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946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通过设置在胎肩部表面的隆起部有效提高雪上牵引性能,并且防止产生于胎面踏面的裂缝向侧壁部伸展。该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从该胎面部连续地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以及延续到各侧壁部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且指定旋转方向而使用,在从形成于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踏面的胎面端直至到达上述侧壁部的胎肩部表面,设有隆起部,该隆起部从侧壁部侧朝向胎面端延伸并在到达胎面端的跟前结束,上述隆起部具有陡峭倾斜面以及平缓倾斜面,该陡峭倾斜面相对于胎肩部表面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倾斜,且坡度陡峭;该平缓倾斜面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倾斜,且与该陡峭倾斜面相比,上述坡度平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胎面部、从该胎面部连续地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以及延续到各侧壁部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例如,可在冰雪路面上使用的用于卡车、公共汽车等重负载车辆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尤其要求即使是在深雪道路上行驶时的、直至位于胎面端与侧壁部间的胎肩部埋入到雪中的状态下,也发挥牵引性能等所需要的行驶性能。 针对于此,提出了如下方案,即、在胎肩部表面,如专利文献I等所记载的那样,以从该胎肩部表面突出等形态,形成从侧壁部侧朝向胎面端例如在轮胎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隆起部,凭借胎肩部表面的与雪面接触时发挥的、由上述隆起部对雪面的抓地效果、所谓边缘效果,提高在雪上路面行驶时的牵引性能。 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是如下轮胎,即“在上述肩区段形成隆起部和正方形部,该隆起部从胎肩面向轮胎轴方向突出并且在接地侧具有与肩区段的接地面相连的锥形面,该正方形部在该隆起部的前后在圆周方向具有台阶状的胎面边缘”。根据该充气轮胎,认为“在雪路等的车辙行驶过程中,锥形面先沿车辙路面从而反作用力变少,并且利用从胎肩面突出的隆起部的朝向前进方向的侧面的抓地、削掉效果产生新的牵引作用,并且利用台阶状的正方形部也产生牵引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 3295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轮胎中,设置在胎肩部表面的隆起部从侧壁部侧延伸直至到达胎面端。因此,在负载滚动时,起因于例如压到石头及其他路面突起物而在胎面踏面的胎面端附近的陆地部区域等产生的裂缝,该裂缝伴随轮胎的使用而通过胎肩部表面延伸到胎面端的上述隆起部和与之延续的胎肩部表面等的边界区域而容易伸展到侧壁部,其结果,存在有可能引起轮胎故障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所中存在的这种问题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利用设置在胎肩部表面的隆起部而有效地提高雪上牵引性能,并且防止产生于胎面踏面的裂缝向侧壁部伸展。 [0011 ]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从该胎面部连续地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以及延续到各侧壁部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且指定旋转方向而使用,在从形成于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踏面的胎面端直至到达上述侧壁部的胎肩部表面设有隆起部,该隆起部从侧壁部侧朝向胎面端延伸并在到达胎面端的跟前结束,上述隆起部具有陡峭倾斜面以及平缓倾斜面,该陡峭倾斜面相对于胎肩部表面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倾斜,且坡度陡峭;该平缓倾斜面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倾斜,且与该陡峭倾斜面相比,上述坡度平缓。 在上述的轮胎中,“胎面踏面”是指在组装于适用轮圈并且填充了规定内压的状态下,将轮胎以垂直姿势静止配置于平板上,施加与最大负载能力对应的负载时的、轮胎的与平板的接触部分,另外,“胎面端”是指上述胎面踏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 在此,“适用轮圈”是指根据轮胎尺寸而以下述规格规定的轮圈,“规定内压”是指在下述规格中,与最大负载能力对应地规定的空气压,“最大负载能力”是指在下述规格中允许轮胎负载的最大质量。 并且,作为其规格,在生产或使用轮胎的地域由有效的产业规格决定,例如,在美国为“轮胎与轮辋协会年鉴”(“THE TIRE AND RIM ASSOCIAT1N INC.YEAR BOOK”),在欧洲为“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The European Tyre and Rim TechnicalOrganizat1n STANDARDS MANUAL”),在日本为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日本机动车辆轮胎制造者协会轮胎标准年鉴”(“JATMA YEAR BOOK”)。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肩部的部分立体图。 图2是放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线的隆起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隆起部的变形例的与图3相同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轮胎的胎面图案的部分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在图1所示的部位,图中的符号I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轮胎所具备的胎面部,符号2分别表示各自在上述胎面部I的两侧连续地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中的、一方的侧壁部,符号3表示形成于胎面部I的胎面踏面。 此外,虽然未图示细节,但该充气轮胎也与普通的轮胎一样,除了上述的胎面部I及侧壁部2以外,具备与各侧壁部2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相连的一对胎圈部,并且在内部具有在一对胎圈部间以环状延伸的例如放射状构造的外胎、和设置在该外胎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带及胎面橡胶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胎面踏面3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胎面端E、与侧壁部2的轮胎半径方向的最外位置之间的轮胎外表面区域即胎肩部表面4,设置从侧壁部2侧朝向胎面端E、例如以直线状延伸的一个以上、此处为在胎面圆周方向相互邻接地排列的两个隆起部5、6。 通过这种隆起部5、6的形成,以在深雪道路上行驶时等有时埋在雪中的胎肩部表面4发挥的、由隆起部5、6产生的边缘效果带来在雪上路面的牵引性能的提高。此外,也能够设为一个或排列三个以上的隆起部也可以采用在从侧壁部2侧朝向胎面端E延伸的中途弯曲、或者在一处以上屈曲的形态、或者以锯齿状延伸的形态等。 在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使朝向胎面端E延伸的上述隆起部5、6如图示那样在到达胎面端E的跟前结束,以便抑制在轮胎负载滚动时,因胎面踏面3压到路面突起物等而有时在胎面踏面3的胎面端E侧的陆地部表面或者形成于该陆地部表面的沟槽的槽底等产生的裂缝向侧壁部2伸展。 由此,隆起部5、6不会到达胎面端E,从而能够在胎肩部表面4的、不存在隆起部 5、6的胎面端E侧的区域阻止上述那样的裂缝向侧壁部2伸展,因此能够防止裂缝到达侧壁部2的表面所引起的轮胎故障。 另外,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胎肩部表面4的通往胎面端E的邻接区域,设有向胎面踏面3开口并且从胎肩部表面4向胎面部I的内侧凹陷的一个以上、在图中为两个的凹部7、8,通过配设该凹部7、8,基于由凹部7、8发挥的边缘效果、以及进入凹部7、8而被压硬的雪产生的雪柱剪应力,能够进一步提高雪上牵引性能。此外,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凹部,但在本专利技术中不是必须的构成。 如图示那样,与隆起部5、6独立地设置这种凹部7、8,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轮胎的使用而可能在凹部7、8内产生的裂缝向侧壁部2伸展,而且,进入到凹部7、8中的雪产生的雪柱剪应力与在隆起部5、6的雪柱剪应力分别独立地发挥作用,因此在能够较大地有助于提高雪上牵引性能的方面上较为理想。 在此,由于与隆起部5、6独立地设置凹部8,因此除了图1所示那样的、将凹部8的底部平滑地连结于胎肩部表面4或隆起部5、6的台阶部8a、如在图2中用放大图所示那样的胎肩部的表面部分4b以外,还能够使例如未图示的细槽等介于凹部8与隆起部5、6之间。而且,在此,通过在轮胎周向从隆起部5、6的配设位置偏移地形成凹部7,从而凹部7与隆起部5、6独立。 在图2所示的部位,在胎面周向上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从该胎面部连续地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以及在各侧壁部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连续的一对胎圈部,且指定旋转方向而使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从形成于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踏面的胎面端直至到达上述侧壁部的胎肩部表面设置隆起部,该隆起部从侧壁部侧朝向胎面端延伸并在到达胎面端的跟前结束,上述隆起部具有陡峭倾斜面以及平缓倾斜面,该陡峭倾斜面相对于胎肩部表面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倾斜,且坡度陡峭;该平缓倾斜面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倾斜,且与该陡峭倾斜面相比,上述坡度平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4.05 JP 2012-086456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从该胎面部连续地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以及在各侧壁部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连续的一对胎圈部,且指定旋转方向而使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从形成于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踏面的胎面端直至到达上述侧壁部的胎肩部表面设置隆起部,该隆起部从侧壁部侧朝向胎面端延伸并在到达胎面端的跟前结束, 上述隆起部具有陡峭倾斜面以及平缓倾斜面,该陡峭倾斜面相对于胎肩部表面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倾斜,且坡度陡峭;该平缓倾斜面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后方侧倾斜,且与该陡峭倾斜面相比,上述坡度平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胎肩部表面的通往胎面端的邻接区域,与上述隆起部独立地设置朝向胎面踏面开口并且从该胎肩部表面凹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居吾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