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系统以及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4960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带系统以及车,该系统包括安全带(2)、锁扣(3)、收卷器(5)和固定件(6);座位的一侧的内车壁上自上而下有第一轨道(8)和第二轨道(9),第一轨道在车门上方的侧壁上,第二轨道在车门的内侧壁上;锁扣在座位的另一侧;安全带一端连接固定件,另一端穿过锁扣连接收卷器;固定件和收卷器均与驱动装置连接;在驱动装置位于开启状态下,收卷器自第一轨道始端(A)运动至第一轨道末端(B),固定件自第二轨道始端(C)运动至第二轨道末端(D);在驱动装置位于关闭状态下,收卷器自第一轨道末端(B)运动至第一轨道始端(A),固定件自第二轨道末端(D)运动至第二轨道始端(C)。该安全带系统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带系统以及车,该系统包括安全带(2)、锁扣(3)、收卷器(5)和固定件(6);座位的一侧的内车壁上自上而下有第一轨道(8)和第二轨道(9),第一轨道在车门上方的侧壁上,第二轨道在车门的内侧壁上;锁扣在座位的另一侧;安全带一端连接固定件,另一端穿过锁扣连接收卷器;固定件和收卷器均与驱动装置连接;在驱动装置位于开启状态下,收卷器自第一轨道始端(A)运动至第一轨道末端(B),固定件自第二轨道始端(C)运动至第二轨道末端(D);在驱动装置位于关闭状态下,收卷器自第一轨道末端(B)运动至第一轨道始端(A),固定件自第二轨道末端(D)运动至第二轨道始端(C)。该安全带系统操作方便。【专利说明】安全带系统以及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护装备,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带系统以及具有该安全带系统的车。
技术介绍
安全带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车载人员最有效的防护装置,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的受伤率和死亡率。 现有的安全带系统如图1所示,由固定件、导向板、安全带、收卷器、锁扣、插板等部件组成,导向板安装于车辆的顶部的内壁上,插板设置于座位的一个侧边上,固定件位于座位的后下方的车内壁上,安全带的一端连接于固定件上,另一端依次通过贯穿锁扣和导向板连接于收卷器,锁扣可在安全带上自由滑动同时与插板相配合,这样只要上车后,将锁扣嵌插至插板内,安全带便能够紧贴车载人员的腰部、胸部以及肩部从而起到保护驾驶人员的作用。但是,这样安全带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系统以及具有该安全带系统的车,该安全带系统能够操作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带系统,该安全带系统包括安全带、锁扣、收卷器和固定件;座位的一侧的内车壁上自上而下分别设有用于收卷器往返运动的第一轨道和用于固定件往返运动的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位于车门上方的侧壁上,第二轨道位于车门的内侧壁上;锁扣固定于座位的另一侧;安全带一端连接于固定件,另一端穿过锁扣连接于收卷器;固定件和收卷器均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其中,在驱动装置位于开启状态下,收卷器自第一轨道始端运动至第一轨道末端,固定件自第二轨道始端运动至第二轨道末端;在驱动装置位于关闭状态下,收卷器自第一轨道末端运动至第一轨道始端,固定件自第二轨道末端运动至第二轨道始端。 优选地,驱动装置为液压泵。 优选地,驱动装置串联有车门感应器;车门感应器被配置成采集车门开关信号,以及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成根据开关信号而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车门感应器位于车门内侧,且车门感应器能够与车身相接触。 优选地,车门感应器为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车门感应器和驱动装置之间还串联有延时电路,感应器采集的车门关闭或打开信号经延时电路延时后传送至驱动装置。 优选地,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5s_10s。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该车包括上述的安全带系统。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带系统可以在车载人员坐上座位后,启动驱动装置使得收卷器自第一轨道始端运动至第一轨道末端,固定件自第二轨道始端运动至第二轨道末端,这样安全带便能够自动的紧贴驾驶人员的腰部和肩部,从而起到保护驾驶人员的功效。同理,在驾驶人员需要下车的情况下,只需将驱动装置调至关闭状态以使得收卷器自第一轨道末端运动至第一轨道始端,固定件自第二轨道末端运动至第二轨道始端,这样安全带便脱离车载人员的身体,从而便于车载人员离开座位下车。该安全带系统能够智能的给车载人员系上和卸下安全带,极大地减少了系上和卸下安全带的时间。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安全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提供的安全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向板2、安全带 3、锁扣4、插板 5、收卷器6、固定件 7、连接件8、第一轨道 9、第二轨道 A、第一轨道始端 B、第一轨道末端C、第二轨道始端 D、第二轨道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和“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带系统,如图2所示,该安全带系统包括安全带2、锁扣3、收卷器5和固定件6 ;座位的一侧的内车壁上自上而下分别设有用于收卷器5往返运动的第一轨道8和用于固定件6往返运动的第二轨道9,第一轨道8位于车门上方的侧壁上,第二轨道9位于车门的内侧壁上;锁扣3固定于座位的另一侧;安全带2 —端连接于固定件6,另一端穿过锁扣3连接于收卷器5 ;固定件6和收卷器5均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其中,在驱动装置位于开启状态下,收卷器5自第一轨道始端A运动至第一轨道末端B,固定件6自第二轨道始端C运动至第二轨道末端D ;在驱动装置位于关闭状态下,收卷器5自第一轨道末端B运动至第一轨道始端A,固定件6自第二轨道末端D运动至第二轨道始端C。 现有安全带系统如图1所示,由固定件6、导向板1、安全带2、收卷器5、锁扣3、插板4等部件组成,导向板I安装于车辆的顶部的内壁上,插板4设置于座位的一个侧边上,固定件6位于座位的后下方的车内壁上,安全带2的一端连接于固定件6上,另一端依次通过贯穿锁扣3和导向板6连接于收卷器5,锁扣3可在安全带2上自由滑动同时与插板4相配合,车载人员上车后,需将锁扣3嵌插至插板4内,安全带便能够紧贴车载人员的腰部、胸部以及肩部从而起到保护驾驶人员的作用。现有的安全带系统操作繁琐,而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带系统在车载人员坐上座位后,只需启动驱动装置使其位于开启状态,那样安全带便能够紧贴车载人员以起到保护车载人员安全的作用;在车载人员需要下车的情况下,只需将驱动装置调至关闭状态下,那样安全带便能够从车载人员身上脱离,从而便于车载人员下车。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系统,从安全性能以及驱动的速率上考虑,优选地,驱动装置为液压栗。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避免车载人员上车后忘记系安全带的风险,该安全带系统采用感应的方式实现自动的给车载人员系上安全带。其中感应驱动具有多种实现方式,优选地,驱动装置串联有车门感应器;车门感应器被配置成采集车门开关信号,以及驱动装置被配置成根据开关信号而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这样在车门关闭后,安全带便能够自动地系在车载人员的身上,同理,在车门打开后安全带自动的脱离安全人员的身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门感应器可以安装在车门上,也可以安装在车身上,为了使得车门感应器能够更加便捷地对驱动装置传输信号,优选地,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系统包括安全带(2)、锁扣(3)、收卷器(5)和固定件(6);座位的一侧的内车壁上自上而下分别设有用于收卷器(5)往返运动的第一轨道(8)和用于固定件(6)往返运动的第二轨道(9),所述第一轨道(8)位于车门上方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轨道(9)位于所述车门的内侧壁上;所述锁扣(3)固定于所述座位的另一侧;所述安全带(2)一端连接于固定件(6),另一端穿过所述锁扣(3)连接于所述收卷器(5);所述固定件(6)和收卷器(5)均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其中,在所述驱动装置位于开启状态下,所述收卷器(5)自第一轨道始端(A)运动至第一轨道末端(B),所述固定件(6)自第二轨道始端(C)运动至第二轨道末端(D);在所述驱动装置位于关闭状态下,所述收卷器(5)自第一轨道末端(B)运动至第一轨道始端(A),所述固定件(6)自第二轨道末端(D)运动至第二轨道始端(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书香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