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床猪舍,包括围壁、围壁上方的顶棚,围壁、地板和顶棚之间的空间构成猪舍内部,地板上铺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通气管道,通气管道侧边上每隔30-60cm设有至少一通气孔;通气管道上覆盖有颗粒状的食用菌菌糟垫料;围壁上设有至少一饮水槽,饮水槽是朝猪舍外部向下倾斜20-40°的孔洞,内壁上设置有饮水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酵床猪舍,可使垫料内部保持均匀稳定的空气含量及湿度,促进猪粪尿发酵完全,实现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床猪舍
本技术涉及一种猪舍,特别是涉及一种发酵床猪舍。
技术介绍
猪舍是饲养猪群的建筑物,以满足猪的正常生长为前提。传统的猪舍容易导致猪粪尿存积,恶臭散发,造成猪舍内部环境的恶化,加剧了虫害滋生和病菌的肆意传播,导致生猪容易遭受病害瘟疫。另一方面,猪粪尿的随意排放会使周围空气和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处理的成本也比较高。 发酵床技术是一种生态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菌群就地对猪粪尿进行发酵分解,最终实现无臭味、无污染物、零排放的生态型养猪模式。发酵床猪舍的构建,通常是将益生菌种与锯末、木屑、谷壳、米糠等混合形成垫料,然后铺放在猪舍发酵槽内,构成生物发酵床。微生物菌种的发酵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及气体的交换。现有的垫料透气性较差,且经过生猪踩压后底部更难以有足够的空气,发酵效率低下,猪粪尿难以完全发酵,进而引发虫害滋生及病菌传播等问题。此外,饮水系统洒漏的水亦容易渗入发酵床,增大发酵床局部湿度,影响发酵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发酵床猪舍,通过对猪舍结构的改良,使其适于发酵床技术的应用并达到更好的发酵效果。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酵床猪舍,包括围壁、围壁上方的顶棚,围壁、地板和顶棚之间的空间构成猪舍内部,地板上铺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通气管道,排列间隔为40-80cm,其中每根通气管道的直径为2-5cm,侧边上每隔30-60cm设有至少一通气孔,孔径为l_3mm ; 通气管道上覆盖有食用菌菌糟垫料,垫料的厚度为40-80cm,其中菌糟的粒径为2_4mm ; 围壁上设有至少一饮水槽,饮水槽位于垫料上方25_40cm处,是直径15_25cm、朝猪舍外向下倾斜20-40°的孔洞,所述饮水槽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自动饮水器。 优选的,所述饮水槽设置于所述围壁上所述垫料上方25cm和40cm处,其中25cm处饮水槽直径为15cm,40cm处饮水槽直径为25cm,所述饮水槽均向外倾斜35°。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于所述通气管道的两侧平行排布,形成径向穿孔。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于所述通气管道的两侧错位排布。 优选的,相邻通气管道的通气孔错位排布。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道末端连接有用于向所述通气管道鼓入空气的鼓风设备。 优选的,顶棚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喷水保持垫料湿度的喷雾设备。 优选的,地板上还设有供猪躺卧的水泥硬面区,所述水泥硬面区设于猪舍内的走道旁。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采用颗粒状的食用菌菌糟作为垫料,透气性及吸水性好,可为微生物菌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废弃物的再利用,降低垫料的成本。 (2)垫料下方铺设通气管道,并通过通气管道向垫料鼓进空气,增加垫料内部的通气量,供给发酵菌群代谢需要,提高发酵床的稳定性和分解猪粪便的能力。 (3)饮水槽设计为向猪舍外侧下方倾斜,内部安装自动饮水器,猪饮用后多余或渗漏的水沿着倾斜的饮水槽流向猪舍外,可有效防止水进入猪舍内部,进而防止因饮用水的渗入而导致垫料局部湿度过高而产生的问题。 (4)采用喷雾系统进行微喷加湿使发酵床含水量维持40%?60%,达到降温、保湿的效果,减少养殖过程中食用菌菌糟对生猪呼吸道的刺激,促进猪的生长。普通发酵床猪舍猪的成活率约85%,而本专利技术发酵床猪舍猪的成活率达95%以上。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发酵床猪舍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发酵床猪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发酵床猪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气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通气管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一种发酵床猪舍,具有地板1,围壁6和围壁上方的顶棚8,三者之间的空间构成猪舍内部。猪舍中间的地板I上设有高于地板的水泥台,水泥台通过栏杆分隔成两侧的水泥硬面区4及中间的走道5。水泥台之外的地板上铺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通气管道2,排列间隔为40-80cm,本实施例中优选为60cm。通气管道2上覆盖有菌糟垫料3,垫料的厚度为40-80cm,本实施例中优选为60cm。菌糟的粒径范围为2_4mm。围壁6上设有饮水槽7a,7b,饮水槽是围壁上挖出的孔洞,中部内壁上安装有自动饮水器10。其中饮水槽7a位于垫料上方40cm处,直径为25cm,朝猪舍外部向下倾斜35°,饮水槽7b位于垫料上方25cm处,直径为15cm,朝猪舍外部向下倾斜35°。猪头进入饮水槽7内时,自动饮水器可自动出水,生猪饮用后多余或渗漏的水沿着倾斜的饮水槽流向猪舍外,可有效防止水进入猪舍内部而导致的垫料局部湿度过高。不同高度及大小饮水槽设计,可适应成年生猪及幼崽的体型,方便其饮用水。 猪舍内部围壁6与水泥硬面区4之间设有通气管道2和垫料3的区域形成发酵床,猪可在其上舒适的生活。垫料3采用发酵成熟的可食用菌菌糟,为微生态益生菌的生存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按一定比例加入专门的微生物益生菌后,生猪所产生的粪便被益生菌分解,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水泥硬面区4可供猪躺卧及设置喂食台等。 为保持垫料3的湿度、降低温度并减少养殖过程中菌糟对生猪呼吸道的刺激,于猪舍顶棚8设置多个喷雾设备9。喷雾设备9可并根据需要定时喷雾,通过调整雾化程度及强度,可使得有效空间的湿热程度达到舍内猪的最佳生长值,同时为垫料中益生菌的生存和代谢提供合适的湿度。参见图3-图4,通气管道2的直径为2-5cm,侧板上每隔30-60cm设有至少一通气孔21,孔径为l-3mm。作为优选,可每隔40cm设置2mm孔径的通气孔。通气管道2末端连接有鼓风设备。鼓风设备向通气管道2鼓入空气,空气通过通气孔21鼓入垫料3内部,可有效增加垫料内部的通气量,供给发酵床菌群代谢的需要,提高发酵床的稳定性和分解猪粪便的能力,防止因为内部空气不足而导致发酵分解不完全的问题。 参见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气管道2,其通气孔21是在通气管道2的两侧平行排布,形成径向穿孔。相邻两通气管道2的通气孔21形成错位排布。参见图4,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通气管道2,其通气孔21是在通气管道的两侧上错位排布,并且相邻两通气管道2的通气孔21形成错位排布。通过通气孔21的排布设计,可使通气效果更为均匀,确保垫料内部稳定的空气含量,减少人工翻抛。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发酵床猪舍,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酵床猪舍,包括围壁、围壁上方的顶棚,围壁、地板和顶棚之间的空间构成猪舍内部,其特征在于:地板上铺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通气管道,排列间隔为40‑80cm,其中每根通气管道的直径为2‑5cm,侧边上每隔30‑60cm设有至少一通气孔,孔径为1‑3mm;通气管道上覆盖有食用菌菌糟垫料,垫料的厚度为40‑80cm,其中菌糟的粒径为2‑4mm;围壁上设有至少一饮水槽,饮水槽位于垫料上方25‑40cm处,是直径15‑25cm、朝猪舍外向下倾斜20‑40°的孔洞,所述饮水槽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自动饮水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床猪舍,包括围壁、围壁上方的顶棚,围壁、地板和顶棚之间的空间构成猪舍内部,其特征在于: 地板上铺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通气管道,排列间隔为40-80cm,其中每根通气管道的直径为2-5cm,侧边上每隔30-60cm设有至少一通气孔,孔径为l_3mm ; 通气管道上覆盖有食用菌菌糟垫料,垫料的厚度为40-80cm,其中菌糟的粒径为2-4mm ; 围壁上设有至少一饮水槽,饮水槽位于垫料上方25-40cm处,是直径15-25cm、朝猪舍外向下倾斜20-40°的孔洞,所述饮水槽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自动饮水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床猪舍,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槽设置于所述围壁上所述垫料上方25cm和40cm处,其中25cm处饮水槽直径为1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嘉烨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