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006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散热器、中冷器和风扇总成。散热器与中冷器通过整体框架并排连接为一体。风扇总成通过护风罩总成与整体框架固定相连。散热器上方设有进水口,下方设有出水口。散热器侧面上设有若干水道,且相邻水道之间设有散热器波带。水道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通。中冷器上方设有进气口,下方设有出气口。中冷器侧面上设有若干气道,且相邻气道之间设有中冷器波带。气道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气口、出气口相通。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占用较少的安装空间、提高了整车空间利用率,还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降低了整车的油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
本技术涉及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
技术介绍
客车冷却系统是客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正常运行。现有的客车发动机冷却模块,不仅在整车上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重量大、装配效率低,还具有较大的风阻系数,以致使客车发动机的冷却效率低、整车的油耗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该冷却模块总成不仅占用较少的安装空间、提高了整车空间利用率,还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降低了整车的油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散热器、中冷器和风扇总成。所述的散热器与中冷器通过整体框架并排连接为一体。所述的风扇总成通过护风罩总成与整体框架固定相连。 具体地说,所述的散热器上方设有进水口,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的散热器侧面上设有若干水道,且相邻水道之间设有散热器波带。所述的水道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通。所述的中冷器上方设有进气口,下方设有出气口。所述的中冷器侧面上设有若干气道,且相邻气道之间设有中冷器波带。所述的气道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气口、出气口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护风罩总成固定设置在整体框架上,所述的风扇总成通过四爪支架固定设置在护风罩总成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器波带上设有第一导流口,所述的中冷器波带上设有第二导流口,所述的第一导流口和第二导流口均为冲压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道倾斜方向与舱门进风流向相同,且水道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度。所述的气道倾斜方向与舱门进风流向相同,且气道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道及散热器波带均采用铜质材料;所述的气道及中冷器波带均采用铝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器进水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器波带和中冷器波带的波长取值均为2.5^3.5_。 本技术的优点: (1)通过将散热器与中冷器并排连接为一体,在客车上呈左右方向设置,能够简化管路连接及安装程序,使整车布置更加简单快捷。 (2)通过在散热器侧面上设置水道,在中冷器侧面上设置气道,并使水道与气道的倾斜方向与舱门进风流向相同;这样能够加快进风量,提高该冷却模块总成的冷却效率。 (3)通过在相邻水道之间散热器波带,在相邻气道之间设置中冷器波带,并在散热器波带上冲压出第一导流口,在中冷器波带上冲压出第二导流口,能够增加散热面积,使冷风与该冷却模块总成的接触时间更长,散热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技术不仅占用较少的安装空间、提高了整车空间利用率,还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降低了整车的油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散热器与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散热器波带或中冷器波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散热器波带或中冷器波带的俯视图。 其中: 1、散热器,2、中冷器,3、护风罩总成,4、风扇总成,5、四爪支架,6、进气口,7、出气口,8、进水口,9、出水口,10、缓冲块,11、整体框架,12、水道,13、散热器波带,14、气道,15、 中冷器波带,16、第一导流口,17、第二导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不的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散热器1、中冷器2和风扇总成4。所述的散热器1与中冷器2通过整体框架11并排连接为一体。所述的风扇总成4通过护风罩总成3与整体框架11固定相连。散热器1的水路与发动机的水路相连通,中冷器2的气路与发动机的气路相连通。通过将散热器与中冷器并排连接为一体,在客车上呈左右方向设置,能够简化管路连接及安装程序,使整车布置更加简单快捷。 具体地说,所述的散热器1上方设有进水口 8,下方设有出水口 9。所述的散热器1侧面上设有若干水道12,且相邻水道12之间设有散热器波带13。所述的水道12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水口 8、出水口 9相通。所述的中冷器2上方设有进气口 6,下方设有出气口 7。所述的中冷器2侧面上设有若干气道14,且相邻气道14之间设有中冷器波带15。所述的气道14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气口 6、出气口 7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护风罩总成3固定设置在整体框架11上,所述的风扇总成4通过四爪支架5固定设置在护风罩总成3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器波带13上设有第一导流口 16,所述的中冷器波带15上设有第二导流口 17,所述的第一导流口 16和第二导流口 17均为冲压成型。通过在相邻水道之间散热器波带,在相邻气道之间设置中冷器波带,并在散热器波带上冲压出第一导流口,在中冷器波带上冲压出第二导流口,能够增加散热面积,使冷风与该冷却模块总成的接触时间更长,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道12的倾斜方向与舱门进风流向相同,且水道12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度。所述的气道14的倾斜方向与舱门进风流向相同,且气道14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度。通过在散热器侧面上设置水道,在中冷器侧面上设置气道,并使水道与气道的倾斜方向与舱门进风流向相同;这样能够加快进风量,提高该冷却模块总成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道12及散热器波带14均采用铜质材料;所述的气道14及中冷器波带15均采用铝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器的进水口 8处设有温度传感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器波带13和中冷器波带15的波长取值均为2.5^3.5_。优选的,所述的散热器波带13和中冷器波带15的波长取值均为3_。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中冷器(2)和风扇总成(4);所述的散热器(1)与中冷器(2)通过整体框架(11)并排连接为一体;所述的风扇总成(4)通过护风罩总成(3)与整体框架(11)固定相连;所述的散热器(1)上方设有进水口(8),下方设有出水口(9);所述的散热器(1)侧面上设有若干水道(12),且相邻水道(12)之间设有散热器波带(13);所述的水道(12)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水口(8)、出水口(9)相通;所述的中冷器(2)上方设有进气口(6),下方设有出气口(7);所述的中冷器(2)侧面上设有若干气道(14),且相邻气道(14)之间设有中冷器波带(15);所述的气道(14)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气口(6)、出气口(7)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I)、中冷器(2)和风扇总成(4); 所述的散热器(I)与中冷器(2)通过整体框架(11)并排连接为一体;所述的风扇总成(4)通过护风罩总成(3)与整体框架(11)固定相连; 所述的散热器(I)上方设有进水口(8),下方设有出水口(9);所述的散热器(I)侧面上设有若干水道(12),且相邻水道(12)之间设有散热器波带(13);所述的水道(12)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水口(8)、出水口(9)相通; 所述的中冷器(2 )上方设有进气口( 6 ),下方设有出气口( 7 );所述的中冷器(2 )侧面上设有若干气道(14),且相邻气道(14)之间设有中冷器波带(15);所述的气道(14)上下两端分别与进气口(6)、出气口(7)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风罩总成(3)固定设置在整体框架(11)上,所述的风扇总成(4)通过四爪支架(5)固定设置在护风罩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叶明付朋王黎明孟龙灿倪良春季敏李敏熊成林史小红胡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