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340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20:27
一种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它是在1个边沿下方具有笼体固定耳的笼顶盖顶部的中心,固定1个环形挂钩,笼顶盖边沿的下方,安装1个网状笼体,网状笼体的底部安装1块上面具有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笼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配套使用也可独立使用,配套使用时,蜂王自然进入收捕笼中。独立使用时,可收捕蜜蜂和蜂王共同飞逃在外的蜜蜂群体和野生的中华蜜蜂群体。使之十分省心省事,使用简便,操作简单,大大地减轻了养蜂的工作量,避免了因蜜蜂飞逃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养蜂用具,尤其是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人工养蜂用具中,没有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但是,当蜜蜂群体强壮时,它们的自然生活习性需要分为2群或多群,特别是在每一年的春季,蜜蜂群体普遍会自然分蜂(离巢飞逃)。另外,当有某种病虫害或某种敌害威胁着蜜蜂群体时,蜜蜂群体也会离巢飞逃。由于蜜蜂群体出现自然分蜂和群体离巢飞逃时,没有先兆,瞬间即可发生,通常,蜜蜂群体会在I?3分钟的时间内即刻离巢,另寻新居,人为将无法预测和无法控制这种局面的发生,苦不堪言,损失巨大。在蜂箱的巢门孔上,安装隔王板来控制蜂王外逃,这样,蜜蜂群体离巢飞逃后,蜂王没有外逃,虽然飞逃在外的蜜蜂群体会自然地返回原巢,暂时没有损失。但是,蜜蜂群体的飞逃情绪并没有彻底解除,它们会在同I天中或在第二天中再次离巢飞逃,直至离巢飞逃成功。千百年来至今,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以上技术难题,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造成蜜蜂养殖业发展困难的局面,使蜜蜂不能够更好地为农作物和果树授粉,以及蜜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蜂产品。综上所述,如果没有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就不能够将蜜蜂蜂王控制在收捕笼中不再外逃,飞逃在外的蜜蜂群体,就不会在收捕笼中与蜂王会合,也就不能够达到防止蜜蜂群体离巢飞逃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养蜂用具中,没有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收捕笼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该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各地区蜜蜂蜂种结成球形蜂团的大小,使用金属薄板,采用金属冲压模具,冲压加工制作,或者使用塑料或复合材料,注塑成型或压制成型制作,制成I个笼顶盖,笼顶盖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顶部向上凸起成球形状,便于蜜蜂和蜂王集聚,以及防止雨水进入,顶部的中心有I个环形挂钩固定孔,笼顶盖下方边沿的周围,有3或4个笼体安装耳,笼体安装耳上各有I个螺母孔,以便安装和拆卸网状笼体。按照各地区蜜蜂蜂种结成球形蜂团的大小,使用细金属丝,采用点焊成型的生产工艺制作,或者使用金属薄板,采用金属冲压模具,冲压加工制作,以及使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制作,制成I个网状笼体,网状笼体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网状笼体上口的周围有3或4个笼体安装孔,底部有3或4个螺钉固定孔,网孔宽3.6?4.6毫米。使用与笼顶盖相同的材料制作I块笼底板,笼底板的厚度与笼顶盖的厚度相等,笼底板的中心有I个直径为6?8毫米的蜂王进入孔,笼底板的外围也有多个螺钉固定孔。使用弹性金属薄板,采用金属冲压模具,冲压加工制作,制成I块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方形阀门片的4个角上或圆形阀门的边沿上,共有4或3个螺钉固定孔。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安装在笼底板上。在I个边沿下方具有笼体固定耳的笼顶盖顶部的中心,固定I个环形挂钩,笼顶盖边沿的下方,安装I个网状笼体,网状笼体的底部安装I块上面具有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笼底板,笼底板上,有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一面向笼体内安装,也可在网状笼体的周围和底部安装多块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或者安装多个成品的蜜蜂蜂王单向通道阀门或闸门,达到能够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目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可配套使用也可独立使用。配套使用时,蜜蜂蜂箱同蜂王单向通道套管其中的一端连接,蜂王单向通道套管的另一端连接收捕笼,收捕笼挂在支撑杆上。当蜜蜂群体发生自然分蜂和群体离巢飞逃的瞬间,蜜蜂们通过原蜜蜂蜂箱上的巢门孔隔王板,急速地飞逃在外,同时,蜂王也欲从巢门孔隔王板处逃出与蜜蜂会合。此时,巢门孔隔王板阻挡蜂王不能外逃,心急如焚的蜂王只得另寻出口,蜂王通过单向通道套管上的单向通道阀门或闸门,再经过蜂王单向通道套管和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自然地到达本专利技术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中。蜂王到达收捕笼中后,既不能再返回到原室也不能从收捕笼中外逃。通常,飞逃在外的蜜蜂群体会急速地到处寻找蜂王,当蜜蜂群体发现蜂王在收捕笼中后,蜜蜂们便迅速地向蜂王集聚,形成一个新的蜜蜂群体,实现了收捕飞逃的蜜蜂蜂王和蜜蜂群体的目的。独立使用时,将本技术的收捕笼直接挂在树上适当的位置处,或者是直接安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用于收捕蜜蜂和蜂王共同飞逃在外的蜜蜂群体和收捕野生的中华蜜蜂(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也是我国养蜂史上长期的当家蜂种,被列入我国《“三友”保护动物名录》)群体。通常,当蜜蜂群体随同蜂王瞬间飞逃在天空中时,它们会在就近的树上作短暂歇息后,再次飞往远方,或者是野生的中华蜜蜂在长距离的飞逃中时,此时,收捕笼是它们最好的选择,当蜂王从收捕笼上的蜂王单向通道阀门或闸门进入收捕笼中后,即刻不能外出,蜜蜂们便迅速地向蜂王集聚,形成一个新的蜜蜂群体。配套使用或独立使用收捕成功后,卸下网状笼体,将蜜蜂群体抖落在新的蜜蜂蜂箱中即可,使之十分省心省事,使用简便,操作简单,大大地减轻了人工饲养蜜蜂的工作量,特别符合中华蜜蜂群体经离巢飞逃后,繁殖力倍增,抗病力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有益效果十分明显。本技术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解决了千百年来至今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防蜜蜂离巢飞逃技术难题,避免了因蜜蜂离巢飞逃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有利于蜜蜂养殖业迅速地发展,使蜜蜂更好地为农作物和果树授粉,以及蜜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蜂产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笼顶盖的构造图。 图2是网状笼体的构造图。 图3是笼底板的构造图。 图4是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构造图。 图5是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安装在笼底板上的结构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是本技术配套使用时的演示图。 图中,1.笼顶盖,2.环形挂钩固定孔,3.笼体安装耳,4.网状笼体,5.笼体安装孔,6.螺钉固定孔,7.网孔,8.笼底板,9.蜂王进入孔,10.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11.环形挂钩,12.蜜蜂蜂箱,13.蜂王单向通道套管,14.收捕笼,15.收捕笼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按照各地区蜜蜂蜂种结成球形蜂团的大小,使用金属薄板,采用金属冲压模具,冲压加工制作,或者使用塑料或复合材料,注塑成型或压制成型制作,制成I个笼顶盖(1),笼顶盖(I)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顶部向上凸起成球形状,便于蜜蜂和蜂王集聚,以及防止雨水进入,顶部的中心有I个环形挂钩固定孔(2),笼顶盖(I)下方边沿的周围,有3或4个笼体安装耳(3),笼体安装耳(3)上各有I个螺母孔,以便安装和拆卸网状笼体。 在图2中,按照各地区蜜蜂蜂种结成球形蜂团的大小,使用细金属丝,采用点焊成型的生产工艺制作,或者使用金属薄板,采用金属冲压模具,冲压加工制作,以及使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制作,制成I个网状笼体(4),网状笼体(4)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网状笼体⑷上口的周围有3或4个笼体安装孔(5),底部有3或4个螺钉固定孔(6),网孔(7)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其特征是:在1个边沿下方具有笼体固定耳的笼顶盖顶部的中心,固定1个环形挂钩,笼顶盖边沿的下方,安装1个网状笼体,网状笼体的底部安装1块上面具有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笼底板,笼底板上,有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一面向笼体内安装,或者在网状笼体的周围和底部安装多块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其特征是:在I个边沿下方具有笼体固定耳的笼顶盖顶部的中心,固定I个环形挂钩,笼顶盖边沿的下方,安装I个网状笼体,网状笼体的底部安装I块上面具有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笼底板,笼底板上,有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的一面向笼体内安装,或者在网状笼体的周围和底部安装多块蜂王单向通道阀门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蜂蜂王和群体飞逃收捕笼,其特征是:笼顶盖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顶部向上凸起成球形状,顶部的中心有I个环形挂钩固定孔,笼顶盖下方边沿的周围,有3或4个笼体安装耳,笼体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张克思张友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诚克兄弟蜂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