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4510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5:08
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属于计量实验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大型恒温恒湿系统价格昂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加热器、风扇、加湿器、温度显示器和湿度显示器;控制器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采集实验室的温度信号;湿度传感器采集实验室的湿度信号;温度显示器用于显示温度值;温度控制单元的加热指令输出端与加热器的加热指令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的降温指令输出端与风扇的降温指令输入端相连;湿度显示器用于显示湿度值;湿度控制单元的加湿指令输出端与加湿器的加湿指令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的降湿指令输出端与风扇的降湿指令输入端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属于计量实验领域。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以20℃作为参考标准温度,至今未变,在计量领域进行实验或检定时,对工作环境的温度要求都定为20℃±X℃,这已成为计量行业的制度,一般检测间及试验间的温度要求在20℃±5℃,线值计量标准间要求为20℃±2℃,电工与无线电专业的标准间入线值计量的计量检测仪器间为20℃±3℃,实验室内的相对温度要求保持在50~70%,若实验室的温湿度超过规定范围,则会影响其检测结果。现有恒温恒湿系统大多采用大型制冷、制热、加湿系统,系统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普通的实验室采用这种大型系统会有很大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大型恒温恒湿系统价格昂贵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本技术所述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加热器、风扇、加湿器、温度显示器和湿度显示器;控制器包括温度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单元的温度信号输入端相连;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号输出端与湿度控制单元的湿度信号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的温度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显示器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的加热指令输出端与加热器的加热指令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的降温指令输出端与风扇的降温指令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的湿度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湿度显示器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的加湿指令输出端与加湿器的加湿指令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的降湿指令输出端与风扇的降湿指令输入端相连。本技术的优点:将计量领域的实验室按等级分类,对精度要求的高等级实验室采用大型恒温恒湿系统,对精度要求不高的低等级实验室采用本技术的简易装置,这样就大幅度的降低的实验室的经济负担,本技术所述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控温、控湿的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小型实验室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它包括温度传感器1、湿度传感器2、控制器3、加热器6、风扇7、加湿器8、温度显示器4和湿度显示器5;控制器3包括温度控制单元3-1和湿度控制单元3-2;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单元3-1的温度信号输入端相连;湿度传感器2的湿度信号输出端与湿度控制单元3-2的湿度信号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3-1的温度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显示器4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3-1的加热指令输出端与加热器6的加热指令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3-1的降温指令输出端与风扇的降温指令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3-2的湿度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湿度显示器5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3-2的加湿指令输出端与加湿器8的加湿指令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3-2的降湿指令输出端与风扇7的降湿指令输入端相连。温度传感器1采用DB1620温度传感器来实现,湿度传感器2采用IH3605湿度传感器来实现,温度显示器4和湿度显示器5均采用LCD表头来实现;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VD1、二极管VD2、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NPN三极管VT1、NPN三极管VT2、中间继电器K1和中间继电器K2;+5V直流电源同时连接DB1620温度传感器的1脚、温度LCD表头的正极供电端子、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VD1的阴极、中间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VD2的阴极和中间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DB1620温度传感器的7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NPN三极管VT1的基极,NPN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二极管VD1的阳极和中间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DB1620温度传感器的6脚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NPN三极管VT2的基极,NPN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二极管VD2的阳极和中间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DB1620温度传感器的2脚同时连接3脚、4脚、温度LCD表头的负极供电端子、NPN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NPN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并接地;所述湿度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滑动变阻器Rp1、滑动变阻器Rp2、电容C1、二极管VD3、二极管VD4、发光二极管LED3、发光二极管LED4、NPN三极管VT3、NPN三极管VT4、比较器A1、比较器A2、中间继电器K4和中间继电器K3;+5V直流电源同时连接IH3605湿度传感器的3脚、湿度LCD表头的正极供电端子、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二极管VD3的阴极、中间继电器K4线圈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VD4的阴极和中间继电器K3线圈的一端;IH3605湿度传感器的2脚同时连接湿度LCD表头的负极供电端子、电容C1的一端、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和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2的一个固定端,滑动变阻器Rp2的活动端连接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比较器A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NPN三极管VT4的基极,NPN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同时连接发光二极管LED4的阴极、二极管VD4的阳极和中间继电器K3线圈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4的阳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个固定端,滑动变阻器Rp1的活动端连接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A2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NPN三极管VT3的基极,NPN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同时连接发光二极管LED3的阴极、二极管VD3的阳极和中间继电器K4线圈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3的阳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IH3605湿度传感器的1脚同时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NPN三极管VT3的发射极和NPN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并接地;220V交流电源的一端同时连接加热器6的一个供电端子、风扇7的一个供电端子和加湿器8的一个供电端子;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温度传感器(1)、湿度传感器(2)、控制器(3)、加热器(6)、风扇(7)、加湿器(8)、温度显示器(4)和湿度显示器(5);控制器(3)包括温度控制单元(3‑1)和湿度控制单元(3‑2);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单元(3‑1)的温度信号输入端相连;湿度传感器(2)的湿度信号输出端与湿度控制单元(3‑2)的湿度信号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3‑1)的温度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显示器(4)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3‑1)的加热指令输出端与加热器(6)的加热指令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单元(3‑1)的降温指令输出端与风扇的降温指令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3‑2)的湿度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湿度显示器(5)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3‑2)的加湿指令输出端与加湿器(8)的加湿指令输入端相连;湿度控制单元(3‑2)的降湿指令输出端与风扇(7)的降湿指令输入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温度传感器(1)、湿
度传感器(2)、控制器(3)、加热器(6)、风扇(7)、加湿器(8)、温度显示器(4)
和湿度显示器(5);控制器(3)包括温度控制单元(3-1)和湿度控制单元(3-2);温度
传感器(1)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控制单元(3-1)的温度信号输入端相连;湿度传感
器(2)的湿度信号输出端与湿度控制单元(3-2)的湿度信号输入端相连;
温度控制单元(3-1)的温度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显示器(4)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
连;温度控制单元(3-1)的加热指令输出端与加热器(6)的加热指令输入端相连;温度
控制单元(3-1)的降温指令输出端与风扇的降温指令输入端相连;
湿度控制单元(3-2)的湿度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湿度显示器(5)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
连;湿度控制单元(3-2)的加湿指令输出端与加湿器(8)的加湿指令输入端相连;湿度
控制单元(3-2)的降湿指令输出端与风扇(7)的降湿指令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恒温恒湿试验室的温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
器(1)采用DB1620温度传感器来实现,湿度传感器(2)采用IH3605湿度传感器来实现,
温度显示器(4)和湿度显示器(5)均采用LCD表头来实现;
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VD1、二极管
VD2、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NPN三极管VT1、NPN三极管VT2、中间
继电器K1和中间继电器K2;+5V直流电源同时连接DB1620温度传感器的1脚、温度LCD
表头的正极供电端子、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VD1的阴极、中间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
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VD2的阴极和中间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
DB1620温度传感器的7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NPN三极管
VT1的基极,NPN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二极管VD1
的阳极和中间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
DB1620温度传感器的6脚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NPN三极管
VT2的基极,NPN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二极管VD2
的阳极和中间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
DB1620温度传感器的2脚同时连接3脚、4脚、温度LCD表头的负极供电端子、NPN
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侠吕妍孟景华刘丽丽周彤滕绍祥田钢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