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锁机构的变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3186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16:56
一种具有自锁机构的变轨装置,由直线电机、进给推杆、固定支架、移动支架、直线轨道、弧线轨道、直线岔道、弧线岔道、主干道、导轨、膨胀螺栓、“C”型上滑道、“T”型下滑块和自锁机构组成,直线电机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其输出轴与进给推杆通过键连接,用以施加直线方向的力矩给进给推杆,进给推杆与移动支架通过销轴相连,两条导轨分布在直线电机的左右两侧,每条导轨分“C”型的上滑道和“T”型下滑块两部分,在“C”型上滑道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T”型下滑块,通过控制直线电机,使进给推杆处于伸张或者收缩状态,来实现两条轨道线路通或断,从而实现变轨,该装置适用于核电站厂房、维修机房等空间狭小,有变轨要求的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锁机构的变轨装置
: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实现轨道交换的专用设备,属于起重机

技术介绍
: 国内外的变轨装置种类比较多,运用的工作环境也不同,大多采用比较复杂的驱动机构和运动导向装置,需要较大的布置空间;根据用途不同,结构各异,有的采用旋转电机直接旋转轨道实现过轨对接,也有采用齿轮机构,也有手动过轨装置;但大都存在着体积大、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的缺陷。 根据使用环境不同,功能也不同,实现方式也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针对现有变轨装置存在的体积大、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的缺陷,提出了新型的变轨装置。 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自锁机构的变轨装置,由直线电机(I)、进给推杆(2)、固定支架(3)、移动支架(4)、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导轨 (10)、膨胀螺栓(11)、“C”型上滑道(12)、“T”型下滑块(13)和自锁机构(14)组成,其中直线电机(I) 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直线电机(I)另一端为输出端,连接带丝杆的进给推杆(2),并使得进给推杆(2)沿其自身轴线作往复运动,进给推杆(2)与移动支架(4)通过销轴相连,两条导轨(10)分布在直线电机(I)的左右两侧,两条导轨(10)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每条导轨(10)分“C”型的上滑道(12)和“Τ”型下滑块(13)两部分,在“C”型上滑道(12)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Τ”型下滑块(13),考虑到直线轨道(5)和弧线轨道(6)的可动距离,“Τ”型下滑块(13)的轴向长度要小于“C”型的上滑道(12)的轴向长度,两根“Τ”型下滑块(13)和直线轨道(5)及弧线轨道(6)焊接,移动支架(4) 一端和弧线轨道(6)顶面焊接,移动支架(4)另一端通过销轴和进给推杆(2)连接;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为“工”字型结构,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⑶位于左侧导轨(10)的左侧,主干道(9)位于右侧导轨(10)的右侧,当直线电机⑴转动,进给推杆(2)处于伸张状态时,使得弧线岔道(8)、弧线轨道(6)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当直线电机(I)反转,进给推杆(2)处于收缩状态时,使得直线岔道(7)、直线轨道(5)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从而实现了变轨的功能;自锁机构(14)安装在直线岔道(7)和直线轨道 (5)的相接处,或安装在弧线岔道⑶和弧线轨道(6)的相接处。 所述的自锁机构(14)包括止挡板(141)、弹簧(142)、固定板(143)、圆钢(144)和撞杆(145),其中撞杆(145)和固定板(143)通过焊接方式固连,固定板(143)与直线轨道 (5)或弧线轨道(6)的“工”字型截面的顶板下平面焊接,圆钢(144)为“L”型,其一端带螺纹,止挡板(141)末端有两个螺纹孔,弹簧(142)串在圆钢上,可沿圆钢(144)自由滑动,止挡板(141)通过螺母固定在圆钢(144)上,并与弹簧(142)相接触,当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和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对接时,撞杆(145)与螺母接触,并挤压螺母,进而使得止挡板(141)受压,从而使得弹簧(142)压缩,此时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上放置的小车可以通行;反之,自锁机构(14)处于锁紧状态,此时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 (8)上放置的小车不可以通行。 所述“C”型上滑道(12)和“T”型下滑块(13)的接触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斜面,如果是斜面,则倾斜角度一般为8?13度。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优点在于: (I)本装置采用了“C”型上滑道和“T”型下滑块的结构,大大减小了变轨装置的体积,大幅度减小了净空的要求,更能满足狭小的空间。 (2)设计了自锁机构,使得直线轨道或弧线轨道和直线岔道或弧线岔道对接时更加可靠。 (3)本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采用多级安全保障,安全性高,不受轨道形状的限制。 【附图说明】 : 图1为自锁机构的变轨装置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自锁机构的变轨装置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3为上滑道及下滑块图。 图4为直线电机和进给推杆装置图的主视图。 图5为直线电机和进给推杆装置图的左视图。 图6为直线电机和进给推杆装置图的俯视图。 图7为自锁机构图的主视图。 图8为自锁机构图的左视图。 [0021 ] 图9为自锁机构图的俯视图。 图10为弧线岔道、弧线轨道以及主干道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直线岔道、直线轨道以及主干道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一种自锁机构的变轨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俯视图,由直线电机(I)、进给推杆(2)、固定支架(3)、移动支架(4)、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⑶、主干道(9)、导轨(10)、膨胀螺栓(11)、“C”型上滑道(12)、“T”型下滑块(13)和自锁机构(14)组成,其中直线电机(I) 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直线电机(I)另一端为输出端,连接带丝杆的进给推杆(2),并使得进给推杆(2)沿其自身轴线作往复运动,进给推杆(2)与移动支架(4)通过销轴相连,直线电机(I)和进给推杆(2)的连接关系图如图4?图6所示,其中图4为主视图,图5为左视图,图6为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两条导轨(10)分布在直线电机(I)的左右两侧,两条导轨(10)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每条导轨(10)分“C”型的上滑道(12)和“T”型下滑块(13)两部分(如图3所示),在“C”型上滑道(12)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T”型下滑块(13),考虑到直线轨道(5)和弧线轨道(6)的可动距离,“T”型下滑块(13)的轴向长度要小于“C”型的上滑道(12)的轴向长度,两根“T”型下滑块(13)和直线轨道(5)及弧线轨道(6)焊接,移动支架(4) 一端和弧线轨道(6)顶面焊接,移动支架(4)另一端通过销轴和进给推杆(2)连接;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为“工”字型结构,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位于左侧导轨(10)的左侧,主干道(9)位于右侧导轨(10)的右侧,当直线电机(I)转动,进给推杆(2)处于伸张状态时,使得弧线岔道(8)、弧线轨道(6)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当直线电机(I)反转,进给推杆(2)处于收缩状态时,使得直线岔道(7)、直线轨道(5)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从而实现了变轨的功能;自锁机构(14)安装在直线岔道(7)和直线轨道(5)的相接处,或安装在弧线岔道(8)和弧线轨道(6)的相接处。本实施例中的“C”型上滑道和“T”型下滑块总高度为60mm,推杆直线电机+固定支架共高191mm,实现了变轨装置体积小的目标,其中“C”型上滑道(12)端部密封;“C”型上滑道(12)侧面带注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锁机构的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直线电机(1)、进给推杆(2)、固定支架(3)、移动支架(4)、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导轨(10)、膨胀螺栓(11)、“C”型上滑道(12)、“T”型下滑块(13)和自锁机构(14)组成,其中直线电机(1)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直线电机(1)另一端为输出端,连接带丝杆的进给推杆(2),并使得进给推杆(2)沿其自身轴线作往复运动,进给推杆(2)与移动支架(4)通过销轴相连,两条导轨(10)分布在直线电机(1)的左右两侧,两条导轨(10)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每条导轨(10)分“C”型的上滑道(12)和“T”型下滑块(13)两部分,在“C”型上滑道(12)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T”型下滑块(13),考虑到直线轨道(5)和弧线轨道(6)的可动距离,“T”型下滑块(13)的轴向长度要小于“C”型的上滑道(12)的轴向长度,两根“T”型下滑块(13)和直线轨道(5)及弧线轨道(6)焊接,移动支架(4)一端和弧线轨道(6)顶面焊接,移动支架(4)另一端通过销轴和进给推杆(2)连接;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为“工”字型结构,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位于左侧导轨(10)的左侧,主干道(9)位于右侧导轨(10)的右侧,当直线电机(1)转动,进给推杆(2)处于伸张状态时,使得弧线岔道(8)、弧线轨道(6)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当直线电机(1)反转,进给推杆(2)处于收缩状态时,使得直线岔道(7)、直线轨道(5)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从而实现了变轨的功能;自锁机构(14)安装在直线岔道(7)和直线轨道(5)的相接处,或安装在弧线岔道(8)和弧线轨道(6)的相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锁机构的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直线电机(I)、进给推杆(2)、固定支架(3)、移动支架(4)、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导轨(10)、膨胀螺栓(11)、“C”型上滑道(12)、“T”型下滑块(13)和自锁机构(14)组成,其中直线电机(I) 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直线电机(I)另一端为输出端,连接带丝杆的进给推杆(2),并使得进给推杆(2)沿其自身轴线作往复运动,进给推杆(2)与移动支架(4)通过销轴相连,两条导轨(10)分布在直线电机(I)的左右两侧,两条导轨(10)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每条导轨(10)分“C”型的上滑道(12)和“Τ”型下滑块(13)两部分,在“C”型上滑道(12)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Τ”型下滑块(13),考虑到直线轨道(5)和弧线轨道(6)的可动距离,“Τ”型下滑块(13)的轴向长度要小于“C”型的上滑道(12)的轴向长度,两根“Τ”型下滑块(13)和直线轨道(5)及弧线轨道(6)焊接,移动支架(4) 一端和弧线轨道(6)顶面焊接,移动支架(4)另一端通过销轴和进给推杆(2)连接;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为“工”字型结构,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⑶位于左侧导轨(10)的左侧,主干道(9)位于右侧导轨(10)的右侧,当直线电机(I)转动,进给推杆(2)处于伸张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后建刘现全高伟张三林陈万军赵浩君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刘后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