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569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20:18
一种除湿机,包含:一机壳、一除湿轮、一加热器,以及一热交换器。该机壳具有一安装空间,以及连通该安装空间的一进风口与一出风口。该除湿轮设置在该安装空间,用于吸收自该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中的水气。该加热器用于加热该除湿轮。该热交换器使该加热器加热该除湿轮后所产生的水气冷凝成水,该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多边形的第一管体,以及数个第二管体,每一第二管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管体的通道横截面面积。通过设置单一的该第一管体来与所述第二管体配合,可以提供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提升热交换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湿机,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良好除湿性能的除湿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除湿轮式除湿机,其运作原理主要如下:当室温空气进入该除湿机后,其内部的一个利用吸湿材料制成的除湿轮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气,使除湿机吹出干燥空气,进而达到除湿、空气干爽的效果。另一方面,除湿轮吸收水气后,水气可被加热变成较高温,高温高湿空气流向除湿机内的一个热交换器,并通过与该热交换器所吸入的室温空气交互作用,使水气凝结成水而排出。已知除湿轮式除湿机的热交换器,其中一种为扁平槽式的热交换器,主要为一热交换板上具有数个凹槽设计,另外有一种吹塑式热交换器,由两个可相互对接结合的板片构成,且所述板片结合后,共同界定出数个贯穿的通孔。但无论是那一种形态的热交换器,其整体可用于进行热交换的面积较小,导致热交换效能较差,其结构有待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热交换面积,具有较佳的热交换效能的除湿机。 本技术除湿机,包含:一个机壳、一个除湿轮,以及一个加热器,该机壳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安装空间的壳本体,该壳本体具有连通该安装空间的一个进风口与一个出风口 ;该除湿轮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并用于吸收自该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中的水气;该加热器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并位于该除湿轮的一侧,该加热器用于加热该除湿轮,该除湿机还包含一个位于该除湿轮的一侧,并使该加热器加热该除湿轮后所产生的水气冷凝成水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个上下长向延伸且为多边形的第一管体,以及数个位于该第一管体的一侧,且上下长向延伸的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第一通道的第一管壁,每一个第二管体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第二通道的第二管壁,每一个第二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本技术所述的除湿机,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热交换器下方,并用于储存该热交换器产生的水的储水座。 本技术所述的除湿机,该储水座包括一个座本体,该座本体具有一个位于底部且呈水平的座基壁,以及一个自该座基壁周缘朝上延伸并与该座基壁共同界定一个座空间的座围壁。 本技术所述的除湿机,该热交换器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储水座顶部且水平的安装壁,该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设置于该安装壁顶面,该热交换器还包括一个盖设在该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上方的盖体。 本技术所述的除湿机,所述第二管体皆为一个圆形管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单一的该第一管体来与所述第二管体配合,利用管状结构可以提供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提升热交换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除湿机的一实施例的一侧视立体图,且图中显示该实施例的一转动盖打开;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前视图; 图3是沿图2的一II1-1II线所取的仰视剖视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该实施例的一储水座与一热交换器的组合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2、3,本技术除湿机的一实施例包含:一机壳1、一除湿轮2、一加热器3、一储水座4 (图4),以及一热交换器5。 该机壳I包括一壳本体11,以及设置在该壳本体11上的一进风格栅12、一出风格栅13与一转动盖14。该壳本体11具有一壳底壁111、一自该壳底壁111周缘朝上延伸的壳围壁112,以及一连接于该壳围壁112顶部的壳顶壁113。该壳底壁111、该壳围壁112与该壳顶壁113共同界定一安装空间110。该壳围壁112具有一连通该安装空间110的进风口 114。该壳顶壁113设有数个操作按键115,可供按压以控制该除湿机的开关、设定定时时间等功能控制。该壳顶壁113具有一连通该安装空间110的出风口 116。该进风格栅12安装在该进风口 114,该出风格栅13安装在该出风口 116。该转动盖14邻近该出风口 116并安装在该壳顶壁113上。当该转动盖14盖合时,可封闭该出风口 116 ;当该转动盖14打开时,经由该除湿机进行除湿后的干燥空气可经由该出风口 116向外排出。 参阅图3、4、5,该除湿轮2设置在该机壳I的安装空间110,并可受驱动而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转动。该除湿轮2的主要材质为可耐高温的陶瓷,其中加入沸石(zeolite)成分,具有吸收水气功能。在本实施例中,该除湿轮2是可转动地架设在一安装座20上。 该加热器3设置在该机壳I的安装空间110并位于该除湿轮2的一侧,可用于加热该除湿轮2,以将该除湿轮2吸附的水气加热成高温高湿空气并流入该热交换器5。 该储水座4安装在该机壳I内的下方,并包括一座本体41,以及一安装在该座本体41中的隔板42。该座本体41具有一位于底部且呈水平的座基壁411,以及一自该座基壁411周缘朝上延伸的座围壁412。该座基壁411与该座围壁412共同界定出一座空间40。该座基壁411设有一出水孔(图未示),可让本技术运转所产生且储存于该储水座4中的水,自该出水孔排出。该座围壁412具有贯穿其壁面的一进气孔413与一出气孔414。该隔板42将该座空间40区隔出一进气空间部401与一储水空间部402。该进气空间部401连通该进气孔413。 [0021 ] 该热交换器5设置在该机壳I的安装空间110并位于该除湿轮2的一侧。该热交换器5用于使该加热器3加热该除湿轮2后所产生的高温高湿空气冷凝成水。该热交换器5包括一设置于该储水座4顶部且水平的安装壁51、设置于该安装壁51顶面的一第一管体52与数个第二管体53,以及一盖设在该第一管体52与所述第二管体53上方的盖体54。该安装壁51可用于封闭该座空间40的顶部开口,并可供该第一管体52与所述第二管体53安装于其上。该安装壁51设有数个连通所述第一管体52的内部通道与第二管体53的内部通道的贯孔(图未示)。该第一管体52为上下方向长向延伸,并且为一个多边形管体,由于该第一管体52邻近该安装壁51与盖体54的一侧而安装,因此其多边形形状主要是符合该安装壁51与该盖体54 —侧的周围形状。本实施例的第一管体52实际上约为五边形。该第一管体52包括一围绕界定出一第一通道520的第一管壁521。 所述第二管体53为上下方向长向延伸,并且皆为一个圆形管体。每一第二管体53包括一围绕界定出一第二通道530的第二管壁531。每一第二通道530的横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通道520的横截面面积。本实施例的每一第二管壁531的厚度约为0.2mm,以便于进行热交换。其中,由于每一第二管体53还必须利用熔接方式与该安装壁51结合,当管径厚度太小而太薄时,会容易熔穿而不利于熔接结合;当厚度太大时,管径太厚会熔接不紧。因此厚度需适当,太薄与太厚都会造成漏气现象,热交换器的性能会降低。 本实施例使用时,室温空气经由该机壳I的进风口 114进入该除湿机内部,该除湿轮2即吸收空气中的水气,使除湿机可经由该出风口 116向外吹出干燥空气,而达到除湿、空气干爽的效果。另一方面,该除湿轮2吸收水气后,该加热器3可加热该除湿轮2,以烘出该除湿轮2吸收的水气,使该除湿轮2还原成干燥且可再吸附水气的状态。而除湿轮2吸附的水气被加热成为高温高湿的空气,并经由该储水座4的进气孔413进入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机,包含:一个机壳、一个除湿轮,以及一个加热器,该机壳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安装空间的壳本体,该壳本体具有连通该安装空间的一个进风口与一个出风口;该除湿轮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并用于吸收自该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中的水气;该加热器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并位于该除湿轮的一侧,该加热器用于加热该除湿轮,其特征在于:该除湿机还包含一个位于该除湿轮的一侧,并使该加热器加热该除湿轮后所产生的水气冷凝成水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个上下长向延伸且为多边形的第一管体,以及数个位于该第一管体的一侧,且上下长向延伸的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第一通道的第一管壁,每一个第二管体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第二通道的第二管壁,每一个第二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机,包含:一个机壳、一个除湿轮,以及一个加热器,该机壳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安装空间的壳本体,该壳本体具有连通该安装空间的一个进风口与一个出风口 ;该除湿轮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并用于吸收自该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中的水气;该加热器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并位于该除湿轮的一侧,该加热器用于加热该除湿轮,其特征在于:该除湿机还包含一个位于该除湿轮的一侧,并使该加热器加热该除湿轮后所产生的水气冷凝成水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个上下长向延伸且为多边形的第一管体,以及数个位于该第一管体的一侧,且上下长向延伸的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第一通道的第一管壁,每一个第二管体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第二通道的第二管壁,每一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晋益
申请(专利权)人:亚弘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