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拉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4518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拉拽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环套部以及夹持部;夹持部外形呈锥笼形栅栏状构造;夹持部上的各夹杆可沿环套部径向方向作同步的远离或靠近环套部轴线的往复动作;夹持部的最小内径小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且最大内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所述环套部外壁处布置把手部;环套部在夹持部的大口径端布置有缺口槽,夹杆外形呈直条杆状,各夹杆位于缺口槽处且与其杆身与两侧槽壁间构成铰接配合,各夹杆与缺口槽所构成的铰接轴轴线均垂直环套部轴线布置;所述线缆拉拽器还包括弹性复位单元。其不但使用方便快捷而操作效率高,亦有效避免了传统的线缆在拉拽时所出现的缆身扭曲积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拉拽器
本技术属于线缆安装配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拉拽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缆等线缆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于实际生活中。目前对于线缆的安装施工,还大都秉承传统的安装措施,也即将线缆盘卸下至施工点后,首先将其安装于转动支架上,再依靠人力握紧线缆缆身进行拉拽,从而使线缆盘相对转动支架的转动,进而实现线缆的拽出和后期安装目的。 上述传统操作方式存在的缺陷:一方面在于采用人工直接手握抓紧进行拽拉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尤其是粗大的缆身握持极为不方便,施力点少,费时费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线缆自身盘绕在线缆盘上时自身已经处于缆身弯曲受力状态,在人力抓紧线缆进行拉拽时,往往又会致使线缆缆身产生沿其周向的缆身扭曲动作,再考虑到人力对缆身的握持拉拽是持续握持过程,这就导致整个缆身拉拽过程中,上述线缆缆身的扭曲程度会逐渐累计,从而对其内部铜丝等脆弱部件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上述现象,工作人员需要每拉拽一段线缆后双手松开缆身待其形变回复后再行拖拽,这势必会降低实际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原因,有厂家也曾考虑过采用部分机械如夹持辊轮等代替人力握持拉拽的方式进行线缆铺设,然而姑且不论其机械设备的庞大性和运输安装的不方便性,其设备在拉拽线缆时缆身所承受的缆身扭曲现象更往往较之传统人工施工更为显著,这是因为机器拉拽相对人力而言更具备连贯性,进而致使缆身扭曲程度累积更快,在长时间上述线缆缆身的形变积累下,线缆往往更快的产生缆身撕裂乃至断裂现象,这不但增加了实际施工成本,同时也给现场工作人员带来极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线缆拉拽器,其使用方便快捷,可在有效提升操作效率的同时,亦能避免线缆在持续拉拽时所出现的缆身扭曲度积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种线缆拉拽器,包括环套部以及同心布置于环套部内的用于套设夹持待拉拽线缆缆身的夹持部;夹持部由至少三根夹杆环绕环套部轴线构成,且其外形呈由环套部一端向其另一端处口径渐小的锥笼形栅栏状构造;所述夹持部上的各夹杆可沿环套部径向方向作同步的远离或靠近环套部轴线的往复动作;夹持部的最小内径小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且最大内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所述环套部外壁处布置有便于人力握持或机械装配的把手部;所述环套部在夹持部的大口径端所在端面处沿其轴向内凹布置有缺口槽,所述夹杆外形呈直条杆状,各夹杆位于缺口槽处且与其杆身与两侧槽壁间构成铰接配合,各夹杆与缺口槽所构成的铰接轴轴线均垂直环套部轴线布置;所述线缆拉拽器还包括用于驱使各夹杆沿环套部径向回拢复位的弹性复位单元。 线缆拉拽器还包括用于与缺口槽间卡嵌固接的嵌块,所述铰接轴一端固接于夹杆杆身处,另一端沿其铰接轴轴向顺延并与嵌块间构成回转配合;所述嵌块与缺口槽槽底间螺栓固接。 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埋设于环套部内腔壁处并与其固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沿环套部径向延伸,并抵靠于夹杆的位于环套部内腔处的一段杆体的外侧壁处。 弹性复位单元还包括用于导向压缩弹簧的导向柱,导向柱底部固接于夹杆的位于环套部内腔处的一段杆体的外侧壁处,且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导向柱上。 夹杆为四根,夹杆外形呈带有弧面的弧形板条状,四根夹杆的弧面彼此围合构成包覆待拉拽线缆缆身的接触圆面。 所述环套部在夹持部的小口径端所在端处内凹设置有用于避让夹杆活动空间的沉槽,所述沉槽沿环套部内腔壁内凹设置。 所述把手部外形呈套筒状且与环套部外壁间构成同轴的滑动套接配合;所述环套部在夹持部的最小口径端所在端的外壁处凸设有档圈,所述把手部与该档圈间构成单向档位配合。 所述把手部与夹杆的位于环套部外壁处的一段杆体外侧壁间构成滑动的下压式抵靠配合;两者构成抵靠配合时,夹杆所围合构成的夹持部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 所述夹杆上的与把手部配合处的一段杆体外侧壁处凸设有凸台,所述把手部的用于与夹杆构成配合的端面处设置有斜面部,所述凸台上具备与该斜面部匹配的倾斜面,所述凸台与斜面部间构成面抵靠配合。 所述把手部外壁处沿其径向延伸布置有便于人手握持的手柄,所述手柄为两个且沿把手部轴线轴对称布置。 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 I)、摒弃了传统的人力直接握持直径粗大的线缆缆身所带来的握持乏力和缆身扭曲度累计问题;通过采用环套部配合活动式夹杆的设计,以环套部内的夹持部套设线缆缆身,从而便于人力乃至机械施力,以夹持部的锥笼形栅栏状构造,从而起到在工作时收口并束紧缆身以固定缆身便于拉拽,并在环套部需要沿缆身滑动时再松开夹杆,从而便于环套部沿缆身的移动操作。实际操作时,将夹持部的大口径端作为套接口直接将其套设进线缆缆身上,此时由于是顺向向前移动,夹持部上的夹杆不会与线缆缆身间产生夹持干涉;而一旦需要反向拉拽环套部时,由于夹杆所合成的夹持部的小口径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摩擦收缩作用,从而使其小口径端处直径小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这样,夹持部也就紧紧的卡嵌在了线缆缆身上,并随外界对环套部的施力,从而起到了拉拽线缆的作用;每拉拽一段线缆,再将整个环套部顺向向前移动一段位置重新定位并继续反向拖拽,进而起到连续拉拽目的。由于环套部在顺向前移时,夹持部上的夹杆即已经松开对于线缆缆身的夹持,此时线缆缆身即可在自身的形变回复力作用下自行回复其扭曲度,其不但使用方便快捷而操作效率高,亦有效避免了传统的线缆在拉拽时所出现的缆身扭曲积累问题。 2)、对于夹杆的动作方式的实现,或可通过夹杆的沿环套部径向的平移远离或平移靠近动作,来保证对于线缆缆身的夹持和松开。而本技术采用的优化方案则为以缺口槽配合铰接轴的方式,此时夹杆的实际动作,为作相对于其铰接轴的摆动动作,也即当夹杆作杠杆动作而夹持部的小口径端处的杆端彼此靠近时,此时夹杆也就为收缩状态并最终达到卡紧线缆缆身的效果;反之,当夹杆位于夹持部的小口径端处的杆身彼此远离时,此时夹杆也就呈外扩状态以便环套部继续滑动和顺向前移。其结构方式的实现极为简洁合理,操作起来也更为方便快捷。此外的,通过弹性复位单元的布置,解决了在铰接配合状态下的夹杆自身复位不灵敏的问题,确保了每当环套部沿线缆缆身顺向滑动至指定位置时,夹杆都能适时的在弹性复位单元作用下直接卡紧线缆缆身,进而达成其后续的拉拽效果,最终确保其可靠而平稳工作目的。 3)、与夹杆间的具体配合结构,此处给出以嵌块嵌设的固接方式;实际上,此处的嵌块可看作为夹杆与缺口槽间彼此配合的过渡元件,夹杆与嵌块间以铰接轴构成回转配合,同时在不适宜安装铰接轴的缺口槽上,则以嵌块与缺口槽槽底间的螺栓固接来实现彼此配合,最终也就解决了夹杆如何与环套部间铰接配合的难题,其结构实现简便而合理,工作可靠稳定,同时也便于实际装配。 4)、弹性复位单元的选择以压缩弹簧为宜,压缩弹簧的一端埋设环套部内而另一端抵靠夹杆,从而在夹杆产生摆动动作时,能够始终起到“阻碍”夹杆外扩的目的,进而确保夹杆对于线缆缆身的可靠夹持目的。夹杆的具体设置数目则可根据现场情形而定,本技术优选为四根,并以弧形板构造为准,从而确保夹杆在夹持线缆缆身时,是“贴附”的抵靠和夹紧线缆缆身,而不是以其尖锐边角直接“切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套部(10)以及同心布置于环套部(10)内的用于套设夹持待拉拽线缆缆身的夹持部;夹持部由至少三根夹杆(20)环绕环套部(10)轴线构成,且其外形呈由环套部(10)一端向其另一端处口径渐小的锥笼形栅栏状构造;所述夹持部上的各夹杆(20)可沿环套部(10)径向方向作同步的远离或靠近环套部(10)轴线的往复动作;夹持部的最小内径小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且最大内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所述环套部(10)外壁处布置有便于人力握持或机械装配的把手部(30);所述环套部(10)在夹持部的大口径端所在端面处沿其轴向内凹布置有缺口槽(11),所述夹杆(20)外形呈直条杆状,各夹杆(20)位于缺口槽(11)处且与其杆身与两侧槽壁间构成铰接配合,各夹杆(20)与缺口槽(11)所构成的铰接轴轴线均垂直环套部(10)轴线布置;所述线缆拉拽器还包括用于驱使各夹杆(20)沿环套部(10)径向回拢复位的弹性复位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套部(10)以及同心布置于环套部(10)内的用于套设夹持待拉拽线缆缆身的夹持部;夹持部由至少三根夹杆(20)环绕环套部(10)轴线构成,且其外形呈由环套部(10) —端向其另一端处口径渐小的锥笼形栅栏状构造;所述夹持部上的各夹杆(20)可沿环套部(10)径向方向作同步的远离或靠近环套部(10)轴线的往复动作;夹持部的最小内径小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且最大内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所述环套部(10)外壁处布置有便于人力握持或机械装配的把手部(30);所述环套部(10)在夹持部的大口径端所在端面处沿其轴向内凹布置有缺口槽(11),所述夹杆(20)外形呈直条杆状,各夹杆(20)位于缺口槽(11)处且与其杆身与两侧槽壁间构成铰接配合,各夹杆(20)与缺口槽(11)所构成的铰接轴轴线均垂直环套部(10)轴线布置;所述线缆拉拽器还包括用于驱使各夹杆(20)沿环套部(10)径向回拢复位的弹性复位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线缆拉拽器还包括用于与缺口槽(11)间卡嵌固接的嵌块(12),所述铰接轴一端固接于夹杆(20)杆身处,另一端沿其铰接轴轴向顺延并与嵌块(12)间构成回转配合;所述嵌块(12)与缺口槽(11)槽底间螺栓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包括压缩弹簧(41);所述压缩弹簧(41) 一端埋设于环套部(10)内腔壁处并与其固接;压缩弹簧(41)的另一端沿环套部(10)径向延伸,并抵靠于夹杆(20)的位于环套部(10)内腔处的一段杆体的外侧壁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弹性复位单元还包括用于导向压缩弹簧(41)的导向柱(42),导向柱(42)底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友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