:1)USB转串口单元;2)RFID射频识别控制单元;3) RFID读头前端单元;4)和无线射频收发单元。射频前端和标签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USB转串口和射频识别控制单元,USB转串口单元和RFID射频识别控制单元连接。其工作原理为:用户可以通过USB接口把模块与PC机连接,通过USB转串口单元发送命令到射频识别控制单元,同时射频识别控制单元可以通过USB转串口单元把数据传输到PC机上进行数据处理。RFID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射频识别的人员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是由身份识别读取装置、身份识别卡组成;身份识别卡包括RFID标签和天线,则身份识别读取装置则为RFID识别系统,由读卡器、天线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旭薛松薛成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嘉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