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晓明专利>正文

控释药物蚊虫叮咬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494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5:00
一种控释药物蚊虫叮咬贴,包括基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胶粘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药物层,其技术要点是:所述药物层包括设置在基层上表面中部的控释药物层,以及设置在控释药物层外缘或由控释药物层包围的止痒层;控释药物层包括设置在近基层侧的缓释层设置在缓释层上的速释层。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抗蚊虫叮咬药物的给药方法易污染衣物、药物作用时间、药效差短等问题。其结构简单,具有药效作用时间长、药物释放时间可控、药效发挥完全、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外用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控释药物蚊虫叮咬贴
技术介绍
蚊虫叮咬后的生理病理反应过程如下:蚊虫叮咬→将酸性物质、抗凝血物质以及细菌等注入人体→酸性物质刺激人体释放组氨→炎症介导的白细胞释放趋向作用激肽产生炎性或过敏性反应。蚊虫叮咬后,通过其口器向皮肤注入酸性、抗凝血物质,在造成皮肤疼痛的同时将细菌带入人体,短期内会诱发局部超敏反应造成皮肤奇痒难耐,而一定时间后(2~3h)还会造成过敏性反应或诱发炎症,甚至诱发感染。由于炎症和过敏反应,30~40%的人群会出现叮咬部位的色素沉着和瘢痕,严重影响了皮肤的美观。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的方法是将抗炎性药物涂抹在叮咬部位,但是现有的制剂存在以下缺陷:外用药多为膏剂,涂抹后还未完全发挥药效,便由于外界摩擦而脱落失效,而且对摩擦物造成污染。药物成分单一,仅能对抗蚊虫叮咬后的1~2种皮肤生理病理反应,效果不理想。忽视对蚊虫叮咬后所发生的皮肤生理病理过程及对应时间时序生化免疫反应的特点研究,透皮后的药物作用和皮肤局部所发生的生理病理反应时间不同步,无法发挥最佳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释药物蚊虫叮咬贴,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抗蚊虫叮咬药物的给药方法易污染衣物、药物作用时间、药效差短等问题。其结构简单,具有药效作用时间长、药物释放时间可控、药效发挥完全、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等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控释药物蚊虫叮咬贴包括基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胶粘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药物层,其技术要点是:所述药物层包括设置在基层上表面中部的控释药物层,以及设置在控释药物层外缘或由控释药物层包围的止痒层;控释药物层包括设置在近基层侧的缓释层设置在缓释层上的速释层。所述速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碳酸氢钠5~10份、抗生素2~5份、透皮剂1~4份。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所述抗生素选自左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克林霉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所述缓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碳酸氢钠10~20份、抗生素3~6份、塑化剂1~3份、透皮剂2~5份。所述抗生素选自左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克林霉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所述塑化剂选自塑化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所述止痒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表面麻醉剂4~8份、抗过敏剂2~4份、透皮剂1~3份。所述表面麻醉剂选自丁卡因、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所述抗过敏药选自噻庚啶、地塞米松、异丙嗪、扑尔敏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采用分层分区设计,分层释放,药效更持久(防止皮肤局部的汗液及渗出液的稀释作用),分区设计是为了迎合皮肤局部的不同病理生理特点,中央涂层含有碳酸氢钠和左氧氟沙星,外围涂层部分含有丁卡因和噻庚啶。塑化剂将缓释层药物缓慢溶解释放,防止汗液或创口渗出液对缓释层的溶解作用,使药物均匀缓慢释放,效果更持久。塑化剂DBP、DEP本身不透皮,可防止汗液对药物基层的快速崩解作用。使用本技术较采用传统涂膏剂,无论色素沉着程度及疤痕形成率都有极大的改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种药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种药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药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又一种药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胶粘层、2止痒层、3缓释层、4基层、5速释层、6防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4,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该控释药物蚊虫叮咬贴包括基层4、设置在基层4上的胶粘层1、设置在基层上的药物层。药物层包括设置在基层4上表面中部的控释药物层,以及设置在控释药物层外缘的止痒层2。控释药物层包括设置在近基层4侧的缓释层3设置在缓释层3上的速释层5。以圆形基层为例,优选的将基层的直径设置为1.5cm,控释药物层直径为0.5cm,止痒层外缘距基层外缘0.5cm。缓释层的药物颗粒粒径优选200~300nm,速释层的药物颗粒粒径优选50~100nm。速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碳酸氢钠5份、抗生素2份、透皮剂1份。抗生素选自左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克林霉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碳酸氢钠10份、抗生素3份、塑化剂1份、透皮剂2份。抗生素选自左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克林霉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塑化剂选自塑化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止痒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表面麻醉剂4份、抗过敏剂2份、透皮剂1份。表面麻醉剂选自丁卡因、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抗过敏药选自噻庚啶、地塞米松、异丙嗪、扑尔敏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各组分的含量。速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碳酸氢钠10份、抗生素5份、透皮剂4份。抗生素选自左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克林霉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碳酸氢钠20份、抗生素6份、塑化剂3份、透皮剂5份。抗生素选自左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克林霉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塑化剂选自塑化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止痒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表面麻醉剂8份、抗过敏剂4份、透皮剂3份。表面麻醉剂选自丁卡因、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抗过敏药选自噻庚啶、地塞米松、异丙嗪、扑尔敏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实施例3如图3所示,该控释药物蚊虫叮咬贴包括基层4、设置在基层上的胶粘层1、设置在基层4上的药物层。药物层包括设置在基层4上表面中部的止痒层2,设置在止痒层2外缘的控释药物层。控释药物层包括设置在近基层4侧的缓释层3设置在缓释层3上的速释层5。速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碳酸氢钠8份、抗生素4份、透皮剂3份。抗生素选自左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克林霉素、呋喃唑酮、多粘菌素的一种或者其混合物。透皮剂由重量比为1:1:1的薄荷醇、丙二醇和氮酮组成。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物:碳酸氢钠15份、抗生素5份、塑化剂2份、透皮剂3份。抗生素选自左氧氟沙星、莫匹罗星、克林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释药物蚊虫叮咬贴,包括基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胶粘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药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层包括设置在基层上表面中部的控释药物层,以及设置在控释药物层外缘或由控释药物层包围的止痒层;控释药物层包括设置在近基层侧的缓释层设置在缓释层上的速释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释药物蚊虫叮咬贴,包括基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胶粘层、设置在基层上的药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层包括设置在基层上表面中部的控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韩晓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