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滑杆,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互平行,滑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滑杆的下端设置有探照设备挂钩,每个导轨的下端均固定有支架,支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弧件,圆弧件的凹口朝下设置,每个导轨的下端至少设置有两个支架,每个支架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圆弧件,且任意两个圆弧件的弧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以解决现有卧式GIS设备进行现场透照时,由于现场环境复杂,一般透照一次必须使用大量的人力,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因高空作业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危害人身、设备安全的问题。属于射线探伤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结构,属于射线探伤领域。
技术介绍
X射线检测技术作为工业射线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材料测试、食品检测、制造业、医学、军工等方面。X射线无损检测成像技术经历了从传统胶片成像技术、数字存储荧光体成像 CR 技术(Computer Rad1graphy)和数字摄影成像 DR 技术(Digital Rad1graphy)的发展过程。工业X射线机机头用于产生X射线,由于其由X射线管、升压线圈、铅皮组成,体型一般做成圆筒状,重量一般达30-50kg。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依赖于散热技术的不断成熟,原来水冷式DR板改进成风冷式后体积大大减小,做成便携式DR成像板后可广泛运用于工业数字射线透照成像。由于其省略了传统胶片透照技术暗室处理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使用DR射线成像可以大大的减少工作人员放射剂量的吸收,且形成的数字文件便于保存和网络传输。 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原因,现在市面上主流的便携式DR板多在3_15kg,且在现场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体积大、重量重且具有辐射剂量,透照时摆放会成为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卧式GIS设备一般直径较大(一般500-2000mm),高度较高(一般lOOO-lOOOOmm) (如卧式压力容器、管道、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等),且多为三相结构,彼此之间空间狭小,现场X射线探伤不仅位置复杂,且很难实现单次安装之后完成探伤任务。 卧式(三相)GIS设备进行现场透照时,一般采用支架将射线机机头安装或悬挂到足够高度的方式。由于现场环境复杂,一般透照一次必须使用大量的人力,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因高空作业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危害人身、设备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以解决现有卧式GIS设备进行现场透照时,由于现场环境复杂,一般透照一次必须使用大量的人力,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因高空作业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危害人身、设备安全的问题。 本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滑杆,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互平行,滑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滑杆的下端设置有探照设备挂钩,每个导轨的下端均固定有支架,支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弧件,圆弧件的凹口朝下设置,每个导轨的下端至少设置有两个支架,每个支架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圆弧件,且任意两个圆弧件的弧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每个导轨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三个支架,每个导轨上的三个支架均沿该导轨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每个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圆弧件。 每个圆弧件的弧线所在平面均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平行。 支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 第一导轨上沿第一导轨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导轨上沿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导轨上设置于两端的支架的上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第二导轨上设置于两端的支架的上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上端设置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支架通过穿在螺纹孔内的螺钉定位在对应的导轨上。 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两端均为封闭结构。 每个支架包括两个支杆和一个定位件,定位件设置在导轨上,两个支杆的上端均固定在定位件上,每个支杆的下端固定有一个圆弧件,且两个支杆从上向下分别朝向对应导轨的两侧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由两段结构相同的支导轨对接组成。 每个圆弧件还对应设置有一个定位皮带,圆弧件的两端开设有定位孔,定位皮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位孔上。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如下,以三相的卧式GIS设备为例: I)三相的卧式GIS设备为三个相互平行且水平放置的圆管结构,将凹口朝下的圆弧件搭放在圆管结构的卧式GIS设备上,从而将导轨下端的支架固定在卧式GIS设备上,调整圆弧件在卧式GIS设备上的位置,使得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横向设置在三相的卧式GIS设备的上方,将探照设备吊挂在滑杆下端的探照设备挂钩上,调整滑杆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的位置即可分别对三相卧式GIS设备的三个圆管结构进行X射线探伤,解决了探照设备的摆放问题,采用本技术所述透照支架后,可快速稳定地将探照设备固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缩短了固定设备所用的时间,同时,透照支架较为稳定,减少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每个导轨的下端固定三个支架,三个支架分别固定在三个圆管结构上,保证每个导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图1,本实施例以三相的卧式GIS设备为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包括: 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和滑杆3,第一导轨I与第二导轨2相互平行,滑杆3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I和第二导轨2上,滑杆3的下端设置有探照设备挂钩31,每个导轨的下端均固定有支架4,支架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弧件5,圆弧件5的凹口朝下设置(便于搭放在卧式GIS设备的圆管结构上),每个导轨的下端设置有三个支架4,每个导轨上的三个支架4均沿该导轨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更适用于三相的卧式GIS设备,共三个圆管结构,三个支架4分别固定在三个圆管结构上,保证每个导轨的稳定性),每个支架4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圆弧件5,且任意两个圆弧件5的弧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每个圆弧件5的弧线所在平面均与第一导轨I和第二导轨2相平行(圆弧件5搭放在卧式GIS设备的圆管结构上时,保证第一导轨I和第二导轨2与卧式GIS设备的圆管相垂直,便于调整探照设备在三个圆管之间的位置转换)。 优选地,支架4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第一导轨I和第二导轨2上,所述第一导轨I和第二导轨2均由两段结构相同的支导轨对接组成,可拆装结构便于运输。 优选地,第一导轨I上沿第一导轨I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1,第二导轨2上沿第二导轨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21,第一导轨I上设置于两端的支架4的上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1内,第二导轨2上设置于两端的支架4的上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21内,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螺纹孔6,上端设置于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内的支架4通过穿在螺纹孔6内的螺钉7定位在对应的导轨上,如此设置,便于调整支架4在两个导轨上的位置。所述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的两端均为封闭结构,防止支架4在第一滑槽11或第二滑槽21内滑动时脱离第一导轨I或第二导轨2。 优选地,每个支架4包括两个支杆41和一个定位件42,定位件42设置在导轨上,两个支杆41的上端均固定在定位件42上,每个支杆41的下端固定有一个圆弧件5,且两个支杆41从上向下分别朝向对应导轨的两侧倾斜设置,两个支杆41和圆弧件5分别从导轨的两侧支撑定位件42和该导轨,保证了导轨的稳定性。 优选地,每个圆弧件5还对应设置有一个定位皮带,圆弧件5的两端开设有定位孔51,定位皮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位孔51上,在将圆弧件5搭放在卧式GIS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和滑杆(3),第一导轨(1)与第二导轨(2)相互平行,滑杆(3)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1)和第二导轨(2)上,滑杆(3)的下端设置有探照设备挂钩(31),每个导轨的下端均固定有支架(4),支架(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弧件(5),圆弧件(5)的凹口朝下设置,每个导轨的下端至少设置有两个支架(4),每个支架(4)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圆弧件(5),且任意两个圆弧件(5)的弧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轨(I)、第二导轨(2)和滑杆(3),第一导轨(I)与第二导轨(2)相互平行,滑杆(3)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I)和第二导轨(2)上,滑杆(3)的下端设置有探照设备挂钩(31),每个导轨的下端均固定有支架(4),支架(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弧件(5),圆弧件(5)的凹口朝下设置,每个导轨的下端至少设置有两个支架(4),每个支架(4)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圆弧件(5),且任意两个圆弧件(5)的弧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导轨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三个支架(4),每个导轨上的三个支架(4)均沿该导轨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每个支架(4)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圆弧件(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圆弧件(5)的弧线所在平面均与第一导轨(I)和第二导轨(2)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4)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第一导轨(I)和第二导轨(2)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卧式GIS设备的数字射线透照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导轨(I)上沿第一导轨(I)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1),第二导轨(2)上沿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杨信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