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吉平专利>正文

一种容器盖回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897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盖回流机构,包括盖体和设置于所述盖体内的带有可拆卸密封结构的出液口,所述盖体内部设置有回流腔,所述回流腔的腔底部设置有导向回流槽,所述导向回流槽的最低点设置有回液孔,所述回液孔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巧妙、人性化、实用性强、运输方便、可以使残留液体迅速回流到容器中,生产成本低并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盖回流机构,包括盖体和设置于所述盖体内的带有可拆卸密封结构的出液口,所述盖体内部设置有回流腔,所述回流腔的腔底部设置有导向回流槽,所述导向回流槽的最低点设置有回液孔,所述回液孔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件。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人性化、实用性强、运输方便、可以使残留液体迅速回流到容器中,生产成本低并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专利说明】一种容器盖回流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容器盖回流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液体容器如食用油瓶、酱油瓶、饮料瓶等上的瓶盖一般只有一个出液口,在向外倾倒液体后,挂在出液口的残液顺着瓶口外壁往下流,导致瓶身、容器外壁到处是残液,时间一长,污染一大片,再加上液体容易粘尘,导致液体容器在反复使用过程中,瓶口让人产生不愉快感,让使用者很是烦心。虽然现有技术针对这一弊端做了研究和改进,例如CN102633044B中公开的,在瓶盖盖体上端增加了一个槽来收集残液,但只是一个盲槽,时间一久,残留的液体多了,还会粘上空气中的各种灰尘,当再次倾倒时残液就和各种污染物与液体混合流出来,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技术如CN202935722U和CN102530370A中公开了一种瓶盖,在出液口周边设置有斜坡或设置凹槽,在凹槽底部设置回流通孔,使液体回流,这种结构虽然可以使液体回流,但它只是用一个斜坡或用平底做回流腔,没有导向性或导向性不强,没有将液体集中回收而后迅速回流,时间长了液体在回流过程会产生滞留或者干燥现象,液体凝结在回流途中从而阻挡后续液体的回流通道,依旧容易出现粘尘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人性化、实用性强、使用方便、运输方便、可以使残留液体迅速回流的容器盖回流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容器盖回流机构,包括盖体和设置于所述盖体内的出液口,所述盖体内部设置有带有可拆卸密封结构的回流腔,所述回流腔的腔底部设置有导向回流槽,所述导向回流槽的最低点设置有回液孔,所述回液孔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腔为漏斗形回流腔,所述导向回流槽为漏斗形导向回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回液孔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密封柱。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件为空心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底部边缘与回液孔的周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柱为空心锥柱型。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柱与所述导向回流槽为注塑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密封膜。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密封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技术底部设置有导向回流槽的回流腔,可以形成多坡度迅速回流,使残留液更容易在短时间内集中到导向回流槽中,并延导向回流槽最低部的回液孔回流到容器中,保证了容器盖体的干净。用于封闭回流孔的密封件可以保证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溶液不从回流孔中流出,保证运输中产品的质量。 本技术的回流机构,涉及二级回流,即回流腔为第一级回流机构,导向回流槽为第二级回流机构,二级回流机构对于回流液体都具有极好的导向性,出液口和导向回流槽设置在回流腔的腔底部,倾倒液体时形成导向回流槽在后出液口在前的位置关系,方便液体倾倒和回流。 本技术的回流腔和导向回流槽均为漏斗形,进一步保证回流液体的导向性。 本技术的出液口的高度高于回流孔的高度,可以形成出液口高在前,回液孔底在后,结构紧凑,回流效率高。 本技术的密封件可以为密封柱,密封柱和回液孔为注塑一体成型技术所制成的,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密封柱可以为实心,也可以为空心,当为空心密封柱时,更经济,开启时更方便。此时将空心密封柱设置成空心锥柱型时,底部边缘与回液孔周边连接,可以保证拆卸的方便,不需要用格外工具,即可徒手打开。方便使用者使用,并更有利于进一步节省原料。 本技术的密封件可以为密封膜,当使用者使用时,撕下或者刺穿密封膜即可。 本技术的密封件可以为密封盖,打开密封盖即可开启回液孔。 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以使残留液体迅速回流到容器中。并具备在运输中或销售过程中,液体不外流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拆除密封柱后的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拆除密封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应用状态图; 在附图中:1盖体、2出液口、3回流腔、4导向回流槽、5回液孔、6密封柱、1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1-4所示,一种容器盖回流机构,包括盖体I和设置于所述盖体I内的出液口 2,所述盖体I内部设置有漏斗形的回流腔3,所述回流腔3腔底部设置有漏斗形导向回流槽4,所述导向回流槽4的最低点设置有回液孔5,出液口 2的所在位置高于回液孔5的位置,所述回液孔5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柱6,所述的密封柱6为空心锥柱型,所述密封柱6的底部边缘与回液孔5的周边连接,该密封柱和回液孔的连接为注塑一体成型的,结构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容器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如附图5所示,一种包含有本专利技术回流机构的容器盖,其包括设置有出液口 2的盖体1、设置于盖体I内的回流腔3以及与所述盖体I上铰链有上盖10 (当然上盖可以通过扣合或螺旋配合以及其他连接方式设置在盖体I上,不一定必须为铰链),所述回流腔3腔底部设置有漏斗形导向回流槽4,所述导向回流槽4的最低点设置有回液孔5,出液口 2的所在位置高于回液孔5的位置,所述回液孔5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柱6。本容器盖所有部件之间为注塑一体成型。本技术在回液孔5的下端内可以加装单向阀,加装单向阀后可以协同起到残液回流快和单向密封的作用。 在初次使用时打开上盖,将带有密封结构的出液口 2打开,然后将密封柱6来回拨动,使密封柱6的底部边缘与回液孔5周边的连接断开,取下密封柱6,使回流孔5打开。当出液口 2倾倒完液体后,少量残液体顺着出液口外壁回流到回流腔3中,由于回流腔的为漏斗形,液体很快向下集中回流进入导向回流槽4,导向回流槽4对液体进行汇聚后,由于导向回流槽4底部也是漏斗形,液体通过回液孔5迅速流入到容器中。这样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残液的回流,避免残液外挂或回流不畅导致的盖体污染和污浊。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述的回流腔为起回流作用的腔体,具体结构为在盖体内形成的有坡度的槽状结构。导向回流槽是在回流腔底部下挖形成的比回流腔更深的槽状结构。 带有可拆卸密封结构的出液口为现有技术,常见的结构为带有拉环密封片的出液口,也可以为旋盖型的出液口,市场上和现有技术中瓶口的封挡结构均适用于本专利技术中出液口。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的密封柱可以被替代功能类似的密封件替代,例如密封膜和密封盖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专利技术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盖回流机构,包括盖体(1)和设置于所述盖体(1)内的带有可拆卸密封结构的出液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内部设置有回流腔(3),所述回流腔(3)的腔底部设置导向回流槽(4),所述导向回流槽(4)的最低点设置有回液孔(5),所述回液孔(5)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吉平曹登禄
申请(专利权)人:郑吉平曹登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