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世帆专利>正文

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3288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其由盒体和置于盒体内的直流电源、按钮开关、导线、蜂鸣器、发光二极管、电阻、自动开关组成;直流电源由干电池,电池盒组成;各电器元件用导线4电连接;使用时,将按盒体外表面上设置的位置区分标志,向上竖立放置于老人的口袋内或系于腰带上打开按钮开关,老人正常行走时自动开关的玻璃瓶直立,两根电极之间无连通,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因不通电而不工作;当老人倒地时,玻璃瓶也随之横放,其内的活动导体将两根电极连通,进而蜂鸣器通电蜂鸣,两个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无论在白天还是在黑暗状况下,可以使更多的人通过蜂鸣器的声音和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发现倒地的老人,使其能及时的得到救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
本技术涉及呼救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老人摔倒自动呼救装置。
技术介绍
统计信息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1亿的高峰。如此庞大的老年队伍,将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且这些老年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空巢老人”,即白天无子女在家或独居的老人。老年人发病或出现意外情况往往是很突然的,当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老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尤其是像“空巢老人”,最难得到及时救助。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突发性医疗事件中近20%的需急救者在得到救治之前已经死亡,其中80%以上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呼救不及时和救护车没能迅速到达等)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造成的。急救的重点就是急和救;当发生突发性医疗事件后能否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效果,甚至于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老人在公共场所中跌倒及随后的现场救援问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事发现场的人员心理状态矛盾、有较多顾虑,如对老人不加以施救、视而不见,明显有悖于我国尊老爱幼、救死扶伤的传统美德;但如果加以施救,现场人员又担心被老人及其家人误解,日后给自己带来较大的麻烦和不便。因此,在公共场所中老人跌倒后的现场救援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矛盾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一位名叫彭宇的小伙子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诊治。随后,老太太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彭宇给付老太太损失的40%。彭宇不服判决。双方在二审中达成和解,随后淡出公众视野。此案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类似彭宇案的各种版本在各地出现,引起民众对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搀扶的激烈讨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发现老人倒地并及时救助的装置。 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直流电源、按钮开关、蜂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二极管、电阻、自动开关,所述的直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按钮开关的一端,直流电源的另一端与自动开关的一端相连,自动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蜂鸣器的一端、发光二极管的一端相连,蜂鸣器另一端用导线与按钮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用导线与电阻的一端连接,电阻的另一端用导线分别连接按钮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可以为多个,使用多个发光二极管是为了当一个发光二极管被遮挡时,仍有其他发光二极管在发光,便于倒地老人被别人发现。 本技术中,所述的自动开关包括带橡胶塞的玻璃瓶和两个电极,两个电极为外层设有绝缘层的导线,第一电极由玻璃瓶的橡胶塞穿入玻璃瓶内至玻璃瓶底部并弯曲两圈,第二电极由玻璃瓶的橡胶塞穿入玻璃瓶内并在橡胶塞的底部弯曲两圈,两根电极不直接接触,两根电极的弯曲部分去掉绝缘层后表面挂锡;玻璃瓶内装入占其容积三分之二的活动导体,且玻璃瓶直立时活动导体不与第二电极的弯曲部分相连;玻璃瓶横放时活动导体自然散开并将两根电极相连通。在所述电极的外表面挂上一层锡,可以减缓电极的氧化,增强导电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方便制作,上述的活动导体为小铜钉或小铜球。 为了使声音和光线透过盒体而易于让人发现,所述的盒体与蜂鸣器、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圆窗孔。 为了方便使用,所述盒体的外表面设有位置区分标志。 为了降低成本、方便购买和更换,所述的直流电源为干电池。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时,将本技术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按盒体外表面上设置的位置区分标志,向上竖立放置于老人的口袋内或系于腰带上,打开电池盒上的按钮开关,当老人正常行走时,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的玻璃瓶直立,两根电极之间无连通,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因不通电而不工作;当老人倒地时,玻璃瓶也随之横放,小铜钉或小铜球散开,将两根电极连通,进而蜂鸣器通电蜂鸣,两个发光二极管通电发光,无论在白天还是在黑暗状况下,可以使更多的人通过蜂鸣器的声音和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发现倒地的老人,使施救者在做好事时,因有更多的目击者在场而更踏实,有利于助人为乐社会美德的传承,有助于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当老人在家中时,可以关闭电池盒上的按钮开关,这样即使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横放也不会发声发光,避免误报警影响他人。采用本技术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使得老人倒地更容易被发现而及时得到救助,其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自动开关的玻璃瓶直立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自动开关的玻璃瓶横放时的示意图。 图中:1-按钮开关,2-直流电源,3-自动开关,4-导线,5-蜂鸣器,6-发光二极管,7-电阻,8-电池盒,9-盒体,10-位置区分标志,11-圆窗孔,31-玻璃瓶,32-第一电极,33-第二电极,34-橡胶塞,35-活动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由盒体9和置于盒体9内的直流电源 2、按钮开关1、导线4、蜂鸣器5、两发光二极管6、两电阻7、自动开关3组成;直流电源2由干电池,电池盒8组成;各电器元件用导线4电连接;盒体9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向上”或类似的位置区分标志10,盒体9上与蜂鸣器5、发光二极管6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圆窗孔11。 参见图3,自动开关3包括带橡胶塞34的玻璃瓶31和两个电极,两个电极为外层设有绝缘层的导线,第一电极32由玻璃瓶31的橡胶塞34穿入玻璃瓶内至玻璃瓶31底部并弯曲两圈,第二电极33由玻璃瓶31的橡胶塞34穿入玻璃瓶内并在橡胶塞34的底部弯曲两圈,两根电极不直接接触,两根电极的弯曲部分去掉绝缘层后表面挂锡;玻璃瓶31内装入占其容积三分之二的活动导体35,活动导体35采用小铜钉或小铜球。玻璃瓶31直立时活动导体35不与第二电极33的弯曲部分相连。 参见图4,玻璃瓶31横放时活动导体35自然散开并将两根电极相连通。 参见图1、图2,直流电源2的一端连接按钮开关1的一端,直流电源2的另一端与自动开关3的一端相连,自动开关3的另一端分别与蜂鸣器5、两个发光二极管6的一端相连,蜂鸣器5另一端用导线4与按钮开关1的另一端连接,两个发光二极管6的另一端分别用导线4与两个电阻7的一端连接,两个电阻7的另一端用导线4分别连接按钮开关1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为两个但不限于两个,使用多个发光二极管是为了当一个发光二极管被遮挡时,仍有其他发光二极管在发光,便于倒地老人被别人发现。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时,将本技术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按盒体9外表面上设置的位置区分标志10,向上竖立放置于老人的口袋内或系于腰带上,打开电池盒8上的按钮开关1,当老人正常行走时,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的玻璃瓶31直立,两根电极之间无连通,蜂鸣器5和发光二极管6因不通电而不工作;当老人倒地时,玻璃瓶31也随之横放,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直流电源、按钮开关、蜂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二极管、电阻、自动开关,所述的直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按钮开关的一端,直流电源的另一端与自动开关的一端相连,自动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蜂鸣器的一端、发光二极管的一端相连,蜂鸣器另一端用导线与按钮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用导线与电阻的一端连接,电阻的另一端用导线分别连接按钮开关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直流电源、按钮开关、蜂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二极管、电阻、自动开关,所述的直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按钮开关的一端,直流电源的另一端与自动开关的一端相连,自动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蜂鸣器的一端、发光二极管的一端相连,蜂鸣器另一端用导线与按钮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用导线与电阻的一端连接,电阻的另一端用导线分别连接按钮开关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人倒地智能呼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开关包括带橡胶塞的玻璃瓶和两个电极,两个电极为外层设有绝缘层的导线,第一电极由玻璃瓶的橡胶塞穿入玻璃瓶内至玻璃瓶底部并弯曲两圈,第二电极由玻璃瓶的橡胶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帆
申请(专利权)人:赵世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