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轮安装凸缘(7)的多个周向部分中的各个部分中形成螺栓插入孔(7a),待紧固至转向节的紧固螺栓(16)插入该螺栓插入孔中,通过热锻预先形成外构件(2),并通过冷锻形成车体安装凸缘(7)的外侧面(10)以及螺栓插入孔(7a),从而确保期望的精整精度并省除在车体安装凸缘(7)的外侧面(10)上进行机加工的步骤和开孔步骤。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车轮轴承装置,其通过提高材料产出和减少工序而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具体地说,涉及能提高坯件产量并能借助减少工序而降低制造成本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车轮轴承装置被分类为:所谓的第一代类型,其中,包括双列角接触滚珠轴承的车轮轴承装配在转向节与毂轮之间;第二代类型,其中,车体安装凸缘或车轮安装凸缘一体地形成在外构件的外周上;第三代类型,其中,一个内滚道面直接形成在毂轮的外周上;以及第四代类型,其中,内滚道面直接形成在毂轮与等速万向节的外接头构件各自的外周上。 近来,考虑到资源节约或防污染强烈渴望改善油耗。降低汽车零部件尤其是车轮轴承装置的重量作为响应这些需求的因素受到关注,并且对其强烈渴望,尤其要在保持其强度与刚度的情况下减小车轮轴承装置的重量。已经提出了一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图5中所示的车轮轴承装置50。 车轮轴承装置50是用于从动轮的第三代类型的车轮轴承装置,并且包括毂轮51、内圈52、外构件53以及双列滚珠54、54。毂轮51具有在其一端上的整合的车轮安装凸缘 55、形成在毂轮51的外周上的内滚道面51a以及从内滚道面51a轴向延伸的筒状部51b。而且,毂螺栓55a沿车轮安装凸缘55的外周等距地固定在车轮安装凸缘55上。 外周上形成有内滚道面52a的内圈52压配合到毂轮51的筒状部51b上。可通过使毂轮51的筒状部51b的一端塑性变形成铆合部51c而防止内圈52从毂轮51轴向脱落。 外构件53在其外周上形成有待安装在转向节(未示出)上的车体安装凸缘53b,并且在其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53a、53a。双列滚珠54、54可滚动地容纳于双列外滚道面53a、53a和双列内滚道面51a、52a之间。 如图6中所示,外构件53的车体安装凸缘53b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孔56、57,待紧固至车体的螺栓插入通过这些螺栓插入孔。螺栓插入孔56、57的总数为四个,其中两个孔56布置在车体安装凸缘53b的上部(例如在低于车体安装凸缘53b的最高位置约60度角的位置处),并且另两个孔57布置在车体安装凸缘53b的下部(例如在高于车体安装凸缘53b的最低位置约45度角的位置处)。 位于两个上部螺栓插入孔56、56之间的上部分58和位于两个下部螺栓插入孔57、57之间的下部分58的厚度与螺栓插入孔56、57周围外缘部59的厚度相同。上部分58和下部分58的厚度比前后部分60的厚度厚。 当螺栓插入孔的总数是三个,并且其中两个布置在车体安装凸缘53b的最上部的上部两侧,一个布置在接近车体安装凸缘53b的最下部的位置处时,螺栓插入孔周围外缘部的厚度未变薄,并且下部螺栓插入孔周围外缘部的厚度比上部两个螺栓插入孔周围外缘部的厚度薄。 车轮轴承装置50接受垂直负载、横向负载以及前后向负载,并且当横向负载施加至车轮轴承装置50时,施加至车体安装凸缘53b的上部分58和下部分58的力矩最大。因此,车体安装凸缘53b的上部分58和下部分58形成为较厚,以提高车体安装凸缘53b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因为施加至前后部分60的力矩相对较小,并且前后部分60不需要具有与上部分58和下部分58相同的强度和刚度,所以能够形成比上部分58和下部分58相对较薄的前后部分60,从而减少车体安装凸缘53b的重量并以更高程度平衡强度、刚度及轻质(参见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f献 1:TP 2007-71352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这种车轮轴承装置50中,螺栓插入孔56、57只是简单的插入孔而不是攻丝孔,并因而可通过使紧固螺栓(未示出)从外侧(车轮安装凸缘55侧)插入通过螺栓插入孔56、57并将这些紧固螺栓紧固至转向节的攻丝孔而使外构件53固定至转向节。在此情况下,如图7中所示,需要在车体安装凸缘53b的外侧面61上形成螺栓座面62,以便提高安装精度。 如图8中所示,在热锻(由双点划线示出)外构件53后,通过车削(由点划线示出)形成外构件53的螺栓座面62,然后通过利用诸如钻头之类的开孔夹具开孔。这样,通过车削形成倒角部63、车体安装凸缘53b的内侧面64、前导部65以及外滚道面53s等。 如上所述,通过车削形成螺栓座面62。然而,为了车削螺栓座面62而需要重新卡紧外构件53,因此导致如下问题:增多工序、增长生产周期,并因而增加制造成本。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坯件产量并能借助减少工序而降低制造成本的。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这样一种车轮轴承装置,该车轮轴承装置包括:外构件,在该外构件的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在该外构件的内周上一体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内构件,在该内构件的外周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双列外滚道面之一相对的双列内滚道面;以及双列滚动元件,所述双列滚动元件借助保持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双列内滚道面和所述外构件的所述双列外滚道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多个周向位置处、在所述车体安装凸缘上形成多个螺栓插入孔,待固定至所述转向节的紧固螺栓插入通过所述螺栓插入孔;通过热锻预先形成所述外构件;并且通过冷锻在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外侧面上形成所述紧固螺栓的座面。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二代至第四代类型的车轮轴承装置,因为其包括外构件,在该外构件的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在该外构件的内周上一体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并且其特征在于:待固定至所述转向节的紧固螺栓插入通过的多个螺栓插入孔在沿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多个周向位置处形成于所述车体安装凸缘上;通过热锻预先形成所述外构件;并且所述紧固螺栓的座面通过冷锻形成在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外侧面上,所以能够确保期望的精整精度,并且能够省除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所述外侧面的车削工序。因此,能够提供能提高坯件产量并能借助减少工序而降低制造成本的车轮轴承装置。 优选如第二方面中限定的,通过冷锻形成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所述螺栓插入孔。这使得能够通过机加工过程省除开孔步骤,并因而能够进一步借助减少工序而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如第三方面中限定的,在各个所述螺栓插入孔的外侧周缘上形成有倒角部,并且通过冷锻形成所述倒角部。这也使得能够进一步借助减少工序而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如第四方面中限定的,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所述外侧面的表面粗糙度设定成Ra6.3以下。这使得能够防止所述紧固螺栓倾斜,并且提高安装精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车轮轴承装置的方法,该车轮轴承装置包括:外构件,在该外构件的外周上形成有待安装在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在该外构件的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内构件,在该内构件的外周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双列外滚道面之一相对的双列内滚道面;以及双列滚动元件,所述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双列内滚道面和所述外构件的所述双列外滚道面之间,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沿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多个周向位置处、在所述车体安装凸缘上形成多个螺栓插入孔;通过热锻形成所述外构件;以及之后,通过冷锻在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外侧面上形成所述紧固螺栓的座面。这使得能够提供能提高坯件产量并能借助减少工序而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轴承装置,该车轮轴承装置包括:外构件,在该外构件的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在该外构件的内周上一体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内构件,在该内构件的外周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双列外滚道面之一相对的双列内滚道面;以及双列滚动元件,所述双列滚动元件借助保持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双列内滚道面和所述外构件的所述双列外滚道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多个周向位置处、在所述车体安装凸缘上形成多个螺栓插入孔,待固定至所述转向节的紧固螺栓插入通过所述螺栓插入孔;通过热锻预先形成所述外构件;并且通过冷锻在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外侧面上形成所述紧固螺栓的座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4.20 JP 2012-0962811.一种车轮轴承装置,该车轮轴承装置包括:外构件,在该外构件的外周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在该外构件的内周上一体形成有双列外滚道面;内构件,在该内构件的外周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双列外滚道面之一相对的双列内滚道面;以及双列滚动元件,所述双列滚动元件借助保持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双列内滚道面和所述外构件的所述双列外滚道面之间,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多个周向位置处、在所述车体安装凸缘上形成多个螺栓插入孔,待固定至所述转向节的紧固螺栓插入通过所述螺栓插入孔;通过热锻预先形成所述外构件;并且通过冷锻在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外侧面上形成所述紧固螺栓的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轴承装置,其中,通过冷锻形成所述车体安装凸缘的所述螺栓插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轴承装置,其中,在各个所述螺栓插入孔的外侧周缘上形成有倒角部,并且通过冷锻形成所述倒角部。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一成,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