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639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7:14
热交换器(23)中形成有多个主热交换部(51a-51c)和多个辅助热交换部(52a-52c)。第一总集合管(60)中形成有与所有主热交换部(51a-51c)的扁平管(33)连通的上侧空间(61)。各辅助热交换部(52a-52c)与相对应的主热交换部(51a-51c)串联连接。相对应的主热交换部(51a-51c)和辅助热交换部(52a-52c)的扁平管(33)的根数比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主热交换部(51a)的根数比最小。因此,会促进在进行除霜动作时液态制冷剂从第一主热交换部(51a)下部排出,除霜所需要的时间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多根扁平管和一对总集合管、连接在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中,让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包括多根扁平管和一对总集合管的热交换器已为众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这种热交换器。具体而言,在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热交换器中,在热交换器的左端和右端各立着设置有一根总集合管,从第一总集合管到第二总集合管设置有多根扁平管。而且,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热交换器让在扁平管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和在扁平管外部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这种热交换器连接在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中,起蒸发器或冷凝器之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5-0032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1055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起蒸发器之作用的热交换器存在空气中的水分变成霜而附着在该热交换器上的情况。附着在热交换器上的霜妨碍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因此,热交换器进行利用高压气态制冷剂让附着在那里的霜融解的除霜动作。此时,某些热交换器所具有的构造有可能导致出现为除去附着在热交换器上的所有的霜而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问题。这里,参照图18对该问题做说明。图18所示的热交换器900包括很多扁平管、与各扁平管连接的一根总集合管903、906以及翅片。此外,图18中省略图示扁平管和翅片。热交换器900被划分成三个主热交换部901a-901c和三个辅助热交换部902a-902c。在第一总集合管903中,形成有各主热交换部901a-901c的扁平管连通的上侧连通空间904和各辅助热交换部902a-902c的扁平管连通的下侧连通空间905。第二总集合管906中形成有与各主热交换部901a-901c相对应的三个主要部分空间907a、907b、907c、和与各辅助热交换部902a-902c相对应的三个辅助部分空间908a、908b、908c。在该热交换器900中,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与第三辅助热交换部902c串联连接,第二主热交换部901b与第二辅助热交换部902b串联连接,第三主热交换部901c与第一辅助热交换部902a串联连接。在热交换器900起蒸发器之作用的情况下,流入第一总集合管903的下侧连通空间905的制冷剂在依次通过辅助热交换部902a-902c和主热交换部901a-901c的那段时间内从空气中吸热而蒸发,之后流入第一总集合管903的上侧连通空间904。在热交换器900起蒸发器之作用的那段时间内,会出现霜附着在热交换器900的表面上的情况。如图18(a)所示,因为在霜附着在大致整个热交换器900上的状态下,制冷剂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非常少,所以呈现出一种热交换器900的大部分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状态。除霜动作一开始,从压缩机喷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就会流入第一总集合管903的上侧连通空间904。从上侧连通空间904流入主热交换部901a-901c的扁平管的气态制冷剂对霜放热而冷凝。附着在热交换器900上的霜被气态制冷剂加热而融解。在热交换器900中流动的气态制冷剂,在霜已经融解的部分几乎不冷凝,当到达还残留有霜的部分时则放热而冷凝。因此,在进行除霜动作的热交换器900中,存在液态制冷剂的部分和霜尚未融解完的部分大致一致。此外,图18中的带点部分表示存在液态制冷剂的区域。如图18(b)-图18(e)所示,在正进行除霜动作的热交换器900的各主热交换部901a-901c,存在气态制冷剂的区域(即霜已融解的区域)从第一总集合管903朝着第二总集合管906之间扩大下去。此时,如图18(b)、图18(c)所示,就是在成为一种仅有气态制冷剂存在于第一总集合管903的上侧连通空间904的上部之状态的那一时刻,也会有液态制冷剂残留于其底部。因此,位于靠上位置处的第二主热交换部901b和第三主热交换部901c中,已成为一种气态制冷剂流入所有扁平管的状态。与此相对,位于最下方的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气态制冷剂只流入位于靠上位置处的扁平管内,位于靠下位置处的扁平管处于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状态不变。因此,与第二主热交换部901b、第三主热交换部901c相比,在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除霜进行得很慢。如图18(d)所示,当成为第二主热交换部901b和第三主热交换部901c几乎不存在液态制冷剂的状态以后,引入上侧连通空间904的气态制冷剂的大部分则流入第二主热交换部901b和第三主热交换部901c,流入还残留有很多液态制冷剂的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的气态制冷剂的流量减少。因此,流入上侧连通空间904的气态制冷剂推着存在于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下部(即位于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的靠下端位置处的扁平管)的液态制冷剂流动的力就变弱,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内的除霜进行得更慢。即使这样,如果第二总集合管906的第一主要部分空间907a内的液态制冷剂的量逐渐减少,第一总集合管903的上侧连通空间904内的液态制冷剂的量也会随之逐渐减少,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中气态制冷剂流动的部分逐渐扩大下去。但是,如图18(e)所示,当成为液态制冷剂被从第二总集合管906的第一主要部分空间907a完全排出的状态以后,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中,几乎所有的气态制冷剂都会流入霜已融解的靠上位置处的扁平管内,仅有极少的气态制冷剂会流入残留有液态制冷剂的最下级的扁平管内。因此,推着残留在最下级的扁平管内的液态制冷剂朝第二总集合管906一侧流动的力非常弱。其结果是,如图18(f)所示,即使成为在第三辅助热交换部902c除霜已结束的状态,还会是一种液态制冷剂残留在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的最下方的扁平管内的状态,该部分的霜未融解。当然,如果充分地加长除霜动作的持续时间(例如15分以上),能够让第一主热交换部901a下端部的霜融解,但是不能在除霜动作上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因此,到目前为止没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除霜这样的可能性是有的。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缩短包括扁平管和总集合管的热交换器除霜所需要的时间。-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以一种热交换器为对象。其包括多根扁平管33、连接有各扁平管33的一端的第一总集合管60、连接有各扁平管33的另一端的第二总集合管70以及与上述扁平管33接合的多个翅片36,该热交换器设置在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中让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第一总集合管60和上述第二总集合管70呈竖立状态。由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多根扁平管(33)、连接有各扁平管(33)的一端的第一总集合管(60)、连接有各扁平管(33)的另一端的第二总集合管(70)以及与上述扁平管(33)接合的多个翅片(36),该热交换器设置在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中让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总集合管(60)和上述第二总集合管(70)呈竖立状态,由相邻的多根扁平管(33)构成的热交换部(51a‑51c)数量为多个,上下排列,在上述第一总集合管(60)中形成有与所有上述热交换部(51a‑51c)的上述扁平管(33)连通的一个连通空间(61),在上述第二总集合管(70)中形成有部分空间(71a‑71c),该部分空间(71a‑71c)与各上述热交换部(51a‑51c)相对应,各设置一个,该部分空间(71a‑71c)与相对应的上述热交换部(51a‑51c)的上述扁平管(33)连通,该热交换器包括排出促进机构(100),在进行为让附着在上述翅片(36)上的霜融解而将高压气态制冷剂从上述连通空间(61)引向上述扁平管(33)的除霜动作时,排出促进机构(100)促进液态制冷剂从位于最下方的上述热交换部(51a)的下部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4.27 JP 2012-1031701.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多根扁平管(33)、连接有各扁平管(33)的一端的第一总集
合管(60)、连接有各扁平管(33)的另一端的第二总集合管(70)以及与上述扁平管(33)接
合的多个翅片(36),该热交换器设置在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中让制冷剂和
空气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总集合管(60)和上述第二总集合管(70)呈竖立状态,
由相邻的多根扁平管(33)构成的热交换部(51a-51c)数量为多个,上下排列,
在上述第一总集合管(60)中形成有与所有上述热交换部(51a-51c)的上述扁平管
(33)连通的一个连通空间(61),
在上述第二总集合管(70)中形成有部分空间(71a-71c),该部分空间(71a-71c)与各
上述热交换部(51a-51c)相对应,各设置一个,该部分空间(71a-71c)与相对应的上述热
交换部(51a-51c)的上述扁平管(33)连通,
该热交换器包括排出促进机构(100),在进行为让附着在上述翅片(36)上的霜融解
而将高压气态制冷剂从上述连通空间(61)引向上述扁平管(33)的除霜动作时,排出促
进机构(100)促进液态制冷剂从位于最下方的上述热交换部(51a)的下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与各上述热交换部(51a-51c)相对应,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藤正宪织谷好男上总拓也菊池芳正吉冈俊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