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明辉专利>正文

航天车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232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航天车的结构,其载体连接有动力元件、轮体及载体连接部,其中动力元件驱动切换部,由切换部再驱动推进旋翼,另外切换部可转换为驱动轮体,因此,本航天车使用同一动力元件即可完成驱动飞行用的推进旋翼,与驱动陆地行车之间的转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航天车的结构,尤其是一种采用单一动力元件既 可驱动飞行用的推进旋翼又可转换为驱动陆地行车的航天车的结构。技术背景如图1、图2所示,传统的航天车10,其组成除载体外,包含推进器 101及升力元件102, 推进器101位于航天车IO后部,推进器101后方驱 动飞行时使用的推进旋翼1011,航天车10上方安装维持升力的升力元件 102 (升力元件102 —般采用自旋翼模式组装)。如图2所示,传统的航天车IO还可设置在飞行前,用来驱动升力元件 102緩速旋转的马达103,此緩速旋转可以使升力元件102在未飞行前即可 产生小幅升力。如上所述,该航天车IO在陆地行进时,依靠推进旋翼1011的强大气 流推进,但强大气流会干扰陆地上的生命及环境的安全,所以传统的航天 车10并不适用于陆地。另外,该航天车10的升力元件102是具有一定长度的物件,且航天车 10采用定置模式组装升力元件102,所以升力元件102不能任意拆解、更 换,又加上升力元件102受长度的影响,导致干扰航天车IO在陆地上行进 时的安全,因此使用这种升力元件102进行组装的航天车10,完全不适用 于陆地上行进。若想保证航天车IO在陆地上的安全性,必须改进结构,才 能有效提升航天车10在陆地上的适用性并扩大其应用范围。鉴于以上所述,针对现有航天车在陆地行进时的安全问题,专利技术人设 计出采用分离式组装、拆解与更换升力元件的航天车,以及不使用推进旋翼作为陆地行进的推力,从而有效提升航天车在陆地上行进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不使用推进旋翼作为陆地行进的 推力,能够有效提升在陆地行进时的安全性的航天车的结构。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根据载体连接部选接、组合适 用的升力元件,当航天车在陆地推进时,可将升力元件拆除,避免升力元 件干扰航天车在陆地的行进的航天车的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航天车的结构,包括载体, 载体连接至少一动力元件、若干轮体及一载体连接部,载体设有控制航天 车飞行方向的枢转舵,载体连接部连接辅助航天车稳定飞行的升力元件, 动力元件驱动推进旋翼,所述动力元件与推进旋翼之间设有切换部,动力 元件驱动切换部,切换部再驱动推进旋翼,切换部还可转换为驱动轮体。上述升力元件设有与载体连接部连接的升力连接部。上述载体上方定置所述载体连接部及升力连接部,升力连接部上方设 有平均分布的引索,引索设有飞行伞。上述载体连接部设有固定所述升力连接部的固定嵌接部及活动嵌接部, 该固定嵌接部设有凸出的第一扣部固定升力连接部,而该活动嵌接部相对 第 一扣部另设有凸出的第二扣部固定升力连接部,且活动嵌接部平行第二 扣部又设有穿入载体连接部的往复杆,该载体连接部又设有将活动嵌接部 固定在升力连接部的限位元件。上述载体连接部相对活动嵌接部设有承窝,承窝内设有顶持活动嵌接 部的压缩弹簧;而该往复杆末端于所述载体连接部内另设有止挡部,载体 连接部另设有供止挡部移位的止挡容室。上述升力元件是固定机翼,升力元件设有外动力元件以及外挂油桶。上述升力元件是上旋翼,所述载体连接部可以是另外设置的凸轴,且凸轴在载体上方枢接所述升力元件,载体连接部设有可顶出、收合所述凸 轴的连杆元件。上述载体内设有座部,座部范围设置操作元件。上述切换部向后组装所述推进机翼,且栽体在推进旋翼的外周缘设有 框体,框体在推进旋翼的后侧分布枢转舵。上述载体的外周缘设有栽体延伸部,且该载体延伸部另衔接有浮桶、 外挂轮体。本技术的优点是1 )航天车使用动力元件驱动切换部,切换部 可驱动推进旋翼或转换为驱动轮体,即使用同一动力元件可完成在飞行用 的推进旋翼或陆地行车之间的传动切换。航天车能仅单凭轮体在陆地行进、 推进,通过动力元件的切换彻底消除传统航天车存在的用气流推进的缺点。 2 )航天车的载体连接部可任意、快速衔接及更换或拆除升力元件,使得 航天车可根据载体连接部选择、组合适用的升力元件,且当航天车在陆地 行进时,可将升力元件拆除,避免升力元件干扰航天车在陆地的行进。3) 航天车可根据载体连接部选择升力元件、可增加推力的外动力元件、提升 续航力的外挂油桶。载体外周设载体延伸部,可衔接水上飞机使用的浮桶 及外挂轮体,由此,扩大了本技术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l是传统航天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航天车的升力元件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载体连接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载体连接部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l在陆地实施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框体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动作示意图。 图9是图7的闭合示意图。图IO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前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前一见图。图14是图13的载体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传统航天车10…航天车101…推进器102…升力元件1011…推进旋翼103…马达本技术实施例Q…陆地l...航天车11…载体12…座部13…操作元件14…框体1A…枢转舵1B…载体连接部1BA…凸轴1BB…连杆元件1B1…固定嵌接部1B11…第一扣部1B2…活动嵌接部1B21…第二扣部1B22…往复杆1B23…止挡部1B3…限位元件1B4…承窝1B5…压缩弹簧1B6…止挡容室1C…载体延伸部2…动力元件21…切换部3…轮体6…推进旋翼7…升力元件7A…引索7B…飞行伞7P…外挂轮体7R…浮桶7U…外动力元件7W…外挂油桶71...升力连接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加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航天车的结构,航天车1的主体为载 体ll,载体11连接至少一个动力元件2,若干轮体3,及一个载体连接部 1B。动力元件2驱动切换部21,切换部21驱动推进旋翼6,切换部21还 可转换为驱动4仑体3,且载体11后侧具有控制航天车1飞行方向的枢转舵 1A,载体11上方配置载体连接部1B,载体连接部1B可连接用于辅助航天车 1飞行稳定的升力元件7。载体11内部设有座部12,座部12范围具有操作元件13 (如方向盘)。 航天车1由切换部21向后组装推进旋翼6,载体11在推进旋翼6的周围设 有框体14。框体14在推进旋翼6的后侧设置枢转舵1A。如图4所示,升力元件7设有固接载体连接部1B的升力连接部71,而 载体连接部1B设有固接升力连接部71的固定嵌接部1B1和活动嵌接部1B2, 固定嵌接部1B1设有凸出的第一扣部1B11固定升力连接部71,活动嵌接部 1B2相对第一扣部1B11设有凸出的第二扣部1B21固定升力连接部71,且活 动嵌接部1B2平行第二扣部1B21设有穿入载体连接部1B的往复杆1B22, 并且该载体连接部1B设有将活动嵌接部1B2穿接往复杆1B22的限位元件 1B3,限位元件1B3使活动嵌接部1B2的第二扣部1B21定位在固定升力连接 部71的位置。载体连接部1B相对于活动嵌接部1B2设有承窝1B4,承窝1B4内设有 顶持活动嵌接部1B2的压缩弹簧1B5,往复杆1B22末端在载体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航天车的结构,包括载体(11),载体(11)连接至少一动力元件(2)、若干轮体(3)及一载体连接部(1B),载体(11)设有控制航天车飞行方向的枢转舵(1A),载体连接部(1B)连接辅助航天车稳定飞行的升力元件(7),动力元件(2)驱动推进旋翼(6),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元件(2)与推进旋翼(6)之间设有切换部(21),动力元件(2)驱动切换部(21),切换部(21)再驱动推进旋翼(6),切换部(21)还可转换为驱动轮体(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董明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