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垛位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183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下垛位输送机,包括行走底盘、捡拾小车、输送斜桥、支撑机构、过渡平台、十字转弯机、回转体、伸缩臂、滑触线集线器,能够实现箱包从水平输送机到输送线两边垛位不同高度的较长距离的横向输送以及从垛位到水平输送机的输送。采用滑触线供电取代了人工收线放线,减少人力作业并提高了安全性;能够实现席包箱包的从水平输送机到输送斜桥高效捡拾;采用十字转弯机的形式,能够减少甚至杜绝掉包的可能性;采用回转台、配重块、伸缩臂的形式,能够实现较长距离的横向输送(≥3.5m),大幅度减轻工作强度,提高人工码垛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下垛位输送机
本技术属于物流机械
,涉及一种实现物资连续输送的输送设备,尤其是一种上下垛位输送机。
技术介绍
上下垛位输送机主要用于与水平输送机衔接,在拆码垛的时候,将货物从垛位送至水平输送机(或从水平输送机送至垛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垛位输送机横向输送距离为1.5m,只能勉强到达垛位,造成工作强度大、堆垛效率低的同时还给垛位上作业的人员带来潜在危险;在水平输送机与上下垛位输送机的衔接处存在部分箱包无法爬上上下垛位输送机,需要在该处增加人手;上下垛位输送机采用拖拽线缆供电方式,行走至不同位置需要人工收线、放线,增大了劳动强度,同时还存在拉断线缆的危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上下垛位输送机,其能够实现箱包从水平输送机到输送线两边垛位不同高度的较长距离的横向输送以及从垛位到水平输送机的输送。能够解决输送线沿线上下垛位输送机供电问题、箱包从水平输送机过渡到上下垛位输送机的捡拾问题、纵向输送与横向输送衔接处的掉包问题以及增大横向输送距离的问题,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这种上下垛位输送机,包括行走底盘、捡拾小车、输送斜桥、支撑机构、过渡平台、十字转弯机、回转体、伸缩臂、滑触线集线器;所述输送斜桥的下端与捡拾小车连接,上端与过渡平台连接;所述过渡平台和回转体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上端;所述回转体上设置有与过渡平台输出口配合的十字转弯机;所述回转体上还设置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设置在十字转弯机的输出口位置;所述支撑机构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行走底盘上;所述滑触线集线器连接在行走底盘上。 上述行走底盘包括底盘架,安装在底盘架上的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通过电机及减速器驱动,使整个行走底盘在水平输送机上行走;所述支撑机构是油缸支撑机构;所述行走底盘上还设置有油缸支承座、主撑梁支座、副撑梁支座,分别用于固定支撑机构各组成部分的一端。 上述的支撑机构包括主支撑梁、副支撑梁、安装平台、电液推杆;所述主支撑梁和副支撑梁一端分别铰接在主撑梁支座和副撑梁支座上,另一端铰接在安装平台上,电液推杆一端铰接在油缸支承座上,另外一端铰接在主支撑梁上,输送高度随着电液推杆的伸长而增大;为保证安装平台在不同的变幅高度均处于水平状态,主支撑梁、副支撑梁、安装平台以及主撑梁支座和副撑梁支座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上述捡拾小车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支撑轮、捡拾轴、第一带传动系统、过渡滚筒、支撑杆;捡拾小车通过四个分别安装在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的支撑轮在水平输送机上行走,所述捡拾轴通过第一带传动系统由输送斜桥上的第一改向滚筒带动,第一改向滚筒同时也通过轴承固定在左、右支撑板、上;所述过渡滚筒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位于两个捡拾轴之间,支撑杆用于连接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 上述输送斜桥为一段固定式皮带输送机,通过电动滚筒驱动,一端固定在捡拾小车上,另一端固定在过渡平台上。 上述过渡平台包括左安装架、右安装架、托辊、第二带传动系统;过渡平台通过左安装架、右安装架固定在安装平台上,托辊以及第二带传动系统安装在左安装架、右安装架上;输送斜桥的第二改向滚筒安装在左安装架和右安装架上,通过第二带传动系统带动托棍转动。 上述测回转体包括本体以及安装在本体上的回转支承、回转电机;本体通过回转支承安装在安装平台上,回转电机安装在安装平台上通过齿轮带动回转支承转动,从而带动回转体以及与回转体的本体连接的伸缩臂旋转至不同的方向;所述回转体上还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安装在回转体上与伸缩臂相对的位置用于平衡伸缩臂及输送物资的倾翻力矩。 上述的伸缩臂包括伸缩式输送机和用于安装伸缩式输送机的固定支架;在固定支架与回转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以调整伸缩臂输送角度的电液推杆;所述固定支架通过回转体上的伸缩臂支架固定一端;电液推杆一端通过电液推杆支架铰接在回转体上,另一端铰接在固定支架上。 上述的十字转弯机包括中间辊子机以及分别设置在中间辊子机两侧的两组半圆辊子机;十字转弯机整体能够在回转体上自由转动;所述中间辊子机能够向前输送或向后输送,半圆辊子机始终向中间输送,防止输送的物资冲出十字转弯机。 上述滑触线集线器通过滑触线集线器支架连接在行走底盘上,从安装在水平输送机上的滑触线上取电。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技术上下垛位输送机的滑触线供电取代了人工收线放线,减少人力作业并提高了安全性; (2)本技术能够实现席包箱包的从水平输送机到输送斜桥高效捡拾; (3)本技术采用十字转弯机的形式,能够减少甚至杜绝掉包的可能性; (4)本技术采用回转台、配重块、伸缩臂的形式,能够实现较长距离的横向输送O 3.5m),大幅度减轻工作强度,提高人工码垛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行走底盘和支撑机构的构成图; 图3为捡拾小车的构成图; 图4为过渡平台、回转体、十字转弯机和伸缩臂的构成图; 图5为堆垛时的输送状态图; 图6为拆垛时的输送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技术的上下垛位输送机,包括行走底盘1、捡拾小车2、输送斜桥3、支撑机构4、过渡平台5、十字转弯机6、回转体7、伸缩臂8、滑触线集线器44 ;所述输送斜桥3的下端与捡拾小车2连接,上端与过渡平台5连接;所述过渡平台5和回转体7设置在支撑机构4的上端;所述回转体7上设置有与过渡平台5输出口配合的十字转弯机6 ;所述回转体7上还设置有伸缩臂8,所述伸缩臂8设置在十字转弯机6的输出口位置;所述支撑机构4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行走底盘I上;所述滑触线集线器44连接在行走底盘I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本技术的行走底盘I包括底盘架10,安装在底盘架10上的主动轮组11和从动轮组12 ;所述主动轮组11通过电机及减速器13驱动,使整个行走底盘I在水平输送机上行走;所述支撑机构4是油缸支撑机构;所述行走底盘I上还设置有油缸支承座14、主撑梁支座15、副撑梁支座16,分别用于固定支撑机构4各组成部分的一端。 如图2,本技术的支撑机构4包括主支撑梁24、副支撑梁25、安装平台26、电液推杆27 ;所述主支撑梁24和副支撑梁25 —端分别铰接在主撑梁支座15和副撑梁支座16上,另一端铰接在安装平台26上,电液推杆27 —端铰接在油缸支承座14上,另外一端铰接在主支撑梁24上,输送高度随着电液推杆27的伸长而增大;为保证安装平台26在不同的变幅高度均处于水平状态,主支撑梁24、副支撑梁25、安装平台26以及主撑梁支座15和副撑梁支座16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参见图3:本技术的捡拾小车2包括左支撑板17、右支撑板18、支撑轮19、捡拾轴20、第一带传动系统21、过渡滚筒22、支撑杆23 ;捡拾小车2通过四个分别安装在左支撑板17、右支撑板18的支撑轮19在水平输送机上行走,捡拾轴20通过第一带传动系统21由输送斜桥3上的第一改向滚筒46带动,第一改向滚筒46同时也通过轴承固定在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下垛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底盘(1)、捡拾小车(2)、输送斜桥(3)、支撑机构(4)、过渡平台(5)、十字转弯机(6)、回转体(7)、伸缩臂(8)、滑触线集线器(44);所述输送斜桥(3)的下端与捡拾小车(2)连接,上端与过渡平台(5)连接;所述过渡平台(5)和回转体(7)设置在支撑机构(4)的上端;所述回转体(7)上设置有与过渡平台(5)输出口配合的十字转弯机(6);所述回转体(7)上还设置有伸缩臂(8),所述伸缩臂(8)设置在十字转弯机(6)的输出口位置;所述支撑机构(4)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行走底盘(1)上;所述滑触线集线器(44)连接在行走底盘(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垛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底盘(I)、捡拾小车(2)、输送斜桥(3)、支撑机构(4)、过渡平台(5)、十字转弯机(6)、回转体(7)、伸缩臂(8)、滑触线集线器(44);所述输送斜桥(3)的下端与捡拾小车(2)连接,上端与过渡平台(5)连接;所述过渡平台(5)和回转体(7)设置在支撑机构(4)的上端;所述回转体(7)上设置有与过渡平台(5)输出口配合的十字转弯机(6);所述回转体(7)上还设置有伸缩臂(8),所述伸缩臂(8)设置在十字转弯机(6)的输出口位置;所述支撑机构(4)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行走底盘(I)上;所述滑触线集线器(44)连接在行走底盘(I)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垛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盘(I)包括底盘架(10),安装在底盘架(10)上的主动轮组(11)和从动轮组(12);所述主动轮组(11)通过电机及减速器(13)驱动,使整个行走底盘(I)在水平输送机上行走;所述支撑机构(4)是油缸支撑机构;所述行走底盘(I)上还设置有油缸支承座(14)、主撑梁支座(15)、副撑梁支座(16),分别用于固定支撑机构(4)各组成部分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垛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机构(4)包括主支撑梁(24)、副支撑梁(25)、安装平台(26)、电液推杆(27);所述主支撑梁(24)和副支撑梁(25) —端分别铰接在主撑梁支座(15)和副撑梁支座(16)上,另一端铰接在安装平台(26)上,电液推杆(27) —端铰接在油缸支承座(14)上,另外一端铰接在主支撑梁(24)上,输送高度随着电液推杆(27)的伸长而增大;为保证安装平台(26)在不同的变幅高度均处于水平状态,主支撑梁(24)、副支撑梁(25)、安装平台(26)以及主撑梁支座(15)和副撑梁支座(16)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垛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捡拾小车(2)包括左支撑板(17)、右支撑板(18)、支撑轮(19)、捡拾轴(20)、第一带传动系统(21)、过渡滚筒(22)、支撑杆(23);捡拾小车(2)通过四个分别安装在左支撑板(17)、右支撑板(18)的支撑轮(19)在水平输送机上行走,所述捡拾轴(20)通过第一带传动系统(21)由输送斜桥(3)上的第一改向滚筒(46)带动,第一改向滚筒(46)同时也通过轴承固定在左、右支撑板(17、19)上;所述过渡滚筒(22)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板(17)和右支撑板(18)上,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茂宋昆王卫青王宁朱从民张波李璐薛耀锋李润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