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播种机株距变速器,其包括箱体、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箱体上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箱体内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右轴套,左、右轴套之间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上分别由挡位轴套间隔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动力输出轴上的各挡位轴套的长度相等且大于动力输入轴上的挡位轴套的长度;动力输入轴上主动齿轮之间的各挡位轴套一侧、以及第一挡主动齿轮与左轴套之间和第四挡主动齿轮的挡位轴套与右轴套之间,分别设有可以插拔的第一—第三定挡开口轴套;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可对应啮合,对应啮合的各挡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和、齿轮模数及齿宽相等。通过插拔定挡开口轴套可实现快速变换速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变速器,特别是一种播种机株距变速器。
技术介绍
目前,播种(肥)机株距变速器的传动速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进行调整:采用链传动,通过更换链传动的主、从链轮以改变传动比,实际操作中需要拆装链轮,增加了辅助作业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采用开式齿轮传动,通过改变主、从动轮直径以改变传动比(选用机器出厂时厂家提供的不同的备用齿轮),实际操作中要拆装齿轮,同样存在前述缺点;采用闭式齿轮传动并具有挂挡装置,实际操作中可以操纵变速杆以实现不同传动比,实际上种植机械作业速度较低(≤9km/h),也没必要应用闭式齿轮传动,会造成制造成本的不必要增加,同时由于闭式齿轮传动需要做定期保养(更换齿轮油),也会造成农民使用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捷、稳定换挡变速的播种机株距变速器。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播种机株距变速器,包括箱体、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箱体上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箱体内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右轴套,左、右轴套之间的动力输入轴上分别由挡位轴套间隔设置有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动力输出轴上分别由挡位轴套间隔设置有第一—第四挡从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上的左轴套长度相等,动力输入轴上的右轴套长度比动力输出轴上的右轴套长度要长;动力输入轴上的各挡位轴套的长度相等,动力输出轴上的各挡位轴套的长度相等且大于动力输入轴上的挡位轴套的长度;动力输入轴上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之间的各挡位轴套一侧、以及第一挡主动齿轮与左轴套之间和第四挡主动齿轮的挡位轴套与右轴套之间,还分别设有可以插拔且长度相等的第一—第三定挡开口轴套;所述动力输入轴上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与和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第四挡从动齿轮可对应啮合,对应啮合的各挡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和、齿轮模数及齿宽相等。 其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播种机株距变速器,只需通过插拔定挡开口轴套在动力输入轴上的位置,既可以使所需挡位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 合,又可以使其它各挡位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错开;同时,既可以获得所需的传动比,又保证了只有对应的一对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且不会产生乱挡现象,从而避免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换挡变速过程中需要拆装箱体、轴承、齿轮轴等更换齿轮及繁琐的操作程序,减少了辅助作业时间,同时减少了由于拆装过程中可能给变速器带来的损伤,实现了方便、快捷、稳定的变速器换挡变速目的,还降低了制造及使用成本,延长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和处于第一挡时的定挡开口轴套插接部位图; 图2是本技术处于第二挡时的定挡开口轴套插接部位图; 图3是本技术处于第三挡时的定挡开口轴套插接部位图; 图4是本技术处于第四挡时的定挡开口轴套插接部位图; 图5是第一定挡开口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传动比分别为4、2.9、1.9和1.5四个挡位的播种机株距变速器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播种机株距变速器,包括箱体、分别通过轴承2a、2b和1a、1b固定在箱体3上的动力输入轴2和动力输出轴1,箱体3内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右轴套2c、2d和1c、1d,左、右轴套之间的动力输入轴上分别由挡位轴套21c-24c间隔设置有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21-24,动力输出轴上分别由挡位轴套11c-13c间隔设置有第一—第四挡从动齿轮11-14。所述动力输入轴2与动力输出轴1上的左轴套2c、1c长度相等,动力输入轴2上的右轴套2d长度比动力输出轴1上的右轴套1d长度要长;动力输入轴上的各挡位轴套21c-24c的长度相等,动力输出轴上的各挡位轴套11c-13c的长度相等且大于动力输入轴上的挡位轴套的长度;动力输入轴上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之间的各挡位轴套一侧、以及第一挡主动齿轮与左轴套1c之间和第四挡主动齿轮的挡位轴套与右轴套1d之间,还分别设有可以插拔且长度相等的第一—第三定挡开口轴套21d-23d;所述动力输入轴上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与和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第四挡从动齿 轮可对应啮合,对应啮合的各挡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和、齿轮模数及齿宽相等。 所述定挡开口轴套21d-23d为弹性且上部设计有提手结构211d(见图5、6),以便于插拔。 上述图1图示的变速器中的动力输入轴2上的第一挡主动齿轮21齿数为22,动力输出轴1上的第一挡从动齿轮11齿数为88,模数为3mm。第一挡主动齿轮21与第一挡从动齿轮11啮合。在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二与第三挡主动齿轮21、22之间的挡位轴套21c一侧、第三与第四挡主动齿轮22、23之间的挡位轴套22c一侧以及第四挡主动齿轮24的挡位轴套24c与右轴套1d之间,分别依次插接有第一—第三定挡开口轴套21d-23d,使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挡主动齿轮22、23、24与动力输出轴1上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挡从动齿轮错开,以保证只有第一挡主动齿轮21与第一挡从动齿轮11一对齿轮啮合,不会产生乱挡,从而实现第一挡传动比4。 图2所示变速器中的动力输入轴2上的第二挡主动齿轮22齿数为28,动力输出轴1上的第二挡从动齿轮12齿数为88,模数为3mm。在上述一挡的基础上,只需将第一定挡开口轴套21d从第二与第三挡主动齿轮22、23之间的挡位轴套22c一侧拔出,并插入第一挡主动齿轮21与左轴套1c之间,保持第二与第三定挡开口轴套42、43的位置不变。即,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一挡主动齿轮21与左轴套1c之间、第三与第四挡主动齿轮23、24之间的挡位轴套23c以及第四挡主动齿轮24的挡位轴套24c与右轴套1d之间,分别依次插接有第一—第三定挡开口轴套21d-23d,使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一、第三和第四挡主动齿轮21、23、24与动力输出轴1上的第一、第三和第四挡从动齿轮11、13、14错开,以保证只有第二挡主动齿轮22与第二挡从动齿轮12一对齿轮啮合,不会产生乱挡,从而实现第二挡传动比2.9。 如图3所示变速器中的动力输入轴2上的第三挡主动齿轮23齿数为38,动力输出轴1上的第三挡从动齿轮13齿数为71,模数为3mm。在上述二挡的基础上,只需将第二定挡开口轴套22d从第三与第四主动齿轮23、24之间的挡位轴套23c一侧拔出,并插入第一与第二挡主动齿轮21、22之间的挡位轴套21c一侧,保持第一和第三定挡开口轴套21d、23d的位置不变。即,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一挡主动齿轮21与左轴套1c之间、第一与第二挡主动齿轮21、22之间的挡位轴套21c一侧以及第四挡主动齿轮的挡位轴套24c与右轴 套1d之间,分别依次插接有第一—第三定挡开口轴套21d-23d,使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一、第二和第四挡主动齿轮21、22和24与动力输出轴1上的第一、第二和第四挡从动齿轮11、12和14错开,以保证只有第三挡主动齿轮23与第三挡从动齿轮13一对齿轮啮合,不会产生乱挡,从而实现第三挡传动比1.9。 如图4所示变速器中的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播种机株距变速器,包括箱体、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箱体上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箱体内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右轴套,左、右轴套之间的动力输入轴上分别由挡位轴套间隔设置有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动力输出轴上分别由挡位轴套间隔设置有第一—第四挡从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2)与动力输出轴(1)上的左轴套(2c、1c)长度相等,动力输入轴上的右轴套(2d)长度比动力输出轴上的右轴套(1d)长度要长;动力输入轴上的各挡位轴套(21c‑24c)的长度相等,动力输出轴上的各挡位轴套(11c‑13c)的长度相等且大于动力输入轴上的挡位轴套的长度;动力输入轴上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之间的各挡位轴套一侧、以及第一挡主动齿轮与左轴套之间和第四挡主动齿轮的挡位轴套与右轴套之间,还分别设有可以插拔且长度相等的第一—第三定挡开口轴套(21d‑23d);所述动力输入轴上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与和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第四挡从动齿轮可对应啮合,对应啮合的各挡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和、齿轮模数及齿宽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播种机株距变速器,包括箱体、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箱体上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箱体内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左、右轴套,左、右轴套之间的动力输入轴上分别由挡位轴套间隔设置有第一—第四挡主动齿轮,动力输出轴上分别由挡位轴套间隔设置有第一—第四挡从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2)与动力输出轴(1)上的左轴套(2c、1c)长度相等,动力输入轴上的右轴套(2d)长度比动力输出轴上的右轴套(1d)长度要长;动力输入轴上的各挡位轴套(21c-24c)的长度相等,动力输出轴上的各挡位轴套(11c-13c)的长度相等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周可金,曾晨,王小勇,徐成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